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某燒堿溶液中含有少量雜質(不與鹽酸反應),現(xiàn)用中和滴定測定其濃度.
(1)滴定:①用酸式滴定管盛裝1.00mol/L鹽酸標準液.如圖表示某次滴定時50mL滴定管中前后液面的位置.請將用去的標準鹽酸的體積填入③表空格中.滴定管中剩余液體的體積大于.0.10mL(填大于、小于或者等于).
②下表是3種常見指示劑的變色范圍:
指示劑石蕊甲基橙酚酞
變色范圍(pH)5.0-8.03.1-4.48.2-10.0
該實驗不可選用石蕊作指示劑;若使用酚酞做指示劑滴定終點為滴入最后一滴,溶液由淺紅色變?yōu)闊o色,且半分鐘內不恢復
③有關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
滴定序號待測液體積(mL)所消耗鹽酸標準液的體積(mL)
滴定前滴定后消耗的體積
1200.5025.1224.62
220如圖如圖填寫24.60
3206.0030.5824.58
(2)根據(jù)所給數(shù)據(jù),計算出燒堿樣品中NaOH的物質的量濃度1.23mol/L
(3)下列幾種情況會使測定結果偏高的是ce
a.若滴定前用蒸餾水沖洗錐形瓶;
b.滴定后俯視讀數(shù);
c.若在滴定過程中不慎將數(shù)滴酸液滴在錐形瓶外;
d.若未充分振蕩,剛看到溶液變色,立刻停止滴定.
e.未用標準液潤洗酸式滴定管.

分析 (1)①根據(jù)酸性溶液存放在酸式滴定管中;根據(jù)滴定管的結構以及測量體積的原理來分析;
②石蕊的顏色變化不明顯,不能作指示劑;使用酚酞做指示劑,酸滴堿,溶液由淺紅色變無色;
③根據(jù)圖中的數(shù)據(jù)分析;
(2)先考慮數(shù)據(jù)的合理性,然后求體積的平均值,然后根據(jù)c(待測)=$\frac{C(標準)×C(標準)}{C(待測)}$計算;
(3)根據(jù)c(待測)=$\frac{C(標準)×C(標準)}{C(待測)}$分析誤差.

解答 解:(1)①鹽酸是酸性溶液,存放在酸式滴定管中;滴定管的最大刻度下面有一段高度無刻度,所以滴定管中能盛放的液體的體積大于其量程,則滴定管中剩余液體的體積大于0.10mL;
故答案為:酸;大于;
②石蕊的顏色變化不明顯,不能作指示劑,所以中和滴定時不能選用石蕊作指示劑;使用酚酞做指示劑,酸滴堿,溶液由淺紅色變無色,則滴入最后一滴,溶液由淺紅色變?yōu)闊o色,且半分鐘內不恢復即達到滴定終點;
故答案為:石蕊;滴入最后一滴,溶液由淺紅色變?yōu)闊o色,且半分鐘內不恢復;
③滴定前讀數(shù)為0.30mL,滴定后讀數(shù)為24.90mL,則消耗溶液的體積為24.60mL,故答案為:24.60;
(2)由第1組、第2組、第3組消耗的鹽酸標準液的體積為:$\frac{24.62+24.60+24.58}{3}$mL=24.60mL,c(待測)=$\frac{C(標準)×C(標準)}{C(待測)}$=$\frac{1.000×0.02460}{0.0200}$mol/L=1.23mol/L,
故答案為:1.23;
(3)a.若滴定前用蒸餾水沖洗錐形瓶,錐形瓶中待測物的物質的量不變,所以消耗的標準液體積不變,所以測定結果不變,故a錯誤;
b.滴定后俯視讀數(shù),則消耗的標準液體積偏小,所以測定結果偏小,故b錯誤;
c.若在滴定過程中不慎將數(shù)滴酸液滴在錐形瓶外,則消耗的標準液體積偏大,測定結果偏高,故c正確;
d.若未充分振蕩,剛看到溶液變色,立刻停止滴定,則標準溶液的用量偏少,即消耗的標準液體積偏小,故d錯誤;
e.未用標準液潤洗酸式滴定管,滴定管中有蒸餾水,所以標準溶液的濃度減小,滴定時消耗的標準溶液的體積偏大,則測定結果偏高,故e正確.
故答案為:ce.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中和滴定操作、數(shù)據(jù)處理以及注意事項,難度不大,分析誤差時要看是否影響標準體積的用量,若標準體積偏大,結果偏高;若標準體積偏小,則結果偏;若不影響標準體積,則結果無影響.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有機化工原料1,4-二苯基-1,3-丁二烯及某抗結腸炎藥物有效成分的合成路線如下(部分反應略去試劑和條件):

已知:

(1)抗結腸炎藥物有效成分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團名稱是羧基、羥基.
(2)D的結構簡式是
(3)寫出F與NaO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3NaOH→+CH3COONa+2H2O.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D(填選項字母).
A.④的反應條件X和⑤的反應條件Y完全相同
B.①②④⑤反應類型相同
C.G不可以發(fā)生縮聚反應
D.設計D→E和F→G兩步反應的目的是防止酚羥基被氧化
(5)檢驗有氯原子的方法是將少量樣品與NaOH溶液在試管中混合共熱,充分反應并冷卻后,向溶液中加稀HNO3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若有白色白色沉淀,則證明有氯元素.
(6)③的化學方程式是
(7)E有多種同分異構體,符合下列條件的同分異構體有23種
①結構中有苯環(huán)    ②與E有相同的官能團
(8)1,4-二苯基-1,3-丁二烯有多種同分異構體,寫出符合下列條件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a.結構中有兩個苯環(huán),無其它環(huán)狀結構
b.苯環(huán)上的一硝基取代產(chǎn)物有兩種
c.其核磁共振氫譜有3種峰,峰面積之比為3: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工業(yè)上用鋁土礦(主要成分為Al2O3,含F(xiàn)e2O3等雜質)為原料冶煉鋁的工藝流程如圖:

對上述流程中的判斷不正確的是( 。
A.試劑X為NaOH溶液
B.反應Ⅱ中生成Al(OH)3的反應為:CO2+[Al(OH)4]-═Al(OH)3↓+HCO3-
C.結合質子(H+)的能力由強到弱的順序是OH->[Al(OH)4]->CO32-
D.工業(yè)上還可采用熱還原法冶煉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某學生用0.2000mol•L-1的標準NaOH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鹽酸,其操作如下:
①用蒸餾水洗滌堿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線以上;
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滿液體;
③調節(jié)液面至“0”或“0”刻度線稍下,并記下讀數(shù);
④移取20.00mL待測液注入潔凈的還存有少量蒸餾水的錐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試液;
⑤用標準液滴定至終點,記下滴定管液面讀數(shù).
請回答:
(1)以上步驟有錯誤的是(填編號)①,若測定結果偏高,其原因可能是ABCD.
A.配制標準溶液的固體NaOH中混有KOH雜質
B.滴定終點讀數(shù)時,仰視滴定管的刻度,其他操作正確
C.盛裝未知液的錐形瓶用蒸餾水洗過后再用未知液潤洗
D.滴定到終點讀數(shù)時,發(fā)現(xiàn)滴定管尖嘴處懸掛一滴溶液
(2)判斷滴定終點的現(xiàn)象是: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時,溶液剛好由無色變?yōu)榉奂t,且半分鐘內不變色.
(3)如圖是某次滴定時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讀數(shù)為22.60 mLmL.
(4)根據(jù)下列數(shù)據(jù):請計算待測鹽酸溶液的濃度:0.2000mol/L.
滴定次數(shù)待測體積(mL)標準燒堿體積(mL)
滴定前讀數(shù)滴定后讀數(shù)
第一次20.000.4020.40
第二次20.002.0024.10
第三次20.004.0024.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溶液中的離子反應
(1)某化學興趣小組為了測定某草酸晶體的純度設計了如下實驗.化學反應如下: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實驗主要步驟如下:
Ⅰ.稱取2.80g草酸晶體(H2C2O4•2H2O)配成100ml草酸溶液
Ⅱ.取25.00ml草酸溶液于錐形瓶中,加入適量稀硫酸,用0.1000mol•L-1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滴定,消耗KMnO4溶液20.00ml
根據(jù)步驟Ⅱ請回答:
①高錳酸鉀溶液應盛裝于甲(如圖,填“甲”或“乙”)滴定管.
②滴定到達終點的判斷標志是:加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溶液變?yōu)闇\紫色,且30s內紅色不褪去
③該草酸晶體的質量分數(shù)為:90%
④下列造成草酸晶體質量分數(shù)偏高的是BC
A、滴定終點讀數(shù)時俯視  B、滴定前有氣泡,滴定后氣泡消失C、潤洗錐形瓶 D、滴定過程中加入少量蒸餾水沖洗瓶壁
(2)在25℃下,將一定濃度的氨水與0.018mol/L的硫酸等體積混合,反應后的溶液中c(NH4+)=2c(SO42-).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反應后的溶液呈中性(填“酸”、“中”或“堿”),此時溶液中c(NH4+)=0.018mol•L-1c(NH3•H2O)=1.0×10-4mol•L-1.已知:Kb(NH3•H2O)=1.8×1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閱讀下列實驗內容,根據(jù)題目要求回答問題:
某學生為測定未知濃度的硫酸溶液,實驗如下:用1.00mL待測硫酸配制100mL稀H2SO4溶液;以0.14mol•L-1的NaOH溶液滴定上述稀H2SO4 25.00mL,滴定終止時消耗NaOH溶液15.00mL.
(1)該學生用標準0.14mol•L-1NaOH溶液滴定硫酸的實驗操作如下:
A、用酸式滴定管取稀H2SO4 25.00mL,注入錐形瓶中,加入指示劑.
B、用待測定的溶液潤洗酸式滴定管.
C、用蒸餾水洗干凈滴定管.
D、取下堿式滴定管用標準的NaOH溶液潤洗后,將標準液注入堿式滴定管刻度“0”以上2~3cm處,再把堿式滴定管固定好,調節(jié)液面至刻度“0”或“0”刻度以下.
E、檢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F、另取錐形瓶,再重復操作一次.
G、把錐形瓶放在滴定管下面,瓶下墊一張白紙,邊滴邊搖動錐形瓶直至滴定終點,記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①滴定操作的正確順序是(用序號填寫)ECDBAGF.
②該滴定操作中應選用的指示劑是酚酞.
③在G操作中如何確定終點?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溶液突然變成紅色,半分鐘不褪色.
(2)堿式滴定管用蒸餾水潤洗后,未用標準液潤洗導致滴定結果偏大(填“偏小”、“偏大”或“無影響”).
(3)配制準確濃度的稀H2SO4溶液,必須使用的主要容器是100mL容量瓶.
(4)用標準NaOH溶液滴定時,應將標準NaOH溶液注入乙(選填“甲”或“乙”)中.
(5)觀察堿式滴定管讀數(shù)時,若滴定前仰視,滴定后俯視,則結果會導致測得的稀H2SO4溶液濃度測定值偏。ㄟx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6)計算待測硫酸(稀釋前的硫酸)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計算結果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第二位)4.20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已知FeCl3溶液與KI溶液的反應為可逆反應,某小組同學對該反應進行實驗探究.
(1)甲同學首先進行了實驗1.
實驗
1
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
。2mL 1mol•L-1 KI溶液,滴加0.1mol•L-1 FeCl3溶液3滴(1滴約為0.05mL,下同).。芤撼首攸S色.
ⅱ.向其中滴加2滴0.1mol•L-1 KSCN溶液.ⅱ.溶液不顯紅色.
①寫出FeCl3溶液與KI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2Fe3++2I-?2Fe2++I2
②加入KSCN溶液的目的是檢驗溶液中是否大量存在Fe3+
③甲同學認為溶液不顯紅色的原因是反應體系中c(Fe3+)太低,故改進實驗方案,進行了實驗2.
實驗
2
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
。2mL 0.1mol•L-1 KI溶液,滴加0.1mol•L-1 FeCl3溶液3滴.。芤撼首攸S色.
ⅱ.向其中滴加2滴0.1mol•L-1 KSCN溶液.ⅱ.溶液顯紅色.
ⅲ.繼續(xù)加入2mL CCl4,充分振蕩、靜置.ⅲ.液體分層,上層紅色消失,變?yōu)樽攸S色,下層呈紫紅色.
本實驗改用0.1mol•L-1 KI溶液的目的是提高平衡時溶液中的c(Fe3+).用化學平衡原理解釋實驗2中加入CCl4后上層溶液紅色消失的原因:平衡1:2Fe3++2I-?2Fe2++I2平衡2:Fe3++3SCN-?Fe(SCN)3加入CCl4后,I2被CCl4萃取,平衡1正向移動,或c(Fe3+)降低,平衡2逆向移動,或c[Fe(SCN)3]降低,所以紅色消失.
(2)甲同學認為“用CCl4萃取后上層溶液仍為棕黃色”的原因是I2未被充分萃取,但乙同學查閱資料得到信息:I2、I3-在水中均呈棕黃色,兩者有如下關系:I2+I- I3-.于是提出假設:萃取后的溶液呈棕黃色的主要原因是存在I3-
①為驗證假設,乙同學設計并完成了實驗3.
實驗3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
ⅰ.取1mL實驗2中棕黃色的上層清液,再加入2mL CCl4,振蕩、靜置.。后w分層,上層呈黃色,下層呈紫紅色.
ⅱ.取1mL飽和碘水,加入2mL CCl4,振蕩、靜置.ⅱ.液體分層,上層為無色,下層呈紫紅色.
實驗3的結論是萃取后的溶液呈棕黃色的主要原因是存在I3-
②甲同學依據(jù)乙同學的實驗設計思路,選用實驗2中的試劑,運用控制變量的方法設計了更加嚴謹?shù)膶嶒灒C明了平衡I2+I-?I3-的存在.
請你補充完整他設計的實驗步驟:將實驗2中下層紫紅色溶液平均分成兩份,分裝于兩支試管中,向試管1中加入1mL水,振蕩、靜置;向試管2中加入1mL0.1mol•L-1KI溶液,振蕩、靜置.
兩支試管中的現(xiàn)象分別為試管1中液體分層,上層為無色,下層呈紫紅色,試管2中液體分層,上層呈黃色,下層呈紫紅色(或紫紅色變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利用如圖裝置,驗證CO2的性質.
(1)甲中的現(xiàn)象是紙花顏色由紫變紅.
(2)乙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3)丙中下方蠟燭先熄滅上方蠟燭后熄滅,此現(xiàn)象證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質密度大于空氣、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關于有機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甲烷、乙烯和苯都能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
C.乙酸乙酯和油脂在一定條件下都能水解
D.所有烷烴中都存在碳碳單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