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9.用化學反應原理研究NH3的性質具有重要意義.請回答下列問題:
(1)已知:①4NH3(g)+3O2(g)=2N2(g)+6H2O(g)△H=-1266.8kJ•mol-1
②N2(g)+O2(g)=2NO(g)△H=+180.5kJ•mol-1
寫出氨高溫催化氧化的熱化學方程式4NH3(g)+5O2(g)═4NO(g)+6H2O(g)△H=-905.8kJ•mol-1
(2)氨氣、空氣可以構成燃料電池,則原電解質溶液顯堿性(填“酸性”、“中性”或“堿性”),
負極的電極反應式為2NH3+6OH--6e-═N2+6H2O.
(3)在0.5L的密閉容器中,一定量的N2和H2發(fā)生反應:N2(g)+3H2(g)?2NH3(g)△H=akJ/mol,其化學平衡常數K與溫度的關系如下:
溫度/oC200300400
K1.00.860.5
①由上表數據可知a<0 (填“>”、“<”或“=”).
②理論上,為了增大平衡時H2的轉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ad(填字母序號).
a.增大壓強    b.使用合適的催化劑
c.升高溫度    d.及時分離出產物中的NH3
③400oC時,測得某時刻氨氣、氮氣、氫氣的物質的量分別為3mol、2mol、1mol,此時刻該反應的v(N2)<v(N2)(填“>”、“<”或“=”).
(4)25oC時,將amol•L-1的氨水與0.1mol•L-1的鹽酸等體積混合
①當溶液中離子濃度關系滿足c(NH4+)>c(Cl-)時,反應的情況可能為a(填字母序號).
a.鹽酸不足,氨水剩余 b.氨水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 c.鹽酸過量
②當溶液中c(NH4+)=c(Cl-)時,用含a的代數式表示NH3•H2O的電離常數Kb=$\frac{1{0}^{-8}}{a-0.1}$.

分析 (1)已知:①4NH3(g)+3O2(g)=2N2(g)+6H2O(g);△H=-1266.8kJ/mol;②N2(g)+O2(g)=2NO(g);△H=+180.5kJ/mol,利用蓋斯定律可求知反應熱;
(2)氨氣為堿性氣體,易與酸反應,應用堿性電解質,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
(3)①依據升高溫度平衡常數減小,據此判斷反應的熱效應確定a值;
②為了增大平衡時H2的轉化率,平衡正向進行,依據勒沙特列原理分析選項解答;
③依據濃度商Qc和平衡常數K比較判斷反應進行的方向;
(4)①溶液中離子濃度關系滿足c(NH4+)>c(Cl-)時,由電荷守恒可知c(H+)<c(OH-),溶液呈堿性,結合選項根據反應物量的關系,判斷溶液酸堿性;
②根據電荷守恒判斷溶液中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濃度的相對大小,進而判斷溶液的酸堿性;
溶液中存在平衡NH3.H2O?NH4++OH-,根據溶液的pH值計算溶液中c(OH-),根據氯離子濃度計算c(NH4+),利用物料守恒計算溶液中c(NH3.H2O),代入NH3•H2O的電離常數表達式計算.

解答 解:(1):①4NH3(g)+3O2(g)=2N2(g)+6H2O(g)△H=-1266.8kJ/mol,
②N2(g)+O2(g)=2NO(g)△H=+180.5kJ/mol,
利用蓋斯定律①-2×②可得:4NH3(g)+5O2(g) $\frac{\underline{\;催化劑\;}}{△}$4NO(g)+6H2O(g);△H=-905.8KJ/mol;
故答案為:4NH3(g)+5O2(g) $\frac{\underline{\;催化劑\;}}{△}$4NO(g)+6H2O(g);△H=-905.8KJ/mol;
(2)氨氣為堿性氣體,易與酸反應,所以電解質溶液應呈堿性,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氨氣被氧化生產氮氣,電極反應式為2NH3-6e-+6OH-=N2+6H2O,
故答案為:堿性;2NH3-6e-+6OH-=N2+6H2O;
(3)①依據圖中數據可知,溫度升高,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減小,平衡逆向移動,則正反應為放熱反應,所以a<0;
故答案為:<;
②反應是N2+3H2$\frac{\underline{\;\;催化劑\;\;}}{高溫高壓}$2NH3,反應是氣體體積減小的放熱反應,為了增大平衡時H2的轉化率,平衡正向進行分析,
a.增大壓強,平衡正向進行,氫氣轉化率增大,故a符合;
b.使用合適的催化劑,改變反應速率,不能改變平衡,氫氣轉化率不變,故b不符合;
c.升高溫度平衡逆向進行,氫氣轉化率減小,故c不符合;
d.及時分離出產物中的NH3,平衡正向進行,氫氣轉化率增大,故d符合;
故答案為:ad;
③400oC時,測得某時刻氨氣、氮氣、氫氣的物質的量分別為3mol、2mol、1mol,則氨氣、氮氣、氫氣的物質的量濃度分別為:6mol•L-1、4mol•L-1、2mol•L-1時,Qc=$\frac{{6}^{2}}{2×{1}^{3}}$=18>K=0.5,說明反應向逆反應方向進行,因此v(N2)<v(N2),
故答案為:<;
(4)①溶液中離子濃度關系滿足c(NH4+)>c(Cl-)時,由電荷守恒可知c(H+)<c(OH-),溶液呈堿性,
a.鹽酸不足,氨水剩余,反應后溶液為氯化銨和一水合氨混合物,溶液可能顯堿性,故a選;
 b.氨水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氯化銨,氯化銨為強酸弱堿鹽,水解顯酸性,故b不選;
 c.鹽酸過量反應生成氯化銨和鹽酸,溶液顯酸性,故c不選;
故選:a;
 ②根據電荷守恒有c(NH4+)+c(H+)=c(Cl-)+c(OH-),由于c(NH4+)=c(Cl-),故c(H+)=c(OH-),溶液呈中性,故溶液中c(OH-)=10-7mol/L,溶液中c(NH4+)=c(Cl-)=$\frac{1}{2}$×0.1mol•L-1=0.05mol•L-1,故混合后溶液中c(NH3.H2O)=$\frac{1}{2}$×amol•L-1-0.05mol•L-1=(0.5a-0.05)mol/L,NH3•H2O的電離常數Kb=$\frac{1{0}^{-7}×0.05}{0.5a-0.05}$=$\frac{1{0}^{-8}}{a-0.1}$,
故答案為:$\frac{1{0}^{-8}}{a-0.1}$.

點評 本題考查了反應熱的計算、燃料電池電極反應式的書寫、化學平衡問題、濃度熵與平衡常數計算,綜合性很強,明確蓋斯定律計算反應的方法,熟悉原電池工作原理,化學平衡理論是解題關鍵,題目難度較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事實上,與電化學腐蝕無關的是(  )
A.在空氣中,金屬銀的表面生成一層黑色物質
B.鍍銀的鐵制品,鍍層部分受損后,露出的鐵表面易被腐蝕
C.埋在潮濕土壤里的鐵管比埋在干燥土壤里的鐵管更易被腐蝕
D.為保護海輪的船殼,常在船殼上鑲入鋅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侯德榜為純堿和氮肥工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下面是實驗室中模擬“侯氏制堿法”制取NaHCO3的實驗裝置.
第一步:連接好裝置,檢驗氣密性,在儀器內裝入藥品.
第二步:先讓一裝置發(fā)生反應,直到產生的氣體不能再在D中溶解時,再通入另一裝置中產生的氣體,片刻后,D中出現(xiàn)固體.繼續(xù)向D中通入兩種氣體,直到不再有固體產生.
第三步:過濾D中所得的混合物,得到NaHCO3固體.
第四步:向濾液中加入適量的NaCl粉末,有NH4Cl晶體析出.
(1)如圖所示裝置的連接順序是:a接e;b接d;c接f.

(2)B中常選用的固體反應物為塊狀石灰石,C中應選用的液體為飽和NaHCO3溶液,請敘述A中產生氣體的原理濃氨水存在以下平衡:NH3+H2O?NH3•H2O?NH4++OH-,濃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不僅消耗水使氫氧根濃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動,而且反應放熱,促進NH3•H2O的分解.
(3)第二步中必須先讓A裝置先發(fā)生反應.
(4)D中用球形干燥管而不用直導管,其作用是防倒吸.
(5)第四步中分離出NH4 Cl晶體的操作名稱是過濾;其所得的NH4Cl晶體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和NaHCO3約占5%-8%),請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證明所得固體的成分大部分是NH4Cl.簡要寫出操作和現(xiàn)象:取少量樣品于試管中,用酒精燈加熱,看到試管上端有白煙生成(或試管口有白色晶體),最后剩余極少量的固體,從而證明所得固體的成分大部分是氯化銨.
(6)要檢驗第四步分離出NH4Cl晶體后的溶液中含有NH4+,請敘述檢驗方法:取少量分離出NH4Cl晶體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濃氫氧化鈉溶液(或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加熱),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在試管口檢驗,若試紙變藍,則證明溶液中有NH4+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工業(yè)上用化學法除鍋爐的水垢時,先向鍋爐中注入飽和Na2CO3溶液侵泡,將水垢中的CaSO4轉化為CaCO3,再用鹽酸除去[Ksp(CaCO3)=1×10-10,Ksp(Ca SO4)=1×10-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溫度升高,Na2CO3溶液中各種離子的濃度均增大
B.沉淀轉化的離子方程式為CO32-(aq)+CaSO4(s)?CaCO3(s)+SO42-(aq)
C.該條件下CaCO3的溶解度約為1×10-3g
D.CaCO3和CaSO4共存的體系中,一定有$\frac{c(S{O}_{4}^{2-})}{c(C{O}_{3}^{2-})}$=9×1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4.【化學-化學與技術】
工業(yè)上可用食鹽和石灰石為主要原料,經不同的方法生成純堿.請回答下列問題:
(1)盧布蘭法是以食鹽、石灰石、濃硫酸、焦炭為原料,在高溫下進行煅燒,再浸取、結晶而制得純堿.
①食鹽和濃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Cl+H2SO4(濃)$\frac{\underline{\;\;△\;\;}}{\;}$NaHSO4+HCl↑或2NaCl+H2SO4(濃) $\frac{\underline{\;\;△\;\;}}{\;}$Na2SO4+2HCl↑.
②硫酸鈉和焦炭、石灰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SO4+4C+CaCO3$\frac{\underline{\;高溫\;}}{\;}$CaS+Na2CO3+4CO或Na2SO4+2C+CaCO3 $\frac{\underline{\;高溫\;}}{\;}$CaS+Na2CO3+2CO2(已知硫酸鈉做氧化劑,生成物中氣體只有一種).
(2)氨堿法的工藝如圖2所示,得到的碳酸氫鈉經煅燒生成純堿.
①下面圖1中的中間產物C是Ca(OH)2,(填化學式,下同) D是NH3;
②裝置乙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H3+CO2+NaCl+H2O=NaHCO3+NH4Cl;

(3)聯(lián)合制堿法是對氨堿法的改進,其優(yōu)點是除了副產物氯化銨可用作化肥外還有提高食鹽利用率、副產物氯化銨可用作化肥、可利用合成氨的產物CO2
(4)有人認為碳酸氫鉀與碳酸氫鈉的化學性質相似,故也可用氨堿法以氯化鉀和石灰石等為原料制碳酸鉀.請結合圖2的溶解度(S)隨溫度變化曲線,分析說明是否可行?不可行; 因為KHCO3的溶解度較大,且在常溫下與KCl溶解度相差小,當溫度高于40℃時,由圖象可知,降溫結晶時會析出較多的KCl,無法大量析出碳酸氫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已知: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
現(xiàn)有溫度、容積相同的4個密閉容器,按不同方式投入反應物,保持恒溫、恒容,測得反應達到平衡時的有關數據如表:
容器1234
反應物投入量
(始態(tài))
1mol CO2
3mol H2
1mol CH3OH
1mol H2O
2mol CH3OH
2mol H2O
0.8mol CO2
2.4mol H2
0.2mol CH3OH
0.2mol H2O
CH3OH的平衡濃度/mol•L-1c1c2c3c4
反應的能量變化放出 x kJ吸收y kJ吸收z kJ放出 w kJ
體系壓強/Pap1p2p3p4
反應物轉化率a1a2a3a4
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CD.
A.2c2<c3  2y>z     B. p1=p2 x=y
C.(a1+a3)<1       D.若x=24.5kJ,則w=14.7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向5mL  0.4mol•L-1 NaOH溶液中先加入3滴1mol•L-1MgCl2溶液,再加入3滴1mol•L-1FeCl3溶液,能證明Mg(OH)2沉淀可以轉化為Fe(OH)3沉淀
B.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熱幾分鐘,冷卻后再加入新制Cu(OH)2濁液,加熱,沒有紅色沉淀生成,說明淀粉沒有水解成葡萄糖
C.用某已知濃度的HCl 滴定未知濃度的NaOH,滴定前尖嘴有氣泡滴定終點氣泡消失,則測定所得NaOH的濃度偏低
D.向氯水中滴加AgNO3、稀H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則說明氯水中含有氯離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在溶液中,反應A+2B?C分別在三種不同實驗條件下進行,它們的起始濃度均為c(A)=0.100mol/L、c(B)=0.200mol/L及c(C)=0mol/L.反應物A的濃度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與①比較,②和③分別僅改變一種反應條件.所改變的條件和判斷的理由是:
②使用催化劑;    ③升溫;
(2)實驗②平衡時B的轉化率為40%;實驗③平衡時C的濃度為0.06mol/L;
(3)該反應的△H大于0,判斷其理由是升溫,A的濃度減少,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4)該反應進行到4.0min時的平均反應速度率:
實驗②:vB=0.011mol/(L.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容量瓶是用來配制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的定量儀器,其上標有:①溫度、②濃度、③容量、④壓強、⑤刻度線這五項中的( 。
A.②④B.③⑤C.①②④D.①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