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NaOH溶液時,造成所配溶液濃度偏高的原因(

A. 所用NaOH已吸潮

B. 向容量瓶加水時液面低于刻度線即搖勻

C. 有少量NaOH溶液殘留在燒杯內(nèi)

D. 向容量瓶加水時眼睛一直仰視液面

【答案】B

【解析】試題解析:根據(jù)c=n/v計算公式,凡是引起n增大的,濃度偏大;凡是引起v增大的,濃度偏小;A.所用NaOH已吸潮,溶質(zhì)減少,濃度偏。 B.向容量瓶加水時液面低于刻度線即搖勻,溶液體積減少,濃度偏大;C.有少量NaOH溶液殘留在燒杯內(nèi),溶質(zhì)減少,濃度偏小;D.向容量瓶加水時眼睛一直仰視液面,溶液體積增大,濃度偏。徽_答案:B

考點: 考查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溶液時產(chǎn)生誤差的原因分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儀器中,不能用于加熱的是

A. 坩堝 B. 量筒 C. 燒杯 D. 試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jù)下面的反應路線及所給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A在氧氣中充分燃燒可以產(chǎn)生88 g CO245 g H2O。A的分子式是_______。

(2)B和C均為一氯代烴,它們的名稱(系統(tǒng)命名)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

(3)D的結(jié)構(gòu)簡式________________,D中碳原子是否都處于同一平面?________。

(4)E的同分異構(gòu)體的結(jié)構(gòu)簡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②、③的反應類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寫出②、③的反應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guān)容量瓶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 頸部有一條刻度線 B. 細頸、梨形、平底配有磨口玻璃塞

C. 標有使用溫度 D. 標有物質(zhì)的量濃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溫室效應”是全球關(guān)注的環(huán)境問題之一.CO2是目前大氣中含量最高的一種溫室氣體.因此,控制和治理CO2是解決溫室效應的有效途徑.
(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氣中CO2濃度的有: . (填字母) a.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植樹造林,增大植被面積
c.采用節(jié)能技術(shù)
d.利用太陽能、風能
(2)將CO2轉(zhuǎn)化成有機物可有效實現(xiàn)碳循環(huán).CO2轉(zhuǎn)化成有機物的例子很多,如: a.6CO2+6H2O C6H12O6+6O2
b.CO2+3H2 CH3OH+H2O
c.CO2+CH4 CH3COOH
d.2CO2+6H2 CH2═CH2+4H2O
以上反應中,最節(jié)能的是 , 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鐵鎳蓄電池,放電時的總反應為:Fe+Ni2O3+3H2O Fe(OH)2+2Ni(OH) 2下列有關(guān)該電池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電池的電解液為堿性溶液,正極為Ni2O3、負極為Fe
B.電池放電時,負極反應為Fe+2OH﹣2e═Fe(OH)2
C.電池充電過程中,陰極附近溶液的pH降低
D.電池充電時,陽極反應為2Ni(OH)2+2OH﹣2e═Ni2O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Ksp只與難溶電解質(zhì)的性質(zhì)和溫度有關(guān)
B.由于Ksp(ZnS)>Ksp(CuS),所以ZnS沉淀在一定條件下可轉(zhuǎn)化為CuS沉淀
C.難溶電解質(zhì)Mg(OH)2的Ksp=c( Mg2+)?c(OH
D.25℃,Ksp(AgCl)=1.8×1010 , 則AgCl飽和水溶液體系中c(Ag+)為 ×105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研究物質(zhì)性質(zhì)的基本程序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①觀察物質(zhì)的外觀 ②實驗和觀察 ③解釋和結(jié)論 ④預測物質(zhì)的性質(zhì)

A. ②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④②③ D. ④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互稱為同分異構(gòu)體的物質(zhì)不可能(
A.具有相同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
B.是同系物
C.具有相同的通式
D.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