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6.回答下列問題.
(1)濃硫酸與木炭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2H2SO4(濃)$\frac{\underline{\;\;△\;\;}}{\;}$CO2↑+2SO2↑+2H2O.
(2)試用如圖所列各種裝置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上述反應所產生的各種產物.

這些裝置的連接順序,按產物氣流從左到右的方向是(填裝置的編號):
④→②→①→③.
(3)實驗時可觀察到裝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
A瓶溶液的作用是檢驗二氧化硫,
B瓶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硫,
C瓶溶液的作用是檢驗二氧化硫是否除盡.
(4)裝置②中所裝的固體藥品是無水硫酸銅,可驗證的產物是H2O
(5)裝置③中所盛溶液是澄清石灰水,可以驗證的產物是二氧化碳.

分析 (1)加熱條件下,木炭和濃硫酸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
(2)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但二氧化硫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能使品紅溶液褪色而具有漂白性,但二氧化碳沒有此性質,所以檢驗二氧化碳之前先檢驗二氧化硫,水蒸氣用無水硫酸銅檢驗,儀器連接順序是:氣體制備→水蒸氣檢驗→二氧化硫檢驗→除去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檢驗→二氧化碳檢驗;
(3)A的作用是檢驗二氧化硫、B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硫、C的作用是檢驗二氧化硫是否存在;
(4)水蒸氣能使無水硫酸銅由無色變?yōu)樗{色,可以用無水硫酸銅檢驗水蒸氣;
(5)實驗室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

解答 解:(1)加熱條件下,木炭和濃硫酸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反應方程式為C+2H2SO4(濃)$\frac{\underline{\;\;△\;\;}}{\;}$CO2↑+2SO2↑+2H2O,
故答案為:C+2H2SO4(濃)$\frac{\underline{\;\;△\;\;}}{\;}$CO2↑+2SO2↑+2H2O;
(2)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但二氧化硫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能使品紅溶液褪色而具有漂白性,但二氧化碳沒有此性質,所以檢驗二氧化碳之前先檢驗二氧化硫,水蒸氣用無水硫酸銅檢驗,儀器連接順序是:氣體制備→水蒸氣檢驗→二氧化硫檢驗→除去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檢驗→二氧化碳檢驗,所以其連接順序是④→②→①→③,
故答案為:④;②;①;③;
(3)實驗時可觀察到裝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說明通過c瓶后氣體中不含二氧化硫,
A的作用是檢驗二氧化硫,利用品紅溶液褪色檢驗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具有還原性、酸性高錳酸鉀具有強氧化性,二者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所以B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硫;
C的作用是檢驗二氧化硫是否存在,防止干擾二氧化碳檢驗,
故答案為:檢驗二氧化硫;除去二氧化硫;檢驗二氧化硫是否除盡;
(4)水蒸氣能使無水硫酸銅由無色變?yōu)樗{色,可以用無水硫酸銅檢驗水蒸氣,所以裝置②中所裝的固體藥品是無水硫酸銅,也驗證的產物是水,
故答案為:無水硫酸銅;H2O;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所以實驗室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則裝置③中所盛溶液是澄清石灰水,故答案為: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

點評 本題以濃硫酸為載體考查性質實驗方案設計,明確實驗原理是解本題關鍵,知道物質檢驗先后順序及檢驗試劑的選取方法,難點是實驗裝置排列順序,題目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檢驗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_{4}^{2-}$,下列操作中最合理的是( 。
A.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鋇溶液B.先加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鋇溶液
C.加鹽酸酸化了的BaCl2溶液D.先加鹽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某化學課外興趣小組為探究銅與濃硫酸的反應,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

請回答下列問題:
(1)B是用來收集實驗中產生氣體的裝置,但未將導管畫全,請將裝置圖補充完整.
(2)實驗中他們取6.4g銅片和12mL18mol•L-1濃硫酸放在圓底燒瓶中共熱,直到反應停止,最后發(fā)現燒瓶中還有銅片剩余,該小組中的同學認為還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寫出銅與濃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u+2H2SO4(濃)$\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實驗中若有m g銅參加了反應,則有$\frac{m}{64}$mol硫酸被還原,電子轉移數目為$\frac{m}{32}$NA
②下列試劑中,能證明反應停止后燒瓶中有硫酸剩余的是D(填寫字母編號).
A.硫酸鈉溶液      B.氯化鋇溶液      C.銀粉        D.碳酸鈉溶液
③為什么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但未能使銅片完全溶解?你認為的原因是稀硫酸不與銅反應.
(3)為了測定消耗硫酸的物質的量,該興趣小組設計了兩個實驗方案:
方案一:將裝置A產生的氣體緩緩通過已稱量過的裝有堿石灰的干燥管,反應停止后再次稱量,兩次質量差即是吸收的二氧化硫.
方案二:將裝置A產生的氣體緩緩通入足量的用硫酸酸化的高錳酸鉀溶液,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過濾、洗滌、干燥,稱得沉淀的質量即是二氧化硫轉化為硫酸鋇沉淀的質量.
實際上,方案一、二均不可取.
方案一產生的氣體中含有水蒸氣,使干燥管增重偏大;也可能由于燒瓶中的二氧化硫不能完全排出,使干燥管增重偏。
方案二:由于高錳酸鉀溶液中起酸化作用的硫酸與氯化鋇溶液反應,使測定消耗硫酸的物質的量結果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鈉、氯及其化合物有如下轉化關系,請按要求填空:

(1)金屬鈉的密度比水小,實驗室中金屬鈉通常保存在煤油中.一小塊金屬鈉投入水中的反應方程式是2Na+2H2O=2NaOH+H2↑.
(2)Na2O2是淡黃色的固體,Na2O2的重要用途是做呼吸面具的供氧劑,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CO2=2Na2CO3+O2
(3)通常情況下,為了防止污染環(huán)境,在做完實驗后,多余的氯氣應用NaOH溶液吸收,其化學方程式為Cl2+2NaOH=NaCl+NaClO+H2O.
(4)新制的氯水滴入AgNO3溶液中,觀察到生成白色沉淀現象,原因是氯水中有Cl-
(5)工業(yè)上用氯氣和石灰乳反應制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漂白粉長時期露至在空氣中會失效,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失效的原因:Ca(ClO)2+H2O+CO2=CaCO3+2HClO,2HClO$\frac{\underline{\;光照\;}}{\;}$2HCl+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現擬分離苯、甲醇、甲酸、苯酚的混合物,如圖是分離操作步驟流程圖.請在abcd中填入適當的分離方法,在ABCDEFG中填入所分離的有關物質的名稱.

a分液b蒸餾c分液d蒸餾
A苯B甲醇、苯酚鈉和甲酸鈉
C甲醇D苯酚鈉和甲酸鈉
E苯酚F甲酸鈉G甲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配制100mL濃度為2mol/L NaOH溶液過程中,下列部分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
A.稱取8g NaOH固體放入燒杯中,加入100 mL蒸餾水,并不斷攪拌至固體溶解
B.稱取8g NaOH固體,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入蒸餾水使固體溶解,再加入水到刻度,蓋好瓶塞,反復搖勻
C.稱取8 g NaOH固體,放入100 mL量筒中,加入蒸餾水,待固體完全溶解后用蒸餾水稀釋至100 mL
D.稱取8g NaOH固體放入燒杯中,加入適量蒸餾水溶解,冷卻后將燒杯中溶液注入100 mL容量瓶后,用少量蒸餾水洗滌燒杯內壁2~3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一定質量的鈉、鎂、鋁分別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
(1)若相同條件下放出氫氣的體積比為1:2:3時,鈉、鎂、鋁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1
(2)若相同條件下放出氫氣的體積比為1:1:1時,鈉、鎂、鋁的物質的量之比為6:3:2
(3)若相同條件下放出氫氣的體積相同,則所需金屬質量最小的是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X、Y和Z是短周期元素組成的三種單質,X的組成元素是第三周期原子半徑最大的元素;Y和Z均由元素R組成,Y由兩個原子組成,R最外層電子數是內層電子數的3倍,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A.Y和Z互為同位素
B.X和Y能化合成兩種化合物
C.X和Y化合的產物中一定不含有共價鍵
D.X離子比R的離子半徑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①CaCO3(s)═CaO+CO2(g);△H=+177.7kJ/mol
②C(g)+H2O(g)═CO(g)+H2(g);△H=-131.3kJ/mol
③$\frac{1}{2}$H2SO4(l)+NaOH(l)═$\frac{1}{2}$Na2SO4(l)+H2O(l);△H=-57.3kJ/mol
④C3H8(g)+5O2(g)═3CO2(g)+4H2O(1);△H=-2220.0kJ/mol
⑤2H2(g)+O2(g)═2H2O(l);△H=-517.6kJ/mol
(1)已知上述熱化學方程式所給出的焓變絕對值沒有錯誤,試從狀態(tài)、反應放熱或吸熱等方面判斷:在①~⑤中,不正確的有①②③(填寫編號),不正確的理由分別是:①氧化鈣狀態(tài)未標注,②反應是吸熱反應,焓變?yōu)檎,③硫酸、氫氧化鈉、硫酸鈉均為稀溶液,應標注為aq.
(2)實驗測得H2和C3H8的混合氣體共5mol,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時放熱7177.6kJ,則混合氣體中H2和C3H8的體積比是2:3.
(3)已知:H2O(1)=H2O(g);△H=+44.0kJ/mol,則標況下11.2L丙烷燃燒生成CO2和氣態(tài)水放出1022kJ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