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 30 | 40 | 50 |
生成 NH3量/(10-6 mol) | 4.8 | 5.9 | 6.0 |
溫度/℃ | 1000 | 1150 | 1300 |
平衡常數 | 4.0 | 3.7 | 3.5 |
分析 I.(1)由速率單位可知,用單位時間內物質的量變化量表示反應速率,根據v=$\frac{△n}{△t}$計算v(NH3),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計算v(O2);
(2)升高溫度、增大壓強或濃度、使用催化劑等可以加快反應速率,要增加NH3產率,應改變條件使平衡正向移動;
(3)根據反應放出的熱量計算各組分物質的量變化量,再計算平衡時各組分物質的量濃度,根據K=$\frac{{c}^{2}(N{H}_{3})}{c({N}_{2})×{c}^{3}({H}_{2})}$計算平衡常數;
可逆反應到達平衡時,同種物質的正逆速率相等且保持不變,各組分的濃度、含量保持不變,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量不變,判斷平衡的物理量應隨反應進行發(fā)生變化,該物理量由變化到不再變化說明到達平衡;
Ⅱ.(1)由表中數據可知,隨溫度升高平衡常數減小,說明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則正反應為放熱反應;
(2)設平衡時CO的轉化率為a,表示出平衡時各組分物質的量,反應前后氣體的物質的量不變,用物質的量代替濃度代入平衡常數K=$\frac{c(C{O}_{2})}{c(CO)}$=4計算;
欲提高(2)中CO的平衡轉化率,應改變條件使平衡正向移動,注意增大CO的濃度,等效為增大壓強,平衡不移動,CO轉化率不變;
(3)$\frac{c(CO)}{c({CO}_{2})}$值為$\frac{2}{3}$Fe(s)+CO2(g)?$\frac{1}{3}$Fe2O3(s)+CO(g)的平衡常數,只受溫度影響.
解答 解:I.(1)由速率單位可知,用單位時間內物質的量變化量表示反應速率,50℃時從開始到3h內v(NH3)=$\frac{6.0×1{0}^{-6}mol}{3h}$=2×10-6mol/h,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則v(O2)=$\frac{3}{4}$v(NH3)=1.5×10-6mol/h,
故答案為:1.5×10-6;
(2)A.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加快,正反應為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NH3產率增大,故A正確;
B.將NH3從體系中分離,平衡正向移動,NH3產率增大,但反應速率減慢,故B錯誤;
C.恒容條件下,充入He,反應混合物各組分濃度不變,反應速率不變、平衡不移動,NH3產率不變,故C錯誤;
D.加入合適的催化劑,反應速率增大,平衡不移動,NH3產率不變,故D錯誤,
故選:A;
(3)在某10L恒容的密閉容器中加入2molN2和4molH2,達到平衡時放出的熱量為92.4KJ,參加反應的氮氣為1mol,則:
N2(g)+3H2(g)?2NH3(g)
起始量(mol):2 4 0
變化量(mol):1 3 2
平衡量(mol):1 1 2
則平衡常數K=$\frac{{c}^{2}(N{H}_{3})}{c({N}_{2})×{c}^{3}({H}_{2})}$=$\frac{(\frac{2}{10})^{2}}{\frac{1}{10}×(\frac{1}{10})^{3}}$=400,
A.混合氣體總質量不變,隨反應進行混合氣體物質的量減小,容器中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增大,當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隨時間而變化時,說明到達平衡,故A正確;
B.應是3v正(NH3)═2v逆(H2)時,反應到達平衡,故B錯誤;
C.沒有指明正逆反應速率,N2、H2、NH3三種物質的正反應速率之比始終為1:3:2,故C錯誤;
D.隨反應進行混合氣體物質的量減小,恒溫恒容下壓強減小,容器中總壓強不隨時間而變化,說明反應到達平衡,故D正確;
E.反應的△H與化學計量數等有關,與是否到達平衡無關,故E錯誤,
故選:AD;
Ⅱ.(1)由表中數據可知,隨溫度升高平衡常數減小,說明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則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則該反應的△H<0,故答案為:<;
(2)設平衡時CO的轉化率為a,轉化的CO為a mol,則:
$\frac{1}{3}$Fe2O3(s)+CO(g)?$\frac{2}{3}$Fe(s)+CO2(g)
起始量(mol):1 1
變化量(mol):a a
平衡量(mol):1-a 1+a
反應前后氣體的物質的量不變,用物質的量代替濃度計算平衡常數,則K=$\frac{c(C{O}_{2})}{c(CO)}$=$\frac{1+a}{1-a}$=4,解得a=60%;
欲提高(2)中CO的平衡轉化率,應改變條件使平衡正向移動,注意增大CO的濃度,等效為增大壓強,平衡不移動,CO轉化率不變,
A.減少Fe的量,平衡不移動,CO轉化率不變,故A錯誤;
B.增加Fe2O3的量,平衡不移動,CO轉化率不變,故B錯誤;
C.移出部分CO2,平衡正向,CO轉化率增大,故C正確;
D.正反應為放熱反應,提高反應溫度,平衡逆向移動,CO轉化率減小,故D錯誤;
E.減小容器的體積,壓強增大,平衡不移動,CO轉化率不變,故E錯誤;
F.加入合適的催化劑,縮短到達平衡的時間,不影響平衡移動,CO轉化率不變,故F錯誤,
故答案為:60%;C;
(3)$\frac{c(CO)}{c({CO}_{2})}$值為$\frac{2}{3}$Fe(s)+CO2(g)?$\frac{1}{3}$Fe2O3(s)+CO(g)的平衡常數,只受溫度影響,該反應為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平衡常數增大,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計算與影響因素、平衡狀態(tài)判斷、平衡常數、反應速率等,注意判斷平衡的物理量應隨反應進行發(fā)生變化,該物理量由變化到不再變化說明到達平衡.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0.1mol•L-1的NaCl溶液表示的是1L溶劑中溶解0.1mol NaCl的溶液 | |
B. | 將0.1mol氧化鈉溶于水并配成1L溶液,則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0.1mol•L-1 | |
C. | 物質的量濃度和溶質質量分數均是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 | |
D. | 0.1mol•L-1的CaCl2溶液中c(Cl-)也為0.1mol•L-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化學鍵 | P-P | P-O | O=O | P=O |
鍵能/kJ•mol-1 | a | b | c | x |
A. | 12b-d-6a-5c | B. | -(d+6a+5c-12b) | C. | d+6a+5c-12b | D. | d+6a.5c-12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2H2(g)+O2(g)═2H2O(g)△H=-Q1 2H2(g)+O2(g)═2H2O(l)△H=-Q2 | |
B. | S(g)+O2(g)═SO2(g)△H=-Q1 S(s)+O2(g)═SO2(g)△H=-Q2 | |
C. | C(s)+O2(g)═CO2(g)△H=-Q1 C(s)+$\frac{1}{2}$O2(g)═CO(g)△H=-Q2 | |
D. | H2(g)+Cl2(g)═2HCl(g)△H=-Q1 $\frac{1}{2}$H2(g)+$\frac{1}{2}$Cl2(g)═HCl(g)△H=-Q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甲 | 乙 | 丙 | 結論 | |
A | 鹽酸 | 石灰石 | 漂白粉溶液 | 酸性:HCl>H2CO3>HClO |
B | 鹽酸 | 硫化亞鐵 | 硫酸銅溶液 | 酸性:HCl>H2S>H2SO4 |
C | 水 | 過氧化鈉 | 水 | 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是放熱反應 |
D | 濃鹽酸 | 二氧化錳 | 碘化鉀溶液 | 氧化性:MnO2>Cl2>I2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蛋白質、纖維素、蔗糖、油脂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 |
B. | 可用濃硝酸鑒別含苯環(huán)的蛋白質 | |
C. | 工業(yè)上利用油脂在堿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產肥皂 | |
D. | 淀粉水解與纖維素水解得到的最終產物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加水稀釋,鹽溶液中各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均將減小 | |
B. | 常溫下反應4Fe(OH)2+O2+2H2O═4Fe(OH)3能自發(fā)進行,則△H<0 | |
C. | 足量的鋅與等體積等pH的HA、HB溶液分別反應,HA放出的氫氣少說明是強酸 | |
D. | 反應CaSO4(s)+CO32-(aq)?CaCO3 (s)+SO42-(aq) 的實質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