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用單位質量的溶劑中所含溶質的物質的量來表示的溶液濃度叫做質量摩爾濃度,單位為mol·kg -1,若5 mol·kg -1的硫酸溶液其密度為1.3 g·mL-1,則它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A. 3.85 mol·L-1 B. 4.36 mol·L-1 C. 5.25 mol·L-1 D. 6.50mol·L-1

【答案】B

【解析】

試題1000g溶液的體積是V="1000g÷1.3" g·mL1=769mL=0.769L,則5 mol·kg1的硫酸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5mol÷0.769L6.50mol·L1,選項D符合題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氰化鈉被廣泛用于電鍍、金的提取以及有機合成中,但含氰廢水屬于高毒類,必須對其進行處理。

(1)向NaCN溶液中通入CO2能發(fā)生反應:NaCN+H2O+CO2=HCN+NaHCO3,說明酸性:HCN__________H2CO3(填“>”或“<”)。

2)含CN-濃度較低的廢水可直接用FeSO4·7H2O處理,得到一種藍色沉淀M,M的摩爾質量為592 g·mol-1,則M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

(3)pH在7.510之間且銅作催化劑的條件下,用SO2-空氣處理含氰廢水會生成NH3、碳酸氫鹽及硫酸鹽,已知參與反應的SO2與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則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

(4)工業(yè)上常用堿性氯化法處理含氰廢水,其原理如下圖所示:

①第一階段的中間體CNCl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工廠含氰廢水中NaCN的含量為14.7 mg·L-1,處理10m3這樣的廢水,理論上需要5 mol·L-1 NaClO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有兩種一元弱酸的鈉鹽溶液,其物質的量濃度相等,現(xiàn)向這兩種鹽的溶液中分別通入適量的CO2,發(fā)生如下反應:NaR+CO2+H2O=HR+NaHCO3 2NaR1+CO2+H2O2HR1+Na2CO3;HRHR1的酸性強弱比較,正確的是

A. HR較弱 B. HR1較弱 C. 兩者相同 D. 無法比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由下列各組中三種元素構成的化合物中,既有離子晶體又有分子晶體的是( )

A.H、N、O B.Na、S、O C.H、O、C D.H、S、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向下排氣法在容積為V mL的集氣瓶中收集氨氣,由于空氣尚未排凈,最后瓶內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19,將此盛滿氣體的集氣瓶倒置于水中,瓶內水馬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即停止上升,則在同溫同壓下,瓶內剩余氣體的體積為

A. V/4mL B. V/5mL C. V/6mL D. 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有機物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糖類、油脂和蛋白質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B.苯能與溴水發(fā)生加成反應

C.以苯甲醇為原料可制取苯甲酸

D.分子式為C4H9Br的有機物有5種同分異構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離子檢驗的方法正確的是(
A.某溶液 有白色沉淀,說明原溶液中有Cl
B.某溶液 有白色沉淀,說明原溶液中有SO42
C.某溶液 有藍色沉淀,說明原溶液中有Cu2+
D.某溶液 生成無色氣體,說明原溶液中有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01 kPa298 K時,有關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有:H2(g)+ O2(g)=H2O(g) H1=-241.8 kJ·mol-1,

H2(g)+ O2(g)=H2O(l) H2=-285.8 kJ·mol-1,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H2燃燒生成1mol H2O(g)時,放出241.8 kJ的熱量

B. O2前面的表示參加反應的O2的分子數(shù)目

C. 298K時,lmolH2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氧化物時放出的熱量為285.8 kJ

D. 1mol液態(tài)水變成水蒸氣時吸收44 kJ的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銅鋅原電池,鋅為正極

B. 化學反應的反應熱不僅與反應體系的始態(tài)和終態(tài)有關,還與反應的途徑有關

C.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還原劑失去電子的總數(shù)等于氧化劑得到電子的總數(shù)

D. 通過化學變化可以直接將水轉變?yōu)槠?/spa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