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為了證明銅與稀硝酸反應產(chǎn)生一氧化氮,某校學生實驗小組設計了一個實驗,其裝置如下圖所示(加熱裝置和固定裝置均已略去),B為一個用金屬絲固定的干燥管,內(nèi)裝塊狀碳酸鈣固體;E為一個空的蒸餾燒瓶;F是用于鼓入空氣的雙連打氣球。

(1)實驗時,為在E燒瓶中收集到NO,以便觀察顏色,必須事先趕出去其中的空氣。其中第一步實驗操作                                                 

如何確定E中空氣已被趕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將A中銅絲放入稀硝酸中,給裝置A微微加熱,在裝置A中產(chǎn)生無色氣體,其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3)如何證明E中收集到的是NO而不是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段時間后,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分)(1)將裝CaCO3的干燥管下移與稀HNO3反應產(chǎn)生CO2(2分);

當C處出現(xiàn)白色沉淀時(2分)

(2)3Cu+8H+2NO3 === 3Cu2+2NO↑+4H2O(2分)

(3)用F向E中鼓入空氣,E內(nèi)顏色加深(2分);

3NO2+H2O=2HNO3+NO(2分);CaCO3 + 2HNO3=Ca(NO32+ H2O+CO2↑(2分)

【解析】(1)要排盡裝置中的空氣,可以利用碳酸鈣和酸反應產(chǎn)生的CO2來實現(xiàn)。所以操作是將裝CaCO3的干燥管下移與稀HNO3反應產(chǎn)生CO2。因為CO2和石灰水反應能產(chǎn)生白色沉淀,所以當C處出現(xiàn)白色沉淀時,空氣就已經(jīng)被排盡。

(2)稀硝酸和銅生成NO、硝酸銅和水,方程式為3Cu+8H+2NO3 === 3Cu2+2NO↑+4H2O。

(3)由于NO極易被氧氣氧化,生成紅棕色的NO2,據(jù)此可以判斷。操作是用F向E中鼓入空氣,E內(nèi)顏色加深,即證明是NO,而不是氫氣。由于NO2溶于水生成硝酸,硝酸能溶解碳酸鈣,方程式為3NO2+H2O=2HNO3+NO(2分)、CaCO3 + 2HNO3=Ca(NO32+ H2O+CO2↑。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2分)下圖是銅與稀硝酸反應的兩個實驗裝置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銅與稀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_                             。

(2)學生甲用裝置Ⅰ探究銅與稀硝酸反應的氣體產(chǎn)物。實驗過程在燒瓶中觀察到有紅棕色氣體產(chǎn)生,在試管中收集到無色氣體。

   燒瓶中產(chǎn)生紅棕色氣體的原因是                           (用方程式表示) 。

(3)學生乙認為,甲用裝置Ⅰ實驗,無法說明問題。為了證明并觀察到銅與稀硝酸反應的產(chǎn)物為NO,甲設計了如圖Ⅱ所示的實驗裝置,選擇下列藥品,并按下列實驗步驟完成該實驗。請你根據(jù)他的思路,回答下列問題:

藥品:稀硝酸 鋅粒石灰石固體

步驟:

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向試管中加入一定量CaCO3固體

③向試管中倒入過量的稀HNO3并迅速蓋上帶銅絲和導管的橡皮塞

④待反應完全后,將導管插入試管內(nèi)接近液面

⑤將銅絲插入到溶液中

⑥用注射器的針頭穿過橡皮塞并向試管內(nèi)推入氧氣(或空氣)

(ⅰ)步驟①②目的是                                             ;

(ⅱ)推入氧氣或空氣的目的是                                     

(ⅲ)分別將等質(zhì)量的銅片與等體積均過量的濃硝酸和稀硝酸反應,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綠色,后者呈藍色,某同學提出,這可能是Cu2+的濃度差異引起的,你同意這種看法嗎?        (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省師大附中高一下學期期末模塊測試化學試卷(帶解析) 題型:填空題

(12分)為了證明銅與稀硝酸反應產(chǎn)生一氧化氮,某校學生實驗小組設計了一個實驗,其裝置如下圖所示(加熱裝置和固定裝置均已略去),B為一個用金屬絲固定的干燥管,內(nèi)裝塊狀碳酸鈣固體;E為一個空的蒸餾燒瓶;F是用于鼓入空氣的雙連打氣球。

(1)實驗時,為在E燒瓶中收集到NO,以便觀察顏色,必須事先趕出去其中的空氣。其中第一步實驗操作                                                 。
如何確定E中空氣已被趕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將A中銅絲放入稀硝酸中,給裝置A微微加熱,在裝置A中產(chǎn)生無色氣體,其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3)如何證明E中收集到的是NO而不是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段時間后,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1-2012學年福建師大附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帶解析) 題型:實驗題

(12分)下圖是銅與稀硝酸反應的兩個實驗裝置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銅與稀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_                             
(2)學生甲用裝置Ⅰ探究銅與稀硝酸反應的氣體產(chǎn)物。實驗過程在燒瓶中觀察到有紅棕色氣體產(chǎn)生,在試管中收集到無色氣體。
燒瓶中產(chǎn)生紅棕色氣體的原因是                           (用方程式表示)。
(3)學生乙認為,甲用裝置Ⅰ實驗,無法說明問題。為了證明并觀察到銅與稀硝酸反應的產(chǎn)物為NO,甲設計了如圖Ⅱ所示的實驗裝置,選擇下列藥品,并按下列實驗步驟完成該實驗。請你根據(jù)他的思路,回答下列問題:
藥品:稀硝酸鋅粒石灰石固體
步驟:
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向試管中加入一定量CaCO3固體
③向試管中倒入過量的稀HNO3并迅速蓋上帶銅絲和導管的橡皮塞
④待反應完全后,將導管插入試管內(nèi)接近液面
⑤將銅絲插入到溶液中
⑥用注射器的針頭穿過橡皮塞并向試管內(nèi)推入氧氣(或空氣)
(。┎襟E①②目的是                                             ;
(ⅱ)推入氧氣或空氣的目的是                                     ;
(ⅲ)分別將等質(zhì)量的銅片與等體積均過量的濃硝酸和稀硝酸反應,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綠色,后者呈藍色,某同學提出,這可能是Cu2+的濃度差異引起的,你同意這種看法嗎?       (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4屆福建師大附中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12分)下圖是銅與稀硝酸反應的兩個實驗裝置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銅與稀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    _                              。

(2)學生甲用裝置Ⅰ探究銅與稀硝酸反應的氣體產(chǎn)物。實驗過程在燒瓶中觀察到有紅棕色氣體產(chǎn)生,在試管中收集到無色氣體。

   燒瓶中產(chǎn)生紅棕色氣體的原因是                            (用方程式表示) 。

(3)學生乙認為,甲用裝置Ⅰ實驗,無法說明問題。為了證明并觀察到銅與稀硝酸反應的產(chǎn)物為NO,甲設計了如圖Ⅱ所示的實驗裝置,選擇下列藥品,并按下列實驗步驟完成該實驗。請你根據(jù)他的思路,回答下列問題:

藥品:稀硝酸 鋅粒 石灰石固體

步驟:

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②向試管中加入一定量CaCO3固體

③向試管中倒入過量的稀HNO3并迅速蓋上帶銅絲和導管的橡皮塞

④待反應完全后,將導管插入試管內(nèi)接近液面

⑤將銅絲插入到溶液中

⑥用注射器的針頭穿過橡皮塞并向試管內(nèi)推入氧氣(或空氣)

(。┎襟E①②目的是                                              ;

(ⅱ)推入氧氣或空氣的目的是                                      ;

(ⅲ)分別將等質(zhì)量的銅片與等體積均過量的濃硝酸和稀硝酸反應,所得到的溶液前者呈綠色,后者呈藍色,某同學提出,這可能是Cu2+的濃度差異引起的,你同意這種看法嗎?        (填“同意”或“不同意”),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