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某化學興趣小組要完成中和熱的測定.
(1)實驗桌上備有大、小兩個燒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膠頭滴管、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0.50mol•L-1NaOH溶液、0.55mol•L-1鹽酸,實驗尚缺少的玻璃儀器是量筒和溫度計.
(2)實驗中能否用環(huán)形銅絲攪拌棒代替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否(填“能”或“否).
(3)他們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
實驗用品溶液溫度中和熱
t1t2△H
50 mL
0.50 mol•L-1
NaOH溶液
50 mL
0.55 mol•L-1
HCl溶液
20℃23.2℃ 
50 mL
0.50 mol•L-1
NaOH溶液
50 mL
0.55 mol•L-1
HCl溶液
20℃23.4℃
已知:Q=cm△t,c為4.18J•℃-1•g-1,各溶液的密度均為1g•cm-3
①通過計算得到中和熱△H=-55.2kJ/mol(保留一位小數(shù)).
②根據(jù)實驗結果寫出NaOH溶液與HCl溶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HCl(aq)+NaOH(aq)=NaCl(aq)+2H2O(l)△H=-55.2kJ/mol.
(4)若用0.60mol•L-1NaOH溶液代替0.50mol•L-1NaOH溶液做實驗,對測定結果無(填“有”或“無”,下同)影響;若用0.55mol•L-1醋酸代替0.55mol•L-1鹽酸做實驗,對測定結果有影響.
(5)計算結果發(fā)現(xiàn)本次實驗測定值與正確值57.3kJ/mol有偏差,產(chǎn)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②③(填序號)操作:
①量取NaOH溶液的體積時仰視讀數(shù) 
②用溫度計測定NaOH溶液的溫度后直接測定鹽酸的溫度  
③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裝鹽酸的小燒杯中.

分析 (1)根據(jù)中和熱測定的實驗步驟選用需要的儀器,然后判斷還缺少的儀器;
(2)金屬導熱快,熱量損失多;
(3)①先判斷溫度差的有效性,然后求出溫度差平均值,再根據(jù)Q=m•c•△T計算反應放出的熱量,然后根據(jù)△H=-$\frac{Q}{n}$kJ/mol計算出反應熱;
②根據(jù)中和熱的概念以及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寫出熱化學方程式.
(4)中和熱是指在稀溶液中,酸跟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 mol水時的反應熱叫做中和熱;醋酸是弱電解質,電離吸熱;
(5)本次實驗的測取值比正確值57.3kJ/mol偏小.
①量取NaOH溶液的體積時仰視讀數(shù)會導致NaOH溶液溶液體積偏大;
②溫度計測定NaOH溶液起始溫度后直接插入鹽酸溶液測溫度,鹽酸的起始溫度偏高;
③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鹽酸的小燒杯中,熱量散失較多;

解答 解:(1)中和熱的測定過程中,需要用量筒量取酸溶液、堿溶液的體積,需要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所以還缺少溫度計和量筒,
故答案為:量筒;溫度計;
(2)不能用環(huán)形銅絲攪拌棒代替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因為銅絲攪拌棒是熱的良導體,熱量損失大,
故答案為:否;
(3)①2次溫度差分別為:3.2℃,3.4℃,2組數(shù)據(jù)都有效,溫度差平均值=3.3℃,50mL0.50mol•L-1NaOH和50mL.0.55mol•L-1HCl質量和為m=100mL×1g/mL=100g,c=4.18J/(g•℃),△T=3.3℃,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熱量Q=4.18J/(g•℃)×100g×3.3℃=1421.2J=1.3794KJ,即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熱量1.3794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熱量為$\frac{1.3794KJ×1mol}{0.025mol}$=55.2kJ,即該實驗測得的中和熱△H=-55.2kJ/mol,故答案為:-55.2;
②NaOH溶液與HCl溶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HCl(aq)+NaOH(aq)=NaCl(aq)+2H2O(l)△H=-55.2kJ/mol,
故答案為:HCl(aq)+NaOH(aq)=NaCl(aq)+2H2O(l)△H=-55.2kJ/mol.
(4)中和熱是指在稀溶液中,酸跟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 mol水時的反應熱叫做中和熱,故0.60mol•L-1NaOH溶液代替0.50mol•L-1NaOH溶液時,雖然放出的熱量增多,但對中和熱的數(shù)值無影響;醋酸是弱電解質,電離吸熱,故用醋酸代替鹽酸,放出的熱量偏小,故答案為:無,有;
(5)本次實驗的測取值比正確值57.3kJ/mol偏。
①量取NaOH溶液的體積時仰視讀數(shù)會導致NaOH溶液溶液體積偏大,則放出的熱量偏高,即測得中和熱的值偏高,故①錯誤;
②溫度計測定NaOH溶液起始溫度后直接插入鹽酸測溫度,鹽酸的起始溫度偏高,溫度差偏小,測得的熱量偏小,中和熱的數(shù)值偏小,故②正確;
③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人盛有鹽酸的小燒杯中,熱量散失較多,測得溫度偏低,中和熱的數(shù)值偏小,故③正確;
故選②③.

點評 本題考查熱化學方程式以及反應熱的計算,題目難度不大,注意理解中和熱的概念、把握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以及測定反應熱的誤差等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氫化鋰(LiH)為玻璃狀無色透明固體,軍事上用作氫氣發(fā)生來源.它在干燥的空氣中能穩(wěn)定存在,遇水或酸能夠引起燃燒.某活動小組準備使用下列裝置制備LiH固體.
甲同學是實驗發(fā)案如下:
(1)按所需儀器的組裝連接:上述儀器裝置接口的連接順序為e接a,b接f,g接d,其中裝置B的作用是除去氫氣中的水和氯化氫.
(2)添加藥品:用鑷子從試劑瓶中取出一定量金屬鋰(固體石蠟密封),然后在甲苯中浸洗數(shù)次,改操作的目的是除去鋰表面的石蠟,然后快速把鋰放到石英管中.加熱一段時間后停止加熱,繼續(xù)通氫氣冷卻,然后取出LiH,裝入氮封的瓶里,保存于暗處.
(3)乙同學對甲的使用方案提出質疑,它認為未反應的H2不能直接排放,所以在最后理解了裝置E用來收集H2,請將圖E裝置補充完整.
【產(chǎn)品的定量測定】
通過所示方法制得的氫化鋰樣品中常混有未完全反應的鋰(其余可能的雜質忽略不計).樣品純度的測定①步驟如下):
①檢查裝置氣密性,裝入藥品,按圖F(固定裝置省略)所示連接儀器
②調整水準管高度,使量氣裝置兩邊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讀取量氣管液面所在的刻度數(shù)據(jù)為10.0mL.
③將Y形管慢慢傾斜,直到A端的水全部與B端的樣品混合.
④反應結束,冷卻至室溫,再次讀取量氣管液面所在刻度數(shù)據(jù)為254.4mL.
回答下列問題:
(4)如何判斷樣品與水完全反應:氣泡不再產(chǎn)生或右邊的量氣管中液面,若不再變化.
(5)反應生成氫氣的體積為244.4mL.
(6)已知該條件下,氫氣的密度為0.09mg/ml.求樣品中氫化鋰的純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對下列化學反應的熱現(xiàn)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所有的放熱反應不加熱都能進行
B.任何化學反應的發(fā)生一定伴有能量變化
C.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都需要加熱才能發(fā)生
D.化學反應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多少與參加反應的物質的多少無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二甲醚是一種綠色、可再生的新能源.圖是綠色電源“二甲醚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圖(a、b均為多孔性Pt電極).該電池工作時,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電極為該電池負極
B.電池工作時,燃料電池內部H+從a電極移向b電極
C.電池工作時,a電極反應式:CH3OCH3-12e-+3H2O═2CO2↑+12H+
D.O2在b電極上得電子,電極反應式:O2+4e-+2H2O═4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氨分子空間構型是三角錐形,鍵角小于109°28′,而甲烷是正四面體,鍵角等于109°28′,鍵角差別是因為( 。
A.兩種分子的中心原子雜化軌道類型不同,NH3為sp2雜化,而CH4是sp3雜化
B.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三個雜化軌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個雜化軌道
C.NH3分子中有一對未成鍵的孤電子對,它對成鍵電子對的排斥作用較強
D.氨氣分子是極性分子而甲烷是非極性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熱激活電池可用作火箭、導彈的工作電源.一種熱激活電池中作為電解質的固體LiCl-KCl混合物受熱熔融后,電池即可瞬間輸出電能.該電池總反應為:PbSO4+2LiCl+Ca=CaCl2+Li2SO4+Pb.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正極反應式:Ca+2Cl--2e-=CaCl2
B.放電過程中,OH-向負極移動
C.放電時,電流由鈣電極流向硫酸鉛電極
D.常溫時,在正負極間接上電流表或檢流計,指針不偏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為了探究化學能與熱能的轉化,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下三套實驗裝置:

(1)上述3個裝置中,不能證明”銅與濃硝酸反應是吸熱反應還是放熱反應”的是Ⅲ(填“Ⅰ”“Ⅱ”或“Ⅲ”).
(2)某同學選用裝置Ⅰ進行實驗(實驗前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試管里加入適量氫氧化鋇溶液與稀硫酸,U形管中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說明該反應屬于放熱(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3)為探究固體M溶于水的熱效應,選擇裝置Ⅱ進行實驗(反應在甲中進行).
①若M為鈉,則實驗過程中燒杯中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產(chǎn)生氣泡;
②若觀察到燒杯里產(chǎn)生氣泡,則說明M溶于水可能是放熱反應(填“一定是放熱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或“可能是放熱反應”),理由是某些物質(如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但不是化學反應.
(4)至少有兩種實驗方法能證明超氧化鉀與水的反應(4KO2+2H2O═4KOH+3O2↑)是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方法①:選擇上述裝置Ⅰ(或Ⅱ)(填“Ⅰ”“Ⅱ”或“Ⅲ”)進行實驗;方法②:取適量超氧化鉀粉末用脫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網(wǎng)上,向脫脂棉上滴加幾滴蒸餾水,片刻后,若觀察到棉花燃燒,則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填“吸熱”或“放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銅既能與稀硝酸反應,也能與濃硝酸反應.
(1)銅與硝酸的反應中,硝酸表現(xiàn)出的性質是酸性、強氧化性.
(2)銅與硝酸反應可以制備硝酸銅.有同學認為這種方法不好,他設計了如下方法:Cu$→_{△}^{空氣}$CuO$\stackrel{HNO_{3}(。﹠{→}$Cu(NO32,此方法的優(yōu)點是:污染小、消耗原料少.
(3)將3.20g Cu跟30.0mL 10mol•L-1的HNO3充分反應,還原產(chǎn)物有NO和NO2,則反應過程中電子轉移的物質的量為0.1mol;若反應后溶液中有a mol H+,則此時溶液中含NO3-的物質的量為(0.1+a)mol.
(4)0.3mol Cu被另一濃度的硝酸完全溶解后,如果此時產(chǎn)生的NO和NO2氣體總體積在標準狀況下為8.96L,則參加反應的硝酸的物質的量是1mol,產(chǎn)生的混合氣體中NO和NO2體積比為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短周期元素A、B、C、D、E、F六種元素,它們的原子序數(shù)由A到F依次增大.在周期表中,A的原子半徑最。瓸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內層電子數(shù)的兩倍,C為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是原子半徑最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D單質燃燒時呈現(xiàn)黃色火焰,D的單質在高溫下與C的單質充分反應,可以得到與E單質顏色相同的淡黃色固態(tài)化合物.D與F形成的化合物DF是常用的調味品.試根據(jù)以上敘述回答:
(1)元素名稱:A氫、B碳、C氧.
(2)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第ⅥA族.
(3)F離子結構示意圖:
(4)A、B組成的最簡單化合物的名稱是甲烷.
(5)C、D按原子個數(shù)比1:1組成的一種化合物與水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H2O=4NaOH+O2↑.
(6)能說明E的非金屬性比F的非金屬性弱(填“強”或“弱”)的事實是氯氣能從硫化鈉溶液中置換出硫(舉一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