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苯為主要原料,可以通過下述途徑制取冬清油(水楊酸甲酯)和阿斯匹林(乙酰水楊酸):

(1)第一步由苯制溴苯的方程式是________ ,

(2)阿斯匹林(乙酰水楊酸)的核磁共振氫譜顯示 個吸收峰,

(3)冬清油(水楊酸甲酯) 分子中含氧官能團名稱____ ,

(4)苯酚鈉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氣體的化學方程式是 ,

(5)由甲苯制TNT的化學方程式是 。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省高一下期中理科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W均為短周期元素,若w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其內層電子數(shù)的,則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W>Z

B.Y元素的兩種同素異形體在常溫下都是氣體

C.原子半徑由大到小排列順序:Z>Y>X

D.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Y>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福建省高二普通版下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有機物命名正確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安徽六安新安中學、南溪中學高一期中聯(lián)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實驗不能達到預期目的的是( )

序號

實驗操作

實驗目的

A

Cl2、Br2分別與H2反應

比較氯、溴的非金屬性強弱

B

MgCl2、AlCl3溶液中分別通入NH3

比較鎂、鋁的金屬性強弱

C

測定相同濃度H2CO3、H2SO4兩溶液的pH

比較碳、硫的非金屬性強弱

D

Fe、Cu分別與鹽酸反應

比較鐵、銅的金屬性強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安徽六安新安中學、南溪中學高一期中聯(lián)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伴有能量變化的物質變化都是化學變化

B.吸熱反應一定需要加熱才能發(fā)生

C.凡是放熱反應的發(fā)生均無需加熱

D.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都伴隨著能量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安徽省池州市高二5月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烴的分子式為C11H20,1mol該烴在催化劑作用下可以吸收2mol H2 ;用酸性KMnO4溶液氧化,碳碳雙鍵處斷裂,得到丁酮(CH3CH2COCH3)、丙酮(CH3COCH3)和琥珀酸(HOOCCH2CH2COOH)三者的混合物,該烴的結構簡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安徽省池州市高二5月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分子中,處于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數(shù)最多可能是

A.12個 B.14個 C.18個 D.20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省邯鄲市高一5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物質,不可能是乙烯的加成產(chǎn)物的是( )

A.CH3CH3 B.CH3CHCl2 C.BrCH2CH2Br D.CH3CH2B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化學(上海卷參考版) 題型:填空題

NaCN超標的電鍍廢水可用兩段氧化法處理:

(1)NaCN與NaClO反應,生成NaOCN和NaCl

(2)NaOCN與NaClO反應,生成Na2CO3、CO2、NaCl和N2

已知HCN(Ki=6.3×10-10)有劇毒;HCN、HOCN中N元素的化合價相同。

完成下列填空:

(1)第一次氧化時,溶液的pH應調節(jié)為____________(選填“酸性”、“堿性”或“中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寫出第二次氧化時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處理100 m3含NaCN 10.3 mg/L的廢水,實際至少需NaClO___g(實際用量應為理論值的4倍),才能使NaCN含量低于0.5 mg/L,達到排放標準。

(3)(CN)2與Cl2的化學性質相似。(CN)2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和H2O。

(4)上述反應涉及到的元素中,氯原子核外電子能量最高的電子亞層是___________;H、C、N、O、Na的原子半徑從小到大的順序為_______。

(5)HCN是直線型分子,HCN是___________分子(選填“極性”或“非極性”)。HClO的電子式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