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氧硫化碳(COS)可替代磷化氫而被用作熏蒸劑,其分子結構和二氧化碳類似.
(1)組成氧硫化碳和磷化氫的各原子中,原子半徑最大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VA族
(2)氧硫化碳(COS)的電子式為:
(3)下列事實正確且能說明碳與硫兩元素非金屬性相對強弱的有AC
A.同條件同濃度溶液pH:Na2CO3>Na2SO4      
B.酸性:H2SO3>H2CO3
C.CS2中碳元素為+4價,硫元素為-2價          
D.分解溫度:CH4>H2S
(4)氧硫化碳水解及部分應用流程如下(部分產(chǎn)物已略去):
COS$→_{Ⅰ}^{H_{2}O}$H2S$→_{Ⅱ}^{NaOH溶液}$Na2S溶液$→_{Ⅲ}^{△}$M溶液+H2
①已知:常溫下,反應Ⅱ中每吸收1.7gH2S氣體,反應放出熱量4.76kJ,則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H2S(g)+2NaOH(aq)=Na2S(aq)+2H2O(l)△H=-95.2KJ/mol
②已知M溶液中硫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為S2O32-,則反應Ⅲ中生成S2O32-的離子方程式為2S2-+5H2O$\frac{\underline{\;\;△\;\;}}{\;}$S2O32-+4H2↑+2OH-
③如圖是反應Ш中,在不同反應溫度下,反應時間與H2產(chǎn)量的關系(Na2 S初始含量為3  mmol).由圖象分析可知,a點時M溶液中除S2O32-外,還有SO42-(填含硫微粒的  離子符號).

分析 (1)組成氧硫化碳和磷化氫的原子為O、S、P、H,先判斷電子層數(shù),電子層數(shù)越多,原子半徑越大;電子層數(shù)相同,再根據(jù)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徑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增大而減小,主族元素周期數(shù)=電子層數(shù),主族序數(shù)=最外層電子數(shù);
(2)氧硫化碳是碳原子和硫原子、氧原子分別形成兩個共價鍵,據(jù)此書寫電子式;
(3)比較兩種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可根據(jù)單質之間的置換反應、與氫氣反應的難易程度以及最高正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酸性強弱;
(4)①依據(jù)熱化學方程式書寫方法,標注物質的聚集狀態(tài)和對應反應的焓變寫出熱化學方程式;
②依據(jù)題干信息:硫離子和水反應生成硫代硫酸根離子和氫氣,依據(jù)電荷守恒和原子守恒書寫離子反應方程式;
③根據(jù)圖示反應時間與H2產(chǎn)量的關系,a點時M溶液中除S2O32-外,還有SO42-

解答 解:(1)組成氧硫化碳和磷化氫的原子為O、S、P、H,氫元素有1個電子層,氧元素有2個電子層,磷、硫有3個電子層,所以磷、硫的原子半徑大于氫、氧的原子半徑,磷、硫是同周期元素,硫的原子序數(shù)大于磷的原子序數(shù),由元素周期律知,磷的原子半徑大于硫的原子半徑,磷最外層為5個電子,處于第三周期第VA族,
故答案為:第三周期第VA族;
(2)羰基硫中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層都滿足8電子結構,碳原子能形成4個共價鍵,硫原子能形成2個共價鍵,氧原子能形成2個共價鍵,所以其電子式為,
故答案為:
(3)比較兩種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可根據(jù)單質之間的置換反應、與氫氣反應的難易程度以及最高正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酸性強弱等角度,而最高正化合價、氫化物的沸點高低不能用于比較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
A.同條件同濃度溶液pH:Na2CO3>Na2SO4,說明碳酸酸性小于硫酸,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形成的酸的酸性越強對應非金屬性越強,故A正確;  
B.酸性:H2SO3>H2CO3 ,亞硫酸不是最高價氧化物,不能判斷非金屬性強弱,故B錯誤;
C.CS2中碳元素為+4價,硫元素為-2價,說明硫元素對共用電子對的吸引力較強,說明非金屬性:S>C,故C正確; 
D.一般來說,元素的氣態(tài)氫化物越穩(wěn)定,則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分解溫度:CH4>H2S,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順序是CH4>H2S,但S的非金屬性強于碳元素,故D錯誤;
故答案為:AC;
(4)①反應Ⅱ為硫化氫和氫氧化鈉的反應H2S+2NaOH=Na2S+H2O,1.7g H2S的物質的量為n=$\frac{m}{M}$=$\frac{17g}{34g/mol}$=0.5mol,反應放出熱量4.76kJ,則1mol硫化氫反應放出95.2KJ的熱量,所以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H2S(g)+2NaOH(aq)=Na2S(aq)+2H2O(l)△H=-95.2KJ/mol,
故答案為:H2S(g)+2NaOH(aq)=Na2S(aq)+2H2O(l)△H=-95.2KJ/mol;
②依據(jù)題干信息:硫離子和水反應生成硫代硫酸根離子和氫氣,根據(jù)硫原子守恒,產(chǎn)物需有因離子,根據(jù)原子守恒,產(chǎn)物還有氫氧根離子,反應為:2S2-+5H2O$\frac{\underline{\;\;△\;\;}}{\;}$S2O32-+4H2↑+2OH-,
故答案為:2S2-+5H2O$\frac{\underline{\;\;△\;\;}}{\;}$S2O32-+4H2↑+2OH-;
③反應Ⅲ中,a點360℃時,隨著時間推移,氫氣的量不變,Na2S初始含量為3mmol,若只發(fā)生:2S2-+5H2O$\frac{\underline{\;\;△\;\;}}{\;}$S2O32-+4H2↑+2OH-,生成氫氣:3mmol×$\frac{4}{2}$=6mmol,圖中為9mmol,說明M溶液中除S2O32-外,還有SO42-,反應為:S2-+4H2O$\frac{\underline{\;\;△\;\;}}{\;}$SO42-+4H2↑,
故答案為:SO42-

點評 本題考查了原子半徑大小的比較、非金屬性強弱比較、熱反應方程式的書寫、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等,注意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半徑大小的比較方法.注意元素非金屬性和金屬性的比較角度,題目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純的疊氮酸(HN3)是無色液體,常用做引爆劑,常溫下向25mL 0.1mol•L-1NaOH溶液中加入0.2mol•L-1HN3的溶液,滴加過程中的pH值的變化曲線(溶液混合時的體積變化忽略不計)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用已知濃度的NaOH溶液滴定HN3溶液來測定HN3的濃度時應用甲基橙作指示劑
B.常溫下,向0.2mol•L-1HN3的溶液中加水稀釋,則 $\frac{c({{N}_{3}}^{-})}{c(O{H}^{-})•c(H{N}_{3})}$不變
C.分別中和PH均為4的HN3溶液和HCl溶液,消耗0.1mol•L-1NaOH溶液的體積相同
D.D點時溶液中離子濃度存在如下關系:c(H+)+c(HN3)=c(N3-)+c(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碘鐘”實驗中,3I-+S2O82-═I3-+2SO42-的反應速率可以用I3-與加入的淀粉溶液顯藍色的時間t來度量,t越小,反應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學習小組在20℃下進行實驗,得到 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驗編號
c(I-)/mol•L-10.0400.0800.0800.1600.120
c(S2O82-)/mol•L-10.0400.0400.0800.0200.040
t/s88.044.022.044.0t1
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的目的是研究反應物I-與S2O82-的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2)顯色時間t1=29.3s.
(3)溫度對該反應的反應速率的影響符合一般規(guī)律,若在40℃下進行編號③對應濃度的實驗,顯色時間t2的范圍為A(填字母).
A.<22.0s  B.22.0~44.0sC.>44.0s  D.數(shù)據(jù)不足,無法判斷
(4)通過分析比較上表數(shù)據(jù),得到的結論是反應速率與反應物起始濃度乘積成正比或顯色時間與反應物起始濃度乘積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水煤氣(CO 和H2)是重要燃料和化工原料,可用水蒸氣通過熾熱的炭層制得:
C (s)+H2O(g)?CO(g)+H2 (g)△H=+131.3kJ•mol-1
(1)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增大/減小/不變).
(2)上述反應達到平衡后,將體系中的C (s)全部移走,平衡向左移(向左移/向右移/不移動).
(3)下列事實能說明該反應在一定條件下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有AB(填序號).
A.單位體積內每消耗1mol CO的同時生成1molH2
B.混合氣體總物質的量保持不變
C.生成H2O(g)的速率與消耗CO的速率相等
D.H2O(g)、CO、H2的濃度相等
(4)某溫度下,將4.0mol H2O(g)和足量的炭充入2L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C(s)+H2O(g)?CO (g)+H2 (g),達到平衡時測得K=1,則此溫度下H2O(g)的轉化率為50%
(5)己知:①C (s)+H2O(l)?CO (g)+H2 (g)△H1
②2CO(g)+O2(g)═2CO2(g)△H 2
③H2O(l)═H2(g)+$\frac{1}{2}$O2(g)△H 3
則2C(s)+2O2(g)═2CO2(g)的△H=2△H1+△H2-2△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下面是中學化學常見物質A-J的反應轉化關系圖.其中A、G、H為單質,其余為化合物;常溫下C、D、F為氣體,有關反應條件均已略去.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物質C、E的化學式分別為NO2;H2O.
(2)物質D的結構式為O=C=O;G可能的化學式為Mg.
(3)反應①②③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需條件的,要注明反應條件):
①4HNO3(濃)+C $\frac{\underline{\;\;△\;\;}}{\;}$CO2↑+4NO2↑+2H2O;
②3NO2+H2O═2HNO3+NO;
③4NO+3O2+2H2O═4HNO3
(4)將金屬鋁片和A的某種同素異形體作電極,一定濃度的J的水溶液作電解質溶液構成原電池,則原電池的負極的電極反應為:Al+4OH--3e-═AlO2-+2H2O;原電池總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Al+2OH-+2H2O═AlO2-+3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鹵代烴是一類重要的有機合成中間體,是許多有機合成的原料.根據(jù)鹵代烴的相關性質,回答下列問題
(1)2-氯-2-丁烯的鍵線式為
(2)某同學用如圖1裝置(鐵架臺、酒精燈等略)驗證鹵代烴的取代反應和消去反應的產(chǎn)物.
實驗操作Ⅰ:在試管中加入5mL 1mol/L NaOH溶液和0.5mL溴乙烷振蕩.
實驗操作Ⅱ:將試管如圖1固定后,水浴加熱.
①據(jù)圖1:用水浴加熱而不直接用酒精燈加熱的原因是使反應物均勻受熱.
②圖2是為證明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發(fā)生的是消去反應,實驗中需要檢驗的產(chǎn)物是乙烯,水的作用是除去乙烯中的乙醇,防止干擾乙烯的檢驗,實驗現(xiàn)象是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紫紅色褪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如表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示意圖的一部分,根據(jù)表中10種元素,用元素符號或化學式填空.

周期
ⅠAⅡAⅢAⅣAⅤAⅤⅠAⅤⅡAO
(1)①~⑩元素中,金屬性最強的是K(填元素符號,下同);化學性質最不活潑是Ar.
(2)①~⑩元素中,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呈兩性的元素是Al(填元素符號),該水化物與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l (OH)3+OH-=AlO2-+2H2O.
(3)①~⑩元素中,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強的元素是Cl(填元素符號,下同),堿性最強的元素是K.
(4)⑤、⑥、⑧、⑨所形成的簡單離子的半徑由大到小的順序是S2->Cl->K+>C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根據(jù)有機化合物的系統(tǒng)命名法,下列命名正確的是( 。
A.3-甲基-1,3-丁二烯B. 2-羥基丁烷
C.  2-乙基丁烷D. 鄰羥基苯甲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設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NA)的數(shù)值為nA,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1mol Cl2與足量Fe反應,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2nA
B.19.2g純銅理論上可以制得純凈的硝酸銅的物質的量為0.3NA
C.1.8 gAl與足量的鹽酸反應放出的氫氣為0.1NA
D.0.10mol Fe粉與足量水蒸氣反應生成的H2分子數(shù)為0.10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