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金屬跟氯氣反應,不能直接制得的是
A.氯化銅B.氯化亞鐵C.氯化鎂D.氯化鉀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既有利于節(jié)約資源,又有利于保護環(huán)境。實驗室利用廢舊電池的銅帽(Cu、Zn 總含量約為99%)回收Cu并制備ZnO 的部分實驗過程如下:
(1)寫出銅帽溶解時銅與加入的稀硫酸、30%H2O2 反應的離子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銅帽溶解完全后,需加熱(至沸)將溶液中過量的H2O2除去。
(2)為確定加入鋅灰(主要成分為Zn、ZnO,雜質為鐵及其氧化物)的量,實驗中需測定除去H2O2 后溶液中Cu2+的含量。實驗操作為:準確量取一定體積的含有Cu2+的溶液于帶塞錐形瓶中,加適量水稀釋,調節(jié)溶液pH=3~4,加入過量的KI,用Na2S2O3標準溶液滴定至終點。上述過程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如下:2Cu2++4I﹣═2CuI(白色)↓+I2 2S2O32﹣+I2═2I﹣+S4O62﹣
①滴定選用的指示劑為______________,滴定終點觀察到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同學稱取1.0g電池銅帽進行實驗,得到100.00mL含有Cu2+的溶液,量取20.00mL上述含有Cu2+的溶液于帶塞錐形瓶中,加適量水稀釋,調節(jié)溶液pH=3~4,加入過量的KI,用0.1000mol/L Na2S2O3標準溶液滴定至終點。再重復操作實驗3次,記錄數據如下:
實驗編號 | 1 | 2 | 3 | 4 |
V(Na2S2O3)(mL) | 28.32 | 25.31 | 25.30 | 25.32 |
計算電池銅帽中Cu的質量分數為__,(結果保留四位有效數字)若滴定前溶液中的H2O2沒有除盡,則所測定c (Cu2+)將會__(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3)常溫下,若向50mL 0.0001mol/L CuSO4溶液中加入50mL0.00022mol/LNaOH溶液,生成了沉淀。已知KSP[Cu (OH)2]=2.0×10﹣20,計算沉淀生成后溶液中c(Cu2+)=__mol/L;
(4)已知pH>11 時Zn(OH)2 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Zn(OH)4]2﹣。下表列出了幾種離子生成氫氧化物沉淀的pH(開始沉淀的pH 按金屬離子濃度為1.0molL﹣1計算)。
開始沉淀的pH | 沉淀完全的pH | |
Fe3+ | 1.1 | 3.2 |
Fe2+ | 5.8 | 8.8 |
Zn2+ | 5.9 | 8.9 |
實驗中可選用的試劑:30%H2O2、1.0molL﹣1HNO3、1.0molL﹣1NaOH。由除去銅的濾液制備ZnO的實驗步驟依次為:①向濾液中加入適量30% H2O2,使其充分反應;
②加入適量的1.0molL﹣1NaOH調節(jié)pH,產生沉淀;③過濾;
④______________;⑤過濾、洗滌、干燥;⑥900℃煅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高錳酸鉀是錳的重要化合物和常用的氧化劑.以下是工業(yè)上用軟錳礦制備高錳酸鉀的一種工藝流程:
(1)KMnO4稀溶液是一種常用的消毒劑.其消毒原理與下列(填序號)物質相似.
A.75%酒精
B.雙氧水
C.84消毒液(NaClO溶液)
(2)寫出MnO2、KOH的熔融混合物中通入空氣時發(fā)生的主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向K2MnO4溶液中通入CO2以制備KMnO4 , 該反應中的還原劑是 .
(4)若不考慮物質循環(huán)與制備過程中的損失,則1mol MnO2可制得mol KMnO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驗設計及描述不正確的是
A. 圖甲所示的實驗,探究氧化性:KMnO4>Cl2>I2
B. 圖乙所示的實驗,根據小試管中液面的變化判斷鐵釘發(fā)生析氫腐蝕
C. 圖丙所示的實驗,根據溫度計讀數的變化用稀鹽酸和NaOH溶液反應測定中和熱
D. 圖丁所示的實驗,根據試管中液體顏色的變化比較Cl2、Fe3+、I2的氧化性強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分散系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 膠體分散質粒子較大,不能透過濾紙
B. 液態(tài)分散系根據分散質粒子大小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三類
C. 利用丁達爾效應可以區(qū)分溶液和膠體
D. 納米材料分散到液體分散劑中的分散系屬于膠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