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表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請參照元素①-⑨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學用語回答下列問題:
族 周期 | IA | 0 | ||||||
1 | ①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
2 | ② | ③ | ④ | ⑤ | ||||
3 | ⑥ | ⑦ | ⑧ | ⑨ |
(1)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是____(填元素名稱),寫出⑧的原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______。
(2)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中,堿性最強的是___(用化學式回答,下同),酸性最強的是___。
(3)①與⑤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學鍵類型為_____。
(4)⑦與⑨形成的化合物的電子式為___,②與④形成的原子個數(shù)比為1:2的化合物的結(jié)構(gòu)式為____。
(5)③、④、⑥的原子半徑由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用元素符號回答)。
(6)為探究元素②和⑧的非金屬性強弱,某同學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夾持儀器已略去,裝置氣密性良好)。請回答:
a.溶液B的作用是_______
b.若看到____現(xiàn)象,即可證明酸性_______(用化學式回答),則非金屬性_______(用元素符號回答)。
c.上述實驗中,能說明②和⑧非金屬性強弱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答案】氫 NaOH HClO4 共價鍵 O=C=O Na>N >O 除去CO2氣體中的HCl Na2SiO3溶液中產(chǎn)生白色膠狀沉淀(或Na2SiO3溶液變渾濁) H2CO3 > H2SiO3 C > Si 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或Na2SiO3+2CO2+2H2O=2NaHCO3+H2SiO3↓
【解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為H、②為C、③為N、④為O、⑤為F、⑥為Na、⑦為Mg、⑧為Si、⑨為Cl。
(1)原子核外電子層數(shù)越少,原子半徑越小;根據(jù)Si原子核外各個電子層含有的電子數(shù)目確定原子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2)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堿性越強;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
(3)非金屬元素的原子間形成共價鍵;
(4)活潑的金屬與非金屬元素形成離子鍵,②與④形成的原子個數(shù)比為1:2的化合物CO2分子中C原子與2個O原子形成四個共價鍵,據(jù)此書寫;
(5)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數(shù)越大原子半徑越。徊煌芷诘脑,原子核外電子層數(shù)越多,原子半徑越大;
(6)用鹽酸與大理石反應制取CO2氣體,鹽酸具有揮發(fā)性,用飽和NaHCO3溶液除去CO2在的HCl雜質(zhì)氣體,然后將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若看到產(chǎn)生白色沉淀,就證明酸性碳酸>硅酸,也就證明了元素的非金屬性C>Si。
根據(jù)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①為H、②為C、③為N、④為O、⑤為F、⑥為Na、⑦為Mg、⑧為Si、⑨為Cl。
(1)原子核外電子層數(shù)越少,原子半徑越小,在上述元素中H原子核外只有1個電子層,H原子半徑最小;Si是14號元素,核外電子排布為2、8、4,所以Si原子結(jié)構(gòu)示意圖為;
(2)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堿性越強;在上述元素中金屬性最強的元素的Na元素,所以堿性最強的為NaOH;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在上述元素中F元素非金屬性最強,但是F元素無最高正化合價,在上述元素形成的含氧酸中,酸性最強的為HClO4;
(3)①與⑤分別表示H、F,兩種都是非金屬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合物HF中,化學鍵類型為共價鍵;
(4)⑦與⑨形成的化合物MgCl2是離子化合物,2個Cl-與Mg2+通過離子鍵結(jié)合,故MgCl2的電子式為;②與④形成的原子個數(shù)比為1:2的化合物CO2是共價化合物,C原子與2個O原子形成4個共價鍵,因此CO2的結(jié)構(gòu)式為O=C=O;
(5)③、④、⑥表示的元素分別是N、O、Na,N、O是第二周期的元素,Na是第三周期的元素,由于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電子層數(shù)越多,原子半徑越大,所以Na原子半徑最大;N、O是第二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數(shù)O>N,由于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數(shù)越大原子半徑越小,所以原子半徑N>O,故三種元素的的原子半徑由大到小的順序為Na>N>O;
(6)在錐形瓶中用鹽酸與大理石反應制取CO2氣體,由于鹽酸具有揮發(fā)性,在裝置B中用飽和NaHCO3溶液除去CO2在的HCl雜質(zhì)氣體,發(fā)生反應HCl+NaHCO3=NaCl+CO2↑+H2O,然后將除雜后的CO2氣體通入Na2SiO3溶液中,發(fā)生反應: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看到產(chǎn)生了白色沉淀,證明了酸性:碳酸>硅酸,由于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所以同時證明了元素的非金屬性C>Si。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比較1mol氮氣和1mol一氧化碳的下列物理量:①質(zhì)量;②分子總數(shù);③原子總數(shù)。其中相同的是( )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鋼鐵的電化學腐蝕原理如圖所示,下列有關(guān)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鐵片里的鐵和碳與食鹽水形成無數(shù)的微小原電池
B. 鐵電極發(fā)生氧化反應
C. 負極的電極反應方程式為O2+4e-+2H2O=4OH-
D. 放置一段時間后,鐵片上有鐵銹出現(xià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不飽和烴與氫氣加成后的產(chǎn)物為,請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請用系統(tǒng)命名法對該物質(zhì)進行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該不飽和烴為炔烴,則該炔烴的結(jié)構(gòu)簡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該不飽和烴為一單烯烴,則可能有________種結(jié)構(gòu),結(jié)構(gòu)簡式分別為__________。
(4)由(2)中炔烴的最簡單同系物可以合成聚氯乙烯塑料。試寫出該過程中的化學方程式,并注明反應類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定量的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完全燃燒生成氣態(tài)水,放出熱量值為Q1,等量的H2在同樣條件下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熱量值為Q2,則Q1與Q2的關(guān)系為
A. Q1>Q2 B. Q1=Q2 C. Q1<Q2 D. 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1)某溫度時,在2 L容器中X、Y、Z三種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由此分析,該反應的化學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反應開始至2 min,Z的反應速率為_____ mol·L-1·min-1。
(2)若上述反應的△H<0,下列有關(guān)該反應速率的敘述,正確的是_________。
A.升高溫度和增大壓強均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數(shù),加快反應速率
B.使用催化劑可以使反應的活化能降低,加快反應速率
C.活化分子間所發(fā)生的碰撞為有效碰撞
D.降低溫度,v正、v逆均減小且v正減小的倍數(shù)小于v逆減小的倍數(shù)
(3)在一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N2(g)+3H2(g)2NH3(g)△H<0,達到平衡后,只改變某一個條件時,反應速率與反應時間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 t1、t3、t4時刻分別改變的一個條件是:
A.增大壓強 B.減小壓強 C.升高溫度 D.降低溫度 E.加催化劑 F.充入氦氣
t1時刻________;t3時刻________;t4時刻________(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把0.4mol X氣體和0.6mol Y氣體混合于2L密閉容器中,使它們發(fā)生如下反應:4X(g)+5Y(g)═nZ(g)+6W(g)。2min時生成0.3mol W,此時測知以Z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反應速率為0.05molL﹣1min﹣1。
試計算:
(1)前2min內(nèi)用X的濃度變化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多少?____
(2)計算n值和2min末時Y的濃度(寫出必要的計算過程)。______
(3)室溫下將n體積pH=10和m體積pH=13兩種NaOH溶液混合得pH=12的NaOH溶液,則n:m=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提供能量主要來源的一組營養(yǎng)素是( )
A.糖類、油脂、蛋白質(zhì)B.水、無機鹽、維生素
C.油脂、維生素、無機鹽D.水、蛋白質(zhì)、糖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