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的密度與同溫同壓下氧氣的密度相同,混合氣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之比是

A.1:3 B.3:1 C.2:1 D.1:2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甘肅省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檢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Cu 與濃硝酸反應生成氮的氧化物,這些氧化物恰好溶解在NaOH 溶液中得到NaNO3和NaNO2的混合溶液,反應過程及有關數據如圖所示:

下列有關判斷正確的是

A.若銅片為51.2 g,則生成0.2 mol NaNO3

B.常溫下,Cu 遇濃硝酸發(fā)生鈍化,不可能發(fā)生上述反應

C.標準狀況下收集的氮氧化物為20.16 L

D.反應過程中生成的Cu(NO3)2 既是氧化產物,也是還原產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高一上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pH=1無色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A.Cu2+、Cl-、Mg2+、NO3- B.K+、Cl-、Na+、SO42-

C.SO32-、Na+、NO3-、Al3+ D.HCO3-、NH4+、Ag+、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遼寧省高三10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甲、乙、丙、丁四種物質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種元素,它們之間具有如下轉化關系:。下列有關物質的推斷不正確的是

A、若甲為焦炭,則丁可能是O2 B、若甲為SO2,則丁可能是氨水

C、若甲為Fe,則丁可能是鹽酸 D、若甲為NaOH 溶液,則丁可能是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湖南省衡陽市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類推”這種思維方法在化學學習與研究中有時會產生錯誤結論,因此類推的結論最終要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決定其正確與否,下列幾種類推結論中錯誤的是

①鈉與水反應生成NaOH和H2;所有金屬與水反應都生成堿和H2

②鐵露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就會生銹,性質更活潑的鋁不能穩(wěn)定存在于空氣中

③Al(OH)3、Cu(OH)2受熱易分解,Fe(OH)3受熱也易分解

④不能用電解熔融的AlCl3來制取金屬鋁;也不能用電解熔融的MgCl2來制取金屬鎂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下列各裝置圖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用裝置①精煉銅,則b極為粗銅,電解質溶液為CuSO4溶液

B.裝置②的總反應是:Cu+2Fe3+=Cu2++2Fe2+

C.裝置③中鋼閘門應與外接電源的正極相連

D.裝置④中的鐵釘幾乎沒被腐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江西省高一上第一次段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12分)實驗室欲用NaOH固體配制2.0 mol/L的NaOH溶液480 mL:

(1)配制時,必須使用的玻璃儀器有 、

(2)要完成本實驗該同學應稱出NaOH g

(3)某同學欲稱量NaOH的質量,他先用托盤天平稱量燒杯的質量,天平平衡后的狀態(tài)如圖,燒杯的實際質量為 g

(4)使用容量瓶前必須進行的一步操作是

(5)在配制過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確的,下列操作會引起誤差偏高的是 。

A.沒有洗滌燒杯和玻璃棒

B.未冷卻到室溫就將溶液轉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C.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餾水

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復搖勻,靜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線,再加水至刻度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重慶市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理綜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14分)用下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SO2性質的探究實驗。

(1)裝置A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G裝置的作用 。

(2)簡述檢查該裝置氣密性的方法 。

(3)能夠證明SO2具有還原性、氧化性的實驗裝置依次為 (用字母表示),觀察到的現象依次是 、 。

(4)若要證明酸性:H2CO3>H2SiO3,則應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有 。

(5)某同學用32gCu與50g 98%濃硫酸反應來制取SO2,實驗結束后,還有19.2g的Cu剩余,若要讓Cu完全溶解,則至少應加入1mol/L的稀硝酸 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屆黑龍江省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0.2mol下列氣體分別與1L 0.2 mol/L的NaOH溶液反應,形成的溶液pH最小的是

A.SO2 B.NO2 C.SO3 D.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