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一種新型高效凈水劑PAFC--聚合氯化鐵鋁[AlFe (OH)nC1(6-n)]m,n<5,m<10.廣泛用于生活用水的凈化和廢水的凈化
(1)為測定PAFC中Al的含量,采用如圖所示流程進行.

回答下列問題:
①有關PAFC的說法正確的是C
A.PAFC中鐵顯+2價
B.PAFC用于凈化飲用水時,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有害物質(zhì)
C.PAFC用于凈水時,比用相同量的氯化鋁和氯化鐵對水的pH改變小
D.PAFC在強酸性或強堿性溶液中都能穩(wěn)定存在
②步驟I中的試劑A是氫氧化鈉溶液.(填“氨水”或“氫氧化鈉溶液”)
③步驟III的離子方程式為AlO2-+CO2+2H2O=Al(OH)3↓+HCO3-
④實驗室進行“灼燒”時所需的陶瓷儀器有瓷坩堝、泥三角.
⑤溶液2中存在的電荷守恒式為c(H+)+c(Na+)=c(OH-)+c(HCO3-)+2c(CO32-)+c(Cl-);
向溶液2中滴加少量NaOH镕液,則$\frac{c({H}_{2}C{O}_{3})}{c(C{O}_{3}^{2-})}$  變小(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已知C和某一金屬在高溫下發(fā)生反應可用于焊接鋼軌,某同學在實驗室中進行此反應,反應結束后將所得固體溶于足量的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無明顯現(xiàn)象,由此該同學確定該固體混合物中無Fe2O3,他的判斷是否正確?說明理由.(可用文字或離子方程式解釋理由).否,F(xiàn)e+2Fe3+=3Fe2+
(3)有資料介紹:溶液中鋁元素以氫氧化物[用Al(OH)3表示]形式存在的pH范圍是3.8~10.現(xiàn)有A、B兩種均含鋁元素形成的某種離子溶液,其pH分別為1、13,兩溶液等體積混合時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l3++6H2O+3AlO2-=4Al(OH)3↓.

分析 (1)為檢測PAFC中Al和Fe含量,PAFC加入足量A為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偏鋁酸鈉溶液,氯化鈉溶液,過濾后得到氫氧化鐵灼燒得到C為氧化鐵,濾液Ⅰ中通入過量的B為二氧化碳氣體和偏鋁酸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鋁沉淀,過濾得到氫氧化鋁沉淀,灼燒得到D為氧化鋁;
①A、依據(jù)化合物元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0分析計算;
B、凈化飲用水時可看做FeCl3、AlCl3水解生成的氫氧化鋁、氫氧化鐵膠體具有吸附懸浮雜質(zhì)的作用,但不能消毒殺菌;
C、它用于凈化水時對水的pH的改變,比相同量的AlCl3和FeCl3都大;
D、它在強酸性和強堿性溶液中都不能穩(wěn)定存在.
②步驟Ⅰ中的試劑A為氫氧化鈉溶液;
③步驟Ⅲ的反應為偏鋁酸鈉溶液中通入過量二氧化碳氣體生成氫氧化鋁沉淀;
④依據(jù)固體灼燒所需陶瓷儀器為坩堝,泥三角分析;
⑤溶液2為碳酸氫鈉溶液和氯化鈉溶液的混合物,溶液中陰陽離子所帶電荷數(shù)相同,向溶液2中滴加少量NaOH镕液和碳酸氫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根離子濃度增大,碳酸濃度減;
(2)鋁熱反應需要引發(fā)劑引發(fā)高溫反應,用少量氯酸鉀和鎂條引發(fā),點燃鎂條燃燒放熱使氯酸鉀分解生成氧氣助燃產(chǎn)生反應引發(fā)所需要的溫度,鋁熱反應所得的固體混合物,將其溶于足量H2SO4,滴加KSCN溶液無明顯現(xiàn)象,說明無鐵離子,但不能說明固體中不含氧化鐵,因為鋁熱反應生成鐵,溶解于硫酸中鐵可以還原鐵離子為亞鐵離子分析書寫離子方程式;
(3)依據(jù)鋁離子水解顯酸性,偏鋁酸根離子水解顯堿性,混合后水解相互促進生成氫氧化鋁沉淀.

解答 解:(1)為檢測PAFC中Al和Fe含量,PAFC加入足量A為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偏鋁酸鈉溶液,氯化鈉溶液;過濾后得到氫氧化鐵灼燒得到C為氧化鐵,濾液Ⅰ中通入過量的B為二氧化碳氣體和偏鋁酸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鋁沉淀,過濾得到氫氧化鋁沉淀,灼燒得到D為氧化鋁;
①A、陰離子總價態(tài):6-n+n=6,鋁只有+3價,所以Fe就是6-3=3,外面的m只是表示這樣一個分子聚合度,與價態(tài)無關,故A錯誤;
B、凈化飲用水時可看做FeCl3、AlCl3水解生成的氫氧化鋁、氫氧化鐵膠體具有吸附懸浮雜質(zhì)的作用,但不能消毒殺菌,故B錯誤;
C、PAFC用于凈水時,氫氧根離子的存在對水的電離期待抑制作用,比用相同量的氯化鋁和氯化鐵對水的pH改變小,故C正確;
D、PAFC是堿式復鹽,在強酸性和強堿性溶液中都不能穩(wěn)定存在,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②步驟Ⅰ中的試劑A為氫氧化鈉溶液,故答案為:氫氧化鈉溶液;
③步驟Ⅲ的反應為偏鋁酸鈉溶液中通入過量二氧化碳氣體生成氫氧化鋁沉淀,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lO2-+CO2+2H2O=Al(OH)3↓+HCO3-;
故答案為:AlO2-+CO2+2H2O=Al(OH)3↓+HCO3-;
④實驗室進行“灼燒”是灼燒氫氧化鋁固體,固體灼燒所需陶瓷儀器為坩堝、泥三角,故答案為:瓷坩堝、泥三角;
⑤溶液2為碳酸氫鈉溶液和氯化鈉溶液,溶液中陰陽離子所帶電荷數(shù)相同,溶液中存在電荷守恒為:c(H+)+c(Na+)=c(OH-)+c(HCO3-)+2c(CO32-)+c(Cl-),向溶液2中滴加少量NaOH镕液和碳酸氫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NaHCO3+NaOH=Na2CO3+H2O,碳酸根離子濃度增大,碳酸濃度減小,$\frac{c({H}_{2}C{O}_{3})}{c(C{{O}_{3}}^{2-})}$比值減;
故答案為:c(H+)+c(Na+)=c(OH-)+c(HCO3-)+2c(CO32-)+c(Cl-);變;
(2)由于Al、Fe以及Fe2O3的物質(zhì)的量關系無法確定,則不能確定溶液中Fe元素的存在形成是否有Fe3+,所得酸性溶液中,不能確定是否一定存在的陽離子為Fe3+;鋁熱反應需要引發(fā)劑引發(fā)高溫反應,用少量氯酸鉀和鎂條引發(fā),點燃鎂條燃燒放熱使氯酸鉀分解生成氧氣助燃產(chǎn)生反應引發(fā)所需要的溫度發(fā)生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Al+Fe2O3$\frac{\underline{\;高溫\;}}{\;}$2Fe+Al2O3,鋁熱反應所得的固體混合物,將其溶于足量H2SO4,滴加KSCN溶液無明顯現(xiàn)象,說明無鐵離子,但不能說明固體中不含氧化鐵,因為鋁熱反應生成鐵溶解于硫酸中鐵可以還原鐵離子為亞鐵離子,離子方程式為:Fe2O3+6H+=2Fe3++3H2O,F(xiàn)e+2Fe3+=3Fe2+,反應結束后將所得固體溶于足量的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無明顯現(xiàn)象,不能確定該固體混合物中無Fe2O3;
故答案為:否;Fe+2Fe3+=3Fe2+;
(3)A、B兩種均含鋁元素形成的某種離子溶液,其pH分別為1、13,說明溶液呈酸性是因為Al3+水解,溶液呈堿性為NaAlO2溶液水解顯堿性;混合后水解相互促進反應生成氫氧化鋁沉淀;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l3++6H2O+3AlO2-=4Al(OH)3↓,
故答案為:Al3++6H2O+3AlO2-=4Al(OH)3↓.

點評 本題考查了鋁及其化合物性質(zhì)的分析應用,主要是過程分析判斷,電解質(zhì)溶液中離子性質(zhì)和電荷守恒,實驗基本操作的應用,掌握基礎是關鍵,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生活或?qū)嶒炛谐E龅揭恍┗瘜W知識,下列分析中不正確的是(  )
A.人體不能缺碘,需要正常補碘.“加碘食鹽”中的“碘”是指碘元素
B.進行焰色反應實驗時,蘸取樣品之前需要用稀硫酸溶液清洗鉑絲
C.“綠色化學”的理想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質(zhì),不再產(chǎn)生廢物
D.水壺中產(chǎn)生的水垢可用食醋清洗除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將含有C、H、O三種元素的有機物3.24g裝入元素分析裝置,通入足量的O2使其完全燃燒,將生成的氣體依次通過氯化鈣干燥管A和堿石灰干燥管B,測得A管質(zhì)量增加了2.16g,B管質(zhì)量增加了9.24g,已知該有機物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108,試計算:
(1)該化合物3.24g消耗氧氣的質(zhì)量是8.16g.
(2)通過計算寫出該化合物的分子式C7H8O.
(3)該化合物的能與燒堿反應,且苯環(huán)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二種.試寫出該有機物的結構簡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如圖所示,若電解5min時銅電極質(zhì)量增加2.16g,試回答:
(1)電源電極X名稱為負極.
(2)寫出下列各電極的電極反應式:
A池中的左電極:2H++2e-═H2
C池中的Ag電極:Ag-e-═Ag+
(3)pH變化:B池減小,C池不變.(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4)通過5min時,B中共收集224mL氣體(標況),溶液體積為200mL,則通電前硫酸銅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0.025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25℃、101kPa下:①2Na(s)+$\frac{1}{2}$O2(g)=Na2O(s)△H=-414kJ.mol-1
②2Na(s)+O2(g)=Na2O2(s)△H=-511kJ.mol-1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①和②產(chǎn)物的陰陽離子個數(shù)比相等
B.①和②生成等物質(zhì)的量的產(chǎn)物,轉(zhuǎn)移電子數(shù)相同
C.常溫下Na與足量O2反應生成Na2O,隨溫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漸加快
D.25℃、101kPa下:Na2O2(s)+2Na(s)=2Na2O(s)△H=-317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關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結構和性質(zhì)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
A.非金屬元素間形成的化學鍵都是共價鍵
B.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價等于它所處的族序數(shù)
C.短周期元素形成離子后,最外層都達到8電子穩(wěn)定結構
D.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的原子屬于同一族且化學性質(zhì)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天然氣(以甲烷計)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用途廣泛.

Ⅰ.在制備合成氨原料氣H2中的應用
(1)甲烷蒸氣轉(zhuǎn)化法制H2的主要轉(zhuǎn)化反應如下:
CH4(g)+H2O(g)?CO(g)+3H2(g)△H=+206.2 kJ/mol
CH4(g)+2H2O(g)?CO2(g)+4H2(g)△H=+165.0 kJ/mol
上述反應所得原料氣中的CO能使合成氨催化劑中毒,必須除去.工業(yè)上常采用催化劑存在下CO與水蒸氣反應生成易除去的CO2,同時又可制得等體積的氫氣的方法.此反應稱為一氧化碳變換反應,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是CO(g)+H2O(g)?CO2(g)+H2(g)△H=-41.2kJ/mol.
(2)CO變換反應的汽氣比(水蒸氣與原料氣中CO物質(zhì)的量之比)與CO平衡變換率(已轉(zhuǎn)化的一氧化碳量與變換前一氧化碳量之比)的關系如圖1所示:
析圖可知:
①相同溫度時,CO平衡變換率與汽氣比的關系是汽氣比越大CO平衡變化率越大.
②汽氣比相同時,CO平衡變換率與溫度的關系是:溫度越高CO平衡變化率越。
(3)對于氣相反應,用某組分(B)的平衡壓強(pB)代替物質(zhì)的量濃度也可以表示平衡常數(shù)(記作Kp),則CO變換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示式為Kp=$\frac{P(C{O}_{2})•P({H}_{2})}{P(CO)•P({H}_{2}O)}$.隨溫 度的降低,該平衡常數(shù)增大(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Ⅱ.在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中的應用
以熔融Li2CO3和K2CO3為電解質(zhì),天然氣經(jīng)內(nèi)重整催化作用提供反應氣的燃料電池示意圖2如下:
(1)外電路電子流動方向:由A流向B(填字母).
(2)空氣極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O2+4e-+2CO2=2CO32-
(3)以此燃料電池為電源電解精煉銅,當電路有0.6 mol e-轉(zhuǎn)移,有19.2 g 精銅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A、B、C、D是元素周期表中前36號元素,它們的核電荷數(shù)依次增大.第二周期元素A原子的核外成對電子數(shù)是未成對電子數(shù)的2倍且有3個能級,B原子的最外層p軌道的電子為半充滿結構,C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是第四周期元素,其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shù)與氫原子相同,其余各層電子均充滿.請回答下列問題:
(1)A、B、C的第一電離能由小到大的順序是C<O<N(用對應的元素符號表示);基態(tài)D原子的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2)A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分子中,其中心原子采取SP2雜化;BC${\;}_{3}^{-}$的空間構型為平面三角形(用文字描述).
(3)1mol AB-中含有的π鍵數(shù)目為2NA
(4)如圖是金屬Ca和D所形成的某種合金的晶胞結構示意圖,則該合金中Ca和D的原子個數(shù)比是1:5.
(5)鑭鎳合金與上述合金都具有相同類型的晶胞結構XYn,它們有很強的儲氫能力.已知鑭鎳合金LaNin晶胞體積為9.0×10-23  cm3,儲氫后形成LaNinH4.5合金(氫進入晶胞空隙,體積不變),則LaNin中n=5(填數(shù)值);氫在合金中的密度為0.083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已知某濃度的硫酸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
H2SO4═H++HSO4-,HSO4-?H++SO42-
(1)Na2SO4溶液顯堿性(填“酸性”“堿性”或“中性”),理由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SO42-+H2O?HSO4-+OH-
(2)在25℃時0.1mol•L-1的NaHSO4溶液中c(SO42-)=0.029mol•L-1,則25℃時,0.1mol•L-1 H2SO4溶液中c(SO42-)小于 0.029mol•L-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H2SO4一級電離出H+,對HSO4-電離起抑制作用,而NaHSO4中不存在抑制.
(3)在0.1mol•L-1 Na2SO4溶液中,下列粒子濃度關系正確的是AD.
A.c(Na+)+c(H+)=c(OH-)+c(HSO4-)+2c(SO42-
B.2c(Na+)=c(SO42-)+c(HSO4-
C.c(Na+)>c(SO42-)>c(H+)>c(OH-
D.c(SO42-)+c(HSO4-)=0.1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