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氣體可用濃硫酸除雜的是(括號內(nèi)的為雜質(zhì))(    )

A.H2S(H2O)                                     B.Cl2(H2O)

C.SO2(SO3)                                     D.HI(H2O)

解析:除H2O能被濃硫酸吸收外,A中H2S、C中的SO3、D中HI也可以被濃硫酸吸收,而B中Cl2不與濃硫酸反應,C中SO2也不與濃硫酸反應。故選B、C。

答案:BC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0?福建)工業(yè)上常用鐵質(zhì)容器盛裝冷濃酸.為研究鐵質(zhì)材料與熱濃硫酸的反應,某學習小組進行了以下探究活動:
[探究一]
(1)將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鐵釘(碳素鋼)放入冷濃硫酸中,10分鐘后移人硫酸銅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觀察,鐵釘表面無明顯變化,其原因是
鐵釘表面被氧化
鐵釘表面被氧化

(2)另稱取鐵釘6.0g放入15.0ml濃硫酸中,加熱,充分應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氣體Y.
①甲同學認為X中除Fe3+外還可能含有Fe2+.若要確認其中的Fe2+,應先用
d
d
選填序號).
a.KSCN溶液和氯水     b.鐵粉和KSCN溶液    c.濃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學取336ml(標準狀況)氣體Y通入足量溴水中,發(fā)生反應:SO2+Br2+2H2O═2HBr+H2SO4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經(jīng)適當操作后得干燥固體2.33g.由于此推知氣體Y中SO2的體積分數(shù)為
66.7%
66.7%

[探究二]
分析上述實驗中SO2體積分數(shù)的結(jié)果,丙同學認為氣體Y中還可能含量有H2和Q氣體.為此設計了下列探究實驗狀置(圖中夾持儀器省略).

(3)裝置B中試劑的作用是
檢驗二氧化硫是否除盡
檢驗二氧化硫是否除盡

(4)認為氣體Y中還含有Q的理由是
C+2H2SO4(濃硫酸)
  △  
.
 
CO2 ↑+2SO2↑+2H2O
C+2H2SO4(濃硫酸)
  △  
.
 
CO2 ↑+2SO2↑+2H2O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5)為確認Q的存在,需在裝置中添加M于
c
c
(選填序號).
a.A之前      b.A-B間       c.B-C間       d.C-D間
(6)如果氣體Y中含有H2,預計實驗現(xiàn)象應是
D中固體由黑色變紅和E中固體由白變藍.
D中固體由黑色變紅和E中固體由白變藍.

(7)若要測定限定體積氣體Y中H2的含量(標準狀況下約有28ml H2),除可用測量H2體積的方法外,可否選用質(zhì)量稱量的方法?做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否,用托盤天平無法稱量D或E的差量.
否,用托盤天平無法稱量D或E的差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2?醴陵市模擬)實驗室有一包暗紅色粉末樣品可能是CaCO3、Fe2O3或FeO的混合物.后經(jīng)測定已確定不存在FeO.
I.某學生想自己設計實驗方案,以證明樣品中確實沒有FeO.除樣品外,實驗室只提供以下試劑:KMnO4溶液、稀鹽酸、稀硫酸、KSCN溶液、NaOH溶液和雙氧水.你認為要完成該實驗所選擇的試劑是
KMnO4溶液、稀硫酸
KMnO4溶液、稀硫酸
,請你描述實驗操作時的步驟、實驗現(xiàn)象和結(jié)論:
取少量樣品溶于試管中,配成溶液后,再滴入幾滴稀硫酸和幾滴KMnO4溶液,只要溶液不褪色或不變淺,即說明樣品中無FeO
取少量樣品溶于試管中,配成溶液后,再滴入幾滴稀硫酸和幾滴KMnO4溶液,只要溶液不褪色或不變淺,即說明樣品中無FeO

Ⅱ.測定混合物中Fe2O3的含量
實驗室可用多種方法測出上述樣品中Fe2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現(xiàn)有學生準備用如圖各裝置按一定順序連接成一套完整的組合裝置來進行實驗以測定Fe2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

請根據(jù)題意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的連接順序是
BDAC
BDAC
(填字母,每個裝置只能用一次)
(2)實驗過程中需要持續(xù)通入空氣,其作用除可以起到“攪拌”A、D中反應物達到充分反應外,還有一個重要作用是
將反應產(chǎn)生的CO2氣體盡可能徹底的趕入裝置A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將反應產(chǎn)生的CO2氣體盡可能徹底的趕入裝置A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3)下列各項措施中,能提高測定準確度的是
ad
ad
 (填標號)
a.在加入鹽酸之前,應該排盡裝置內(nèi)的CO2氣體
b.快速加入鹽酸
c.在B中裝入濃硫酸
d.在B中裝入NaOH溶液
e.D之后增添盛有飽和碳酸氫鈉溶液的洗氣裝置
(4)實驗室準確稱取26.0g固體樣品裝入D中,充分反應后,測得A中沉淀質(zhì)量為19.7g,則樣品中Fe2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61.5%
61.5%

(5)在進行實驗方案評價時,有學生認為不必測定A中的沉淀質(zhì)量,而只要測出裝置A在吸收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前后的質(zhì)量差,就能完成實驗要求.實驗證明,若用此法測得Fe2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將
偏低
偏低
(填“偏高”、“偏低”、“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研究性學習小組進行溴乙烷的制備及性質(zhì)探究實驗.
探究一:該小組制備溴乙烷的步驟如下:
①向裝置圖所示的U形管和大燒杯中加入冷水;②在小燒杯中按照一定比例配制乙醇、水、濃硫酸的混合液;③向裝置圖所示的圓底燒瓶中加入一定量研細的溴化鈉和少量碎瓷片;④將冷卻至室溫的混合液轉(zhuǎn)移到圓底燒瓶中,加熱;⑥制取溴乙烷.同答下列問題:
(1)步驟②向乙醇和水中緩緩加入濃硫酸時,小燒杯要置于冷水中冷卻,除了避免硫酸小液滴飛濺外,更主要的目的是:
防止乙醇揮發(fā)
防止乙醇揮發(fā)

(2)步驟④加熱片刻后,燒瓶內(nèi)的混合物出現(xiàn)橘紅色,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請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表示)
2HBr+H2SO4(濃)
 加熱 
.
 
Br2+SO2↑+2H2O(或2NaBr+3H2SO4(濃)
 加熱 
.
 
Br2+SO2↑+2NaHSO4+2H2O)
2HBr+H2SO4(濃)
 加熱 
.
 
Br2+SO2↑+2H2O(或2NaBr+3H2SO4(濃)
 加熱 
.
 
Br2+SO2↑+2NaHSO4+2H2O)
.改用小火加熱后,橘紅色會逐漸消失,消失的原因是(請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表示)
Br2+H2O=HBrO+HBr
Br2+H2O=HBrO+HBr

(3)為了更好地控制反應溫度,除用圖示的小火加熱,還可采用的加熱方式是
水浴加熱
水浴加熱

(4)步驟⑤反應結(jié)束后,將U形管中的混合物用
分液
分液
方法得到粗產(chǎn)品.除去粗產(chǎn)品中的雜質(zhì),可用下列試劑中的
B
B
,
A.氫氧化鈉稀溶液    B.碳酸鈉稀溶液
C.硝酸銀溶液    D.四氯化碳
探究二:溴乙烷與NaOH乙醇溶液的反應.學習小組在進行溴乙烷與NaOH乙醇溶液的反應中,觀察到有氣體生成.
請你設計兩種不同的方法分別檢驗該氣體.
所用試劑操作方法 實驗現(xiàn)象
1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進行溴乙烷的制備及性質(zhì)探究實驗。

探究一:該小組制備溴乙烷的步驟如下:

① 向裝置圖所示的U形管和大燒杯中加入冷水;

② 在小燒杯中按照一定比例配制乙醇、水、濃硫酸的混合液;

③ 向裝置圖所示的圓底燒瓶中加入一定量研細的溴化鈉粉末和少量碎瓷片;

④ 將冷卻至室溫的混合液轉(zhuǎn)移到圓底燒瓶中,加熱;

⑤ 制取溴乙烷。

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②向乙醇和水中緩緩加入濃硫酸時,小燒杯要置于冷水中冷卻,除了避免硫酸小液滴飛濺外,更主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驟④加熱片刻后,燒瓶內(nèi)的混合物出現(xiàn)橙紅色,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請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用小火加熱后,橙紅色會逐漸消失,消失的原因是(請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了更好地控制反應溫度,除用圖示的小火加熱,還可采用的加熱方式是__________。

(4)步驟⑤反應結(jié)束后,將U形管中的混合物倒入分液漏斗中,靜置,待液體分層后, 棄去____________(填“上層”或“下層”)液體。為了除去粗產(chǎn)品中的雜質(zhì),可用下列試劑中的_____________(填序號)

A. 氫氧化鈉稀溶液              B. 碳酸鈉稀溶液

C. 硝酸銀溶液                  D. 四氯化碳

探究二:學習小組在進行溴乙烷與NaOH乙醇溶液的反應實驗中,觀察到有氣體生成。他們設計了兩種不同的方法分別檢驗該氣體,實驗裝置如圖

 請回答:

(5)圖1中,試管1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2中發(fā)生的反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