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25℃時,三種酸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如下:回答下列問題:
化學(xué)式 | CH3COOH | H2CO3 | HClO |
電離平衡常數(shù) | 1.8×10-5 | K1=4.3×10-7 K2=5.6×10-11 | 3.0×10-8 |
(1)一般情況下,當(dāng)溫度升高時,電離平衡常數(shù)K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2)下列四種離子結(jié)合質(zhì)子能力最強(qiáng)的是______(填字母)。
a.CO32- b.ClO- c.CH3COO- d.HCO3-
(3)下列反應(yīng)不能發(fā)生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CO32-+2CH3COOH=2CH3COO-+CO2↑+H2O b.ClO-+CH3COOH=CH3COO-+HClO
c.CO32-+2HClO=CO2↑+H2O+2ClO- d.2ClO-+CO2+H2O=CO32-+2HClO
(4)體積均為10 mL、pH均為2的醋酸溶液與HX溶液分別加水稀釋至1000 mL,稀釋過程中pH變化如下圖所示。
則HX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________(填“>”、“=”或“<”,下同)醋酸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稀釋后,HX溶液中水電離出來的c(H+)_____醋酸溶液中水電離出來的c(H+);用同濃度的NaOH溶液分別中和上述兩種酸溶液,恰好中和時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醋酸____HX。
【答案】增大acd>>>
【解析】
(1)升高溫度促進(jìn)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所以當(dāng)溫度升高時,Ka增大;因此本題答案是:增大。
(2)電離平衡常數(shù)越大,越易電離,溶液中離子濃度越大,則酸性強(qiáng)弱為:CH3COOH>H2CO3>HClO>HCO3-,酸根離子對應(yīng)的酸的酸性越強(qiáng),酸根離子結(jié)合氫離子的能力越弱,則四種離子結(jié)合質(zhì)子的能力由大到小的順序是:CO32->ClO->HCO3->CH3COO-,即a>b>d>c;因此本題答案是:a。
(3)a.CO32-+CH3COOH=CH3COO-+CO2↑+H2O:碳酸的酸性小于CH3COOH,所以CH3COOH能夠制取碳酸,該反應(yīng)能夠發(fā)生,故a錯誤;
b.ClO-+CH3COOH=CH3COO-+HClO:CH3COOH的酸性大于HClO,CH3COOH能夠制取HClO,該反應(yīng)能夠發(fā)生,故b錯誤;
c.CO32-+HClO=CO2↑+H2O+ClO-:HClO的酸性小于碳酸,該反應(yīng)無法發(fā)生,故c正確;
d.2ClO-+CO2+H2O=CO32-+2HClO:由于酸性H2CO3>HClO>HCO3-,則碳酸與次氯酸根離子反應(yīng)只能生成碳酸氫根離子,不會生成CO32-,該反應(yīng)不能發(fā)生,故d正確;綜上所述,本題答案是:cd。
(4)加水稀釋促進(jìn)弱酸電離,pH相同的不同酸稀釋相同的倍數(shù),pH變化大的酸酸性強(qiáng),變化小的酸酸性弱;酸或堿抑制水電離,酸中氫離子或堿中氫氧根離子濃度越大其抑制水電離程度越大;根據(jù)圖知,pH相同的醋酸和HX稀釋相同的倍數(shù),HX的pH變化大,則HX的酸性大于醋酸,所以HX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大于醋酸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稀釋后醋酸中氫離子濃度大于HX,所以醋酸抑制水電離程度大于HX,則HX溶液中水電離出來的c(H+)大于醋酸溶液水電離出來c(H+);pH=2的HX和醋酸,HX的酸性大于醋酸,所以醋酸的濃度大于HX,因此等體積的兩種酸,醋酸的量多,因此用同濃度的NaOH溶液分別中和上述兩種酸溶液,恰好中和時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醋酸大于HX;綜上所述,本題答案是:> ;> ;>。
年級 | 高中課程 | 年級 | 初中課程 |
高一 | 高一免費(fèi)課程推薦! | 初一 | 初一免費(fèi)課程推薦! |
高二 | 高二免費(fèi)課程推薦! | 初二 | 初二免費(fèi)課程推薦! |
高三 | 高三免費(fèi)課程推薦! | 初三 | 初三免費(fèi)課程推薦! |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存在電離平衡:CH3COOHCH3COO-+H+要使溶液中c(H+)/c(CH3COOH)值減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A. 通入少量HCl氣體 B. 升高溫度 C. 加少量冰醋酸 D. 加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300mL的密閉容器中,放入鎳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氣體,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yīng):Ni(s)+4CO(g)Ni(CO)4(g),已知該反應(yīng)平衡常數(shù)與溫度的關(guān)系如表:
溫度/℃ | 25 | 80 | 230 |
平衡常數(shù) | 5×104 | 2 | 1.9×10﹣5 |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上述生成Ni(CO)4(g)的反應(yīng)為放熱反應(yīng)
B. 25℃時反應(yīng)Ni(CO)4(g)Ni(s)+4CO(g)的平衡常數(shù)為2×10﹣5
C. 在80℃時,測得某時刻,Ni(CO)4(g)、CO濃度均為0.5 mol/L,則此時v(正)>v(逆)
D. 80℃達(dá)到平衡時,測得n(CO)=0.15mol,則Ni(CO)4的平衡濃度為0.125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全釩液流電池是一種新型的綠色環(huán)保儲能電池,該電池性能優(yōu)良,其電池總反應(yīng)為:
V3++VO2++H2OVO2++2H++V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 放電過程中電解質(zhì)溶液中陰離子移向正極
B. 放電時每轉(zhuǎn)移0.5mol電子,負(fù)極有0.5mol V2+被氧化
C. 充電時陽極附近溶液的酸性減弱
D. 充電時陽極反應(yīng)式為:VO2++2H++e-=V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各組物質(zhì)的轉(zhuǎn)化,一定要加入氧化劑才能完成的是
A. Cl2 → NaCl B. H2O2 → O2
C. Fe → FeCl3 D. K2CO3 → K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是不同溫度下水的離子積數(shù)據(jù):
溫度/℃ | 25 | t1 | t2 |
水的離子積 (mol2·L-2 ) | 1×10-14 | a | 1×10-12 |
試回答以下問題:
(1)若25<t1<t2,則a________1×10-14 (填“>”、“<”或“=”
(2)25℃下,某Na2SO4溶液中= 5×10-4mol·L-1,取該溶液1mL加水稀釋至10mL,則稀釋后溶液中c(Na+) : c(OH-)= ________。
(3)在t2 ℃下,pH = 2的稀硫酸溶液中,水電離產(chǎn)生的H+濃度為c(H+)水=________。
(4)t2 ℃下,將pH = 11的苛性鈉溶液V1L與pH = 1的稀硫酸V2 L(混合體積為原兩溶液體積之和),所得混合溶液的pH = 2,則V1∶V2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鋁熱劑并不單指Fe2O3與鋁粉的混合物,實(shí)際上鋁粉可以與許多金屬氧化物配成鋁熱劑。如鋁粉與Fe3O4或MnO2等均可發(fā)生鋁熱反應(yīng)。
(1)寫出上述鋁熱反應(yīng)的化學(xué)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據(jù)上述反應(yīng)可總結(jié)出鋁熱反應(yīng)的特點(diǎn):①鋁熱反應(yīng)實(shí)際上屬于四大基本反應(yīng)類型中的________,其中鋁表現(xiàn)了其__________性,作______劑;②鋁熱反應(yīng)常用于冶煉金屬性比鋁__________(填“強(qiáng)”或“弱”)的金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
【題目】25℃時,下列有關(guān)溶液中微粒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關(guān)系正確的是
A.pH=1的NaHSO4溶液:c(H+)=c(SO42-)+c(OH-)
B.0.1mol/LNH4Cl與0.1mol/L氨水等體積混合(pH>7):c(NH3·H2O) > c(NH4+)> c(Cl-)> c(OH-)
C.0.1mol/LNa2C2O4與0.1mol/LHCl溶液等體積混合(H2C2O4為二元弱酸):2c(C2O42-)+c(HC2O4-)+c(OH-)=c(Na+)+c(H+)
D.0.1 mol/LNa2CO3與0.1mol/L NaHCO3溶液等體積混合:c(Na+)=c(CO32-)+c(HCO3-)+c(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bào)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bào)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bào)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bào)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bào)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bào)電話:027-86699610 舉報(bào)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