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某同學從網(wǎng)絡上了解到菠菜中富含可溶性的兩類正鹽:草酸鹽和碳酸鹽。該同學欲用實驗驗證這一事實并檢測其中草酸鹽的含量。查閱資料得知草酸(H2C2O4)是一種二元有機弱酸,具有較強的還原性;草酸鈣(CaC2O4)不溶于水能溶于稀硫酸。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學生將菠菜研磨成粉末、熱水浸泡、過濾得到澄清溶液A。研磨菠菜使用的實驗儀器的名稱為            。
(2)設計實驗方案驗證菠菜中含有草酸鹽和碳酸鹽,補充完成預期現(xiàn)象和結論。
實驗步驟
預期現(xiàn)象和結論
步驟1:調節(jié)溶液A至弱堿性,滴加足量CaCl2溶液。
①出現(xiàn)白色沉淀,說明菠菜中     
                         。
步驟2:取步驟1的沉淀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沉淀完全溶解,并將產(chǎn)生的無色無味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步驟3:向步驟2得到的溶液中滴加幾滴高錳酸鉀溶液。
                        。
(3)欲準確測定菠菜中草酸鹽的含量
①操作:取m g菠菜樣品,將其中草酸鹽全部轉化為CaC2O4沉淀分離出來置于燒杯中,用過量的稀硫酸完全溶解后,溶液轉入     中并加水配制成250mL溶液。每次移取25.00mL該溶液于錐形瓶中,用0.0100mol·L-1 KMnO4標準溶液滴定,平均消耗標準溶液V mL。KMnO4滴定實驗時發(fā)生的離子方程式為    。
②計算:菠菜中草酸鹽(以C2O42計算)的質量分數(shù)為(可以只列式不化簡)      
③誤差分析: 下列操作會使測定結果偏高的是       。
A.配制溶液時未洗滌燒杯和玻璃棒就加水定容
B.錐形瓶未干燥就加入待測液進行滴定
C.未用標準液潤洗就加入標準液開始滴定
D.滴定前尖嘴處有氣泡滴定后氣泡消失
E.滴定后俯視讀數(shù)
(1)研缽(2分)。
(2)①至少含有C2O42、CO32中的一種或兩種皆有(2分)。
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有菠菜中含有CO32(2分)。
③高錳酸鉀紫色褪去,說明菠菜中含有C2O42(2分)。
(3)①250ml 容量瓶(2分);2MnO4+16H+5C2O42=2Mn2+10CO2↑+8H2O(2分)
×10-3(2分,或其他合理答案)    ③CD(2分)

試題分析:(1)固體研磨用到的儀器為研缽,研磨菠菜使用的實驗儀器的名稱為研缽。(2)草酸鈣和碳酸鈣均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體,步驟1中出現(xiàn)白色沉淀,說明菠菜中至少含有C2O42、CO32中的一種或兩種皆有;步驟2的目的是驗證菠菜中含有碳酸鹽,選用稀鹽酸溶解沉淀,方法是:加入足量1 mol?L-1 HCl,將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現(xiàn)象是沉淀溶解,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菠菜中含有碳酸鹽;步驟3操作目的是驗證草酸鹽的存在,利用草酸鹽具有還原性,方法是;向步驟2得到的溶液中滴加幾滴0.01 mol?L-1 KMnO4,現(xiàn)象是溶液紫紅色褪去,說明菠菜中含有草酸鹽,答案是①至少含有C2O42、CO32中的一種或兩種皆有。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有菠菜中含有CO32。③高錳酸鉀紫色褪去,說明菠菜中含有C2O42。(3)①配制250mL溶液應選用250mL容量瓶;KMnO4標準溶液與C2O42反應生成+2價錳離子、二氧化碳和水,離子方程式為2MnO4+16H+5C2O42=2Mn2+10CO2↑+8H2O。②計算:根據(jù)反應方程式得關系式:5C2O42-——2KMnO4,代入題給數(shù)據(jù)計算,菠菜中草酸鹽(以C2O42計算)的質量分數(shù)為×10-3。③誤差分析: A.配制溶液時未洗滌燒杯和玻璃棒就加水定容,高錳酸鉀溶液的體積偏小,測定結果偏低,錯誤,B.錐形瓶未干燥就加入待測液進行滴定,對測定結果無影響,錯誤;C.未用標準液潤洗就加入標準液開始滴定,高錳酸鉀溶液的體積偏大,測定結果偏高,正確;D.滴定前尖嘴處有氣泡滴定后氣泡消失,高錳酸鉀溶液的體積偏大,測定結果偏高,正確;E.滴定后俯視讀數(shù),高錳酸鉀溶液的體積偏小,測定結果偏低,錯誤,選C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某未知溶液可能含Cl、CO32、Na、SO42、Al3。將溶液滴在藍色石蕊試紙上,試紙變紅。取少量試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在上層清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下列判斷合理的是
A.一定有ClB.一定有SO42C.一定沒有Al3D.一定沒有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有甲酸、乙酸、乙醛、乙酸乙酯、乙醇、溴乙烷6種無色溶液,只用一種試劑就可以將它們一一鑒別出來。這種試劑是                                                   (  )
A.蒸餾水B.FeCl3溶液
C.新制Cu(OH)2懸濁液D.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根據(jù)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所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結論
A
向兩份蛋白質溶液中分別滴加飽和NaCl 溶液和CuSO4溶液
均有固體析出
蛋白質均發(fā)生變性
B
向溶液X 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
出現(xiàn)白色沉淀
溶液X 中一定含有SO42
C
向一定濃度的Na2SiO3溶液中通入適量CO2氣體
出現(xiàn)白色沉淀
H2SiO3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強
D
向濃度均為0. 1 mol·L-1 NaCl 和NaI 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
出現(xiàn)黃色沉淀
Ksp(AgCl)>Ksp(Ag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機物中含有的雜質(括號內為雜質),可用稀NaOH溶液作試劑并采用分液的方法除去的是            
A.甲苯(苯)B.淀粉(葡萄糖)C.苯甲酸(苯酚)D.溴苯(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2014屆東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理綜化學試卷)
鐵觸媒(鐵的氧化物)是合成氨工業(yè)的催化劑。某同學設計了以下兩種方案研究鐵觸媒的組成。

方案一:用下列實驗方法測定鐵觸媒的含鐵量,確定其組成。
(1)步驟④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和                    。
(2)若通入Cl2不足量,溶液B中還含有               會影響測定結果。
(3) 若通入Cl2過量且加熱煮沸不充分,溶液B中可能含有Cl2。請設計實驗方案檢驗Cl2,完成下列實驗報告。
限選試劑:0.1mol L-1酸性KMnO4溶液、紫色石蕊試液、淀粉-KI溶液、0.1mol L-1 KSCN溶液、 品紅稀溶液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與結論
取適量溶液B于試管中,滴加        ,振蕩
,放置一段時間后,觀察現(xiàn)象。
若溶液             ,則溶液B中含Cl2
若溶液             ,則溶液B中不含Cl2
方案二 :用下列裝置測定鐵觸媒的含鐵量,確定其組成。

(4)干燥管C的作用是                                             。
(5)稱取15.2g鐵觸媒進行上述實驗。充分反應后,測得干燥管B增重ll.0g,則該鐵觸媒的化學式可表示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為提純下列物質(括號內為雜質),所用的除雜試劑和分離方法都正確的是
序號
不純物
除雜試劑
分離方法
A
CH4(C2H4)
酸性KMnO4溶液
洗氣
B
溴乙烷(Br2)
NaOH溶液
分液
C
乙醇(乙酸)
飽和Na2CO3溶液
分液
D
C2H5OH(H2O)
新制生石灰
蒸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關于下列圖示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圖1制備并收集少量NO2氣體
B.圖2是原電池裝置,F(xiàn)e電極為負極
C.圖3常用于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
D.圖4可用于實驗室制取和收集乙酸乙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草酸(乙二酸)可作還原劑和沉淀劑,用于金屬除銹、織物漂白和稀土生產(chǎn)。一種制備草酸(含2個結晶水)的工藝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1)CO和NaOH在一定條件下合成甲酸鈉、甲酸鈉加熱脫氫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分別為                             。
(2)該制備工藝中有兩次過濾操作,過濾操作①的濾液是       ,濾渣是      ;過濾操作②的濾液是          和         ,濾渣是        。 
(3)工藝過程中③和④的目的是                                
(4)有人建議甲酸鈉脫氫后直接用硫酸酸化制備草酸。該方案的缺點是產(chǎn)品不純,其中含有的雜質主要是            。
(5)結晶水合草酸成品的純度用高錳酸鉀法測定。稱量草酸成品0.250g溶于水中,用0.0500 mol/L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至粉紅色不消褪,消耗KMnO4溶液15.00mL,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列式計算該成品的純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