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5.人們對苯及芳香烴的認識有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
(1)已知分子式為C6H6的結構有多種,其中的兩種為
①這兩種結構的區(qū)別表現(xiàn)在定性方面(即化學性質方面):Ⅰ不能而Ⅱ能ab (填入編號,)
A.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   B.與溴水發(fā)生加成反應
C.與溴發(fā)生取代反應         D.與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
定量方面(即消耗反應物的量的方面):1mol C6H6與H2加成,Ⅰ需3mol,而Ⅱ需2mol.
②今發(fā)現(xiàn)C6H6還可能有另一種如圖所示 的立體結構,該結構的二氯代物有3種.
(2)已知萘的結構簡式為,該結構簡式不能解釋萘的下列A事實(填編號).
A.萘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B.萘能與H2發(fā)生加成反應
C.萘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D.一溴代萘(C10H7Br)只有兩種同分異構體.

分析 (1)①苯不含雙鍵,不能與高錳酸鉀、溴水反應;苯與氫氣以1:3加成,而Ⅱ中含2個碳碳雙鍵;
②兩個Cl分別在上個面、側面(相鄰、相對);
(2)萘與苯均含苯環(huán),均為平面結構,可發(fā)生加成反應,且萘環(huán)上只有2種H.

解答 解:(1)①苯不含雙鍵,不能與高錳酸鉀、溴水反應,II中含雙鍵可與溴、高錳酸鉀、氫氣反應,則Ⅰ不能而Ⅱ能為ab;苯與氫氣以1:3加成,而Ⅱ中含2個碳碳雙鍵,則1mol C6H6與H2加成,Ⅰ需3mol,而Ⅱ需2mol,
故答案為:ab;3;2;
②兩個Cl分別在上個面、側面(相鄰、相對),則該結構的二氯代物有3種,故答案為:3;
(2)A.萘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不能解釋,故A選;       
B.萘能與H2發(fā)生加成反應,故B不選;
C.萘為平面結構,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故C不選;       
D.萘環(huán)上只有2種H,則一溴代萘(C10H7Br)只有兩種同分異構體,故D不選;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有機物的結構與性質,為高頻考點,把握官能團與性質的關系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應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苯的性質及結構,題目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9.B正丁醚常用作有機反應的溶劑.實驗室制備正丁醚的反應和主要實驗裝置如下:
已知:(1)2CH3CH2CH2CH2OH$→_{140℃}^{濃硫酸}$(CH3CH2CH2CH22O+H2O
(2)反應物和產物的相關數據如下
相對分子質量沸點/℃密度(g/cm3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74117.20.819微溶
正丁醚130142.00.7704幾乎不溶
制備過程如下:
①將6mL濃硫酸和37g正丁醇,按一定順序添加到A中,并加幾粒沸石.
②加熱A中反應液,迅速升溫至135℃,維持反應一段時間.
③待A中液體冷卻后將其緩慢倒入盛有70mL水的分液漏斗中,振搖后靜置,分液得粗產物.
④粗產物依次用40mL水、20mL NaOH溶液和40mL水洗滌,分液后加入約3g無
水氯化鈣顆粒,靜置一段時間后棄去氯化鈣.
⑤將上述處理過的粗產物進行蒸餾,收集餾分,得純凈正丁醚.
請回答:
(1)步驟①中濃硫酸和正丁醇的添加順序為先加入正丁醇,再加入濃硫酸.
(2)步驟③的目的是初步洗去濃H2SO4,振搖后靜置,粗產物應從分液漏斗的上(填“上”或“下”)口分離出.
(3)步驟④中最后一次水洗的目的是洗去有機層中殘留的NaOH及中和反應生成的鹽Na2SO4
(4)步驟⑤中,加熱蒸餾時應收集d(填選項字母)左右的餾分.
a.100℃. 117℃. 135℃.142℃
(5)反應過程中會觀察到分水器中收集到液體物質,且分為上下兩層,隨著反應的進行,分水器中液體逐漸增多至充滿時,上層液體會從左側支管自動流回A.分水器中上層液體的主要成分為正丁醇,下層液體的主要成分為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0.高鐵酸鹽在能源、環(huán)保等方面有著廣泛的用途.
Ⅰ.高鐵酸鉀(K2FeO3)不僅是一種理想的水處理劑,而且高鐵電池的研制也在進行中.如圖1是高鐵電池的模擬實驗裝置:

(1)該電池放電時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FeO42-+4H2O+3e-═Fe(OH)3↓+5OH-;若維持電流強度為1A,電池工作十分鐘,理論消耗Zn0.2g(已知F=96500C/mol).
(2)鹽橋中盛有飽和KCl溶液,此鹽橋中氯離子向右移動(填“左”或“右”);若用陽離
子交換膜代替鹽橋,則鉀離子向左移動(填“左”或“右”).
(3)圖2為高鐵電池和常用的高能堿性電池的放電曲線,由此可得出高鐵電池的優(yōu)點有使用時間長、工作電壓穩(wěn)定.
Ⅱ、工業(yè)上濕法制備K2Fe04的工藝流程如圖3.

(4)完成“氧化”過程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FeCl3+10NaOH+3NaClO=2Na2FeO4+9NaCl+5H2O
(5)加入飽和KOH溶液的目的是減小高鐵酸鉀的溶解,促進高鐵酸鉀晶體析出
(6)已知25℃時Ksp[Fe(OH)3]=4.0×10-38,此溫度下若在實驗室中配制5mol/L l00mL FeCl3溶液,為使配制過程中不出現(xiàn)渾濁現(xiàn)象,則至少需要加入2.5mL 2mol/L的鹽酸(忽略加入鹽酸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做法中,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的是( 。
A.冬季居民的家中用煤取暖B.城市和鄉(xiāng)村大力開展植樹造林
C.工廠排放煙塵的煙囪加高D.將城市的固體廢棄物運向農村傾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4.(1)已知:①CO(g)+H2O(g)?H2(g)+CO2(g)△H=-41kJ•mol-1
②C(s)+2H2(g)?CH4(g)△H=-73kJ•mol-1
③2CO(g)?C(s)+CO2(g)△H=-171kJ•mol-1
則CO2(g)+4H2(g)═CH4(g)+2H2O(g)△H=-162kJ•mol-1
(2)其他條件相同時,CO和H2按物質的量比1:3進行反應:CO(g)+3H2(g)?CH4(g)+H2O(g)
H2的平衡轉化率在不同壓強下,隨溫度的變化如圖1所示.

①實際生產中采用圖中M點而不是N點對應的反應條件,運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知識,同時考慮生產實際,說明選擇該反應條件的理由與N點條件相比,選用M點條件時,雖然H2轉化率低些,但溫度較高,反應速率較快,壓強為常壓對設備要求不高,綜合成本低.
②M點的平衡常數Kp=$\frac{\frac{0.9}{2.2}×1.01×1{0}^{5}×\frac{0.9}{2.2}×1.01×1{0}^{5}}{\frac{0.1}{2.2}×1.01×1{0}^{5}×(\frac{0.3}{2.2}×1.01×1{0}^{5})^{3}}$.(只列算式.Kp的表達式是將平衡分壓代替平衡濃度.某物質的平衡分壓=總壓×該物質的物質的量分數)
(3)圖2表示在一定條件下的1L的密閉容器中,X、Y、C三種氣體因發(fā)生反應,三種氣體的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情況.下表是3molX和1molY在一定溫度和一定壓強下反應,達到平衡時C的體積分數(C%).
壓強/Mpa
C%
溫度/℃
0.11020
20015.381.586.4
3002.2a64.2
4000.425.138.2
5000.110.619.1
①X、Y、C三種氣體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Y+3X?2C.
②表中a的取值范圍是25.1<a<64.2.
③根據上圖和上表分析,25min~40min內圖中曲線發(fā)生變化的原因可能是縮小容器體積或增大壓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某烯烴A與H2發(fā)生加成反應后得到的產物是CH3CH(CH32
(1)烯烴A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化學反應方程式:CH2=C(CH32+Br2→CH2BrCBr(CH32
(2)烯烴A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的最終產物之一B 能與H2發(fā)生加成反應.寫出B在一定條件下與氫氰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H32C=O+HCN$\stackrel{催化劑}{→}$(CH32C(OH)CN.
(3)有機物B的結構簡式為
①若B是單烯烴與氫氣加成后的產物,則該單烯烴可能有5種結構;
②若B是炔烴與氫氣加成的產物,則此炔烴可能有1種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室溫下,下列物質不與晶體硅反應的是( 。
A.F2B.HFC.KOH溶液D.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以葡萄糖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電池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 關于該電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該電池不能在高溫下工作
B.電池右側電極反應為:C6H12O6+6H2O-24e-=6CO2↑+24H+
C.放電過程中,H+通過質子交換膜向電池右側遷移
D.在電池反應中,每消耗1mol氧氣,理論上能生成CO2 22.4 L(標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如圖所示為某原電池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鹽橋中裝滿用飽和KCl 溶液和瓊膠做成的凍膠)(  )
A.該原電池的總反應式為2Fe3++Cu=Cu2++2Fe2+
B.該電池工作時,鹽橋中K+向石墨電極定向移動
C.若用此電池電解飽和食鹽水制取Cl2,當銅電極的質量減少6.4g時,產生氯氣的體積為2.24 L
D.電池工作過程中,電子由銅電極經過電流表流向石墨電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