17.在T溫度下,向2.0L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2.0molCO和6.0molH2O,發(fā)生如下反應:CO(g)+H2O?CO2(g)+H2(g),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達到平衡.反應過程中測定的部分數(shù)據(jù)見下表:
反應時間/s0361224
n(CO2)/mol00.60.961.51.5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在0~3s內(nèi)的平均速率v(H2O)=0.12mol•L-1•s-1
B.24s后,若保持其他條件不變,降低溫度,達到新平衡時測得c(CO2)=0.76mol•L-1,則反應的△H<0
C.在T溫度下,若起始時向容器中充入4.0molH2O和2.0molCO2、2.0molH2,與原平衡相比,達到平衡時,容器內(nèi)壓強增大
D.在T溫度下,起始時向容器中充入2.0molH2O、1.0molCO2和1.0molH2,達到平衡時,CO2的轉(zhuǎn)化率等于25%

分析 A.根據(jù)v=$\frac{△c}{△t}$計算v(CO2),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計算v(H2O);
B.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24s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CO2的濃度為$\frac{1.5mol}{2L}$=0.75mol/L,若保持其他條件不變,降低溫度,達到新平衡時測得c(CO2)=0.76mol•L-1>原平衡的0.75mol/L,說明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C.反應前后氣體總物質(zhì)的量不變,故兩種情況下平衡時氣體總物質(zhì)的量相等,恒溫恒容下,容器內(nèi)壓強之比等于氣體總物質(zhì)的量之比;
D.利用三段式計算原平衡時各組分的物質(zhì)的量,反應前后氣體總物質(zhì)的量不變,用物質(zhì)的量代替濃度代入K=$\frac{c(C{O}_{2})×c({H}_{2})}{c(CO)×c(H2O)}$計算平衡常數(shù),設參加反應的CO2為n mol,表示出平衡時各組分物質(zhì)的量,代入平衡常數(shù)列方程計算解答.

解答 解:A.0~3s內(nèi)v(CO2)=$\frac{\frac{0.6mol}{2L}}{3s}$=0.1mol•L-1•s-1,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則v(H2O)=v(CO2)=0.1mol•L-1•s-1,故A錯誤;
B.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24s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CO2的濃度為$\frac{1.5mol}{2L}$=0.75mol/L,若保持其他條件不變,降低溫度,達到新平衡時測得c(CO2)=0.76mol•L-1>原平衡的0.75mol/L,說明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而降低溫度平衡向放熱反應進行,故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即△H<0,故B正確;
C.反應前后氣體總物質(zhì)的量不變,故兩種情況下平衡時氣體總物質(zhì)的量相等,恒溫恒容下,容器內(nèi)壓強之比等于氣體總物質(zhì)的量之比,故兩種情況下的平衡狀態(tài)容器內(nèi)壓強相等,故C錯誤;
D.原平衡在12s反應到達平衡,則:
          CO(g)+H2O?CO2(g)+H2(g)
開始(mol):2      6    0      0
轉(zhuǎn)化(mol):1.5    1.5  1.5    1.5
平衡(mol):0.5    4.5  1.5    1.5
反應前后氣體總物質(zhì)的量不變,用物質(zhì)的量代替濃度計計算平衡常數(shù)K=$\frac{c(C{O}_{2})×c({H}_{2})}{c(CO)×c(H2O)}$=$\frac{1.5×1.5}{0.5×4.5}$=1,
設參加反應的CO2為n mol,則:
          CO(g)+H2O?CO2(g)+H2(g)
開始(mol):0      2    1       1
轉(zhuǎn)化(mol):n      n    n       n
平衡(mol):n     2+n   1-n    1-n
故$\frac{(1-n)×(1-n)}{n×(2+n)}$=1,解得n=0.25,達到平衡時,CO2的轉(zhuǎn)化率為$\frac{0.25mol}{1mol}$×100%=25%,故D正確,
故選:BD.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影響因素、反應速率計算、化學平衡有關計算、化學平衡常數(shù)應用,注意對平衡常數(shù)的理解與應用,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實驗設計能夠成功的是( 。
A.檢驗亞硫酸鈉試樣是否變質(zhì):試樣$\stackrel{溶解}{→}$溶液$\stackrel{硝酸鋇溶液}{→}$白色沉淀$\stackrel{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B.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混合液$\stackrel{飽和碳酸鈉溶液振蕩}{→}$溶液分層$\stackrel{分液}{→}$得上層液體
C.證明酸性條件下H2O2氧化性比I2強:NaI溶液$\stackrel{30%H_{2}O_{2}溶液稀硝酸及淀粉}{→}$溶液變藍色
D.鑒定鹽A的成分是FeB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與苯環(huán)上的碳氫鍵相比,甲苯中的側(cè)鏈甲基或苯酚中的羥基對苯環(huán)上的碳氫鍵的化學活潑性具有較大影響,下列關于甲苯或苯酚的實驗事實中,能說明側(cè)鏈或羥基對苯環(huán)有影響的是( 。
A.甲苯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B.甲苯能與濃硝酸、濃硫酸反應生成TNT
C.苯酚能與FeCl3溶液發(fā)生顯色反應
D.苯酚具有酸性,能與碳酸鈉溶液發(fā)生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2007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致力于研究合成氨與催化劑表面積大小關系的德國科學家格哈德•艾特爾,表彰他在“固體表面化學過程”研究中作出的貢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使用催化劑,能增大氫氣的轉(zhuǎn)化率
B.增大催化劑的表面積,能加快合成氨的正反應速率、降低逆反應速率
C.采用正向催化劑時,反應的活化能降低,使反應明顯加快
D.工業(yè)生產(chǎn)中,合成氨采用的壓強越高,溫度越低,越有利于提高經(jīng)濟效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HCO3-水解的離子方程式:HCO3-+H2O?CO32-+H3O+
B.用銅為電極電解飽和食鹽水:2Cl-+2H2O$\frac{\underline{\;通電\;}}{\;}$Cl2↑+H2+2OH-
C.氨水溶解氯化銀固體:AgCl+2NH3•H2O═[Ag(NH32]++Cl-+2H2O
D.將飽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取Fe(OH)3膠體:Fe3++3H2O?Fe(OH)3↓+3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芳香族化合物M的結(jié)構(gòu)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M有3種不同的官能團
B.M可發(fā)生取代、加成、消去和聚合等4種有機反應
C.1molM完全燃燒生成CO2和H2O,需要5molO2
D.1molM與足量的NaOH溶液反應,最多需要4mol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對于可逆反應:2SO2(g)+O2(g)?2SO2(g)△H<0,下圖表示SO2的轉(zhuǎn)化率與溫度的關系,圖上標有A、B、C、D、E五個點,其中能表示反應未達到平衡狀態(tài),且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的是( 。
A.A點B.B、D兩點C.C點D.A、E兩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現(xiàn)有X、Y、Z、R、T五種短周期主族元素,R原子電子數(shù)是電子層數(shù)的3倍:Y與X能形成X2Y、X2Y2型共價化合物,Z與T形成的Z2T型離子化合物.五種元素的原子半徑與原子序數(shù)的關系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這些元素所形成的單質(zhì)中,屬于原子晶體的是金剛石(填物質(zhì)名稱).
(2)寫出X2Y的結(jié)構(gòu)式H-O-H,寫出Z2T的電子式為
(3)T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化學式:H2SO4; 元素Z與Y可形成Z2Y2型化合物,其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學鍵類型為離子鍵和共價鍵.
(4>由X、Y、Z三種元素組成的一種化合物可以與少量的R的最高價氧化物發(fā)生化學反應,請寫出對應的離子方程式CO2+2OH-=CO3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定條件下,將1molN2和3molH2H混合,充分反應后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為6NA
B.常溫下,5.6gFe與足量濃硝酸作用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一定為0.3NA
C.65gZn與一定量的濃硫酸反應至完全溶解,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一定為2NA
D.6.4g由S2、S4、S8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硫原子的數(shù)目為0.1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