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碳酸根離子和Ca2+或Ba2+生成碳酸鈣或碳酸鋇沉淀;
(2)根據實驗原理可知,該實驗裝置中有氣體參加反應,所以實驗開始時要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A裝置鹽酸和大理石反應制取二氧化碳,B裝置用來除去揮發(fā)的氯化氫,C裝置中過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D裝置用來吸收未反應的二氧化碳,E、F用來量取生成氣體的體積,依據量筒讀取液體體積時需要先冷卻至室溫及和集氣瓶液面相平確定操作順序;依據生成氧氣的體積計算物質的量,結合化學方程式計算得到過氧化鈉物質的量,得到過氧化鈉的質量分數.
解答 解:(1)碳酸根離子和Ca2+或Ba2+生成碳酸鈣或碳酸鋇沉淀,滴加氯化鋇或氯化鈣生成白色沉淀,證明含碳酸根離子,
故答案為:氯化鋇或氯化鈣;
(2)①根據實驗原理可知,該實驗裝置中有氣體參加反應,所以實驗開始時要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故答案為: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B中二氧化碳中氯化氫和碳酸氫鈉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方程式為:NaHCO3+HCl=CO2↑+H2O+NaCl,C裝置中過氧化鈉和二氧化碳以及水反應生成碳酸鈉、氫氧化鈉和氧氣,反應方程式為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
故答案為:NaHCO3+HCl=CO2↑+H2O+NaCl;2CO2+2Na2O2=2Na2CO3+O2;2H2O+2Na2O2=4NaOH+O2↑;
③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吸收二氧化碳,便于測量氧氣的體積,故答案為:吸收混合氣體中二氧化碳,便于測量氧氣的體積;
④直接讀取氣體體積,不冷卻到室溫,會使溶液體積增大,讀出結果產生誤差,故應先冷卻至室溫,調整量筒內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使裝置內壓強和外界壓強相同,視線與凹液面的最低點相平讀取量筒中水的體積是正確的讀取方法,故操作步驟為:BCA,
故答案為:BCA;
⑤測定出量筒內水的體積后,折算成標準狀況下氧氣的體積為VmL,物質的量=$\frac{V×1{0}^{-3}L}{22.4L/mol}$,則樣品中過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為=$\frac{\frac{V×1{0}^{-3}}{22.4}mol×2×78g/mol}{ag}$×100%=$\frac{39V}{56a}$%,
故答案為:$\frac{39V}{56a}$%.
點評 本題考查了物質組成的實驗探究方法,實驗設計方法,實驗計算應用,裝置圖的分析判斷是解題關鍵,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3min時溫度由T1升高到T2,則Q>0,重新平衡時K(T2):K(T1)=14﹕3 | |
B. | 當容器內的壓強不變時,該反應一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且$\frac{P(平衡)}{P(開始)}$<1 | |
C. | 0~1min,v(CO)=1mol/(L•min);1~5min時,v正(CO)=v逆(CO2) | |
D. | 5min時再充入一定量的CO,a、d曲線分別表示n(CO)、n(CO2)的變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化學的特征是認識分子 | |
B. | 新制氯水應保存在棕色試劑瓶中,放于陰涼處 | |
C. | 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比等于其物質的量之比 | |
D. | 英國化學家玻義耳提出原子學說,為近代化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檢驗Cl-離子的試劑是硝酸銀和硝酸 | |
B. | 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時,未洗滌燒杯和玻璃棒,結果會偏低 | |
C. | 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時,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餾水,對濃度無影響 | |
D. | 向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即可證明有SO${\;}_{4}^{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CuO→Cu(OH)2 | B. | SO2→Na2SO3 | C. | Fe→FeCl2 | D. | CaCO3→Ca(NO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