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元素X、Y、Z、M、N均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Y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與核外電子總數(shù)之比為3:4,最外層電子數(shù)只能為6,則原子總數(shù)為8,Y為O元素;M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與次外層電子數(shù)之比為3:4,原子有3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6,則M為S元素;結(jié)合N-、Z+、X+的半徑逐漸減小,化合物XN在常溫下為氣體,可判N為Cl元素,Z為Na元素,X為氫元素;元素Q價電子為3d104s1,則Q為Cu.
(1)硫的兩種含氧酸有亞硫酸、硫酸,中心元素化合價越高,對電子對的吸引越大,更有利于電離出氫離子;
(2)Z與M可形成常見固體化合物C為Na2S,由鈉離子與硫離子構(gòu)成;
(3)計算1molH2燃燒放出的熱量,注明物質(zhì)的聚集狀態(tài)與反應熱書寫熱化學方程式,且H2的化學計量為1;
(4)X與Y形成的18電子分子為H2O2、X與M形成的18電子分子為H2S,這兩種分子在水溶液中反應有黃色沉淀生成,即反應生成S與水;
(5)H3O+離子中O原子孤電子對=$\frac{6-1-1×3}{2}$=1,價層電子對數(shù)=3+1=4;
化合物A為Cu元素的二價離子與H2O分子構(gòu)成的配位數(shù)為4的絡合物,該配離子為[Cu(H2O)4]2+,A的水溶液呈現(xiàn)天藍色,逐滴加入氨水,形成藍色沉淀為Cu(OH)2,后藍色沉淀溶解生成[Cu(NH3)4]2+;
(6)均由X、Y、Z、M四種元素組成的兩種鹽為NaHSO3、NaHSO4,二者反應生成硫酸鈉、二氧化硫與水;
(7)已知Q是面心立方晶體,以頂點Q原子研究,與之相鄰的Q原子處于面心,每個頂點為8個晶胞共用,每個面心為2個晶胞共用;
若Q原子的半徑為r,則晶胞棱長為4r×$\frac{\sqrt{2}}{2}$=2$\sqrt{2}$r,計算晶胞體積,利用均攤法計算晶胞中Q原子數(shù)目,計算晶胞中Q原子占有的總體積,晶胞中原子的空間利用率=$\frac{原子總體積}{晶胞體積}$×100%.
解答 解:元素X、Y、Z、M、N均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Y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與核外電子總數(shù)之比為3:4,最外層電子數(shù)只能為6,則原子總數(shù)為8,Y為O元素;M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與次外層電子數(shù)之比為3:4,原子有3個電子層,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6,則M為S元素;結(jié)合N-、Z+、X+的半徑逐漸減小,化合物XN在常溫下為氣體,可判N為Cl元素,Z為Na元素,X為氫元素;元素Q價電子為3d104s1,則Q為Cu.
(1)S的兩種含氧酸可寫成(HO)2SO、(HO)2SO2,硫酸中S的正電性比亞硫酸中高,導致S-O-H中O的電子向S偏移,因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也就越容易電離出H+,酸性越強,硫酸的酸性更強,
故答案為:H2SO4;S的兩種含氧酸可寫成(HO)2SO、(HO)2SO2,硫酸中S的正電性比亞硫酸中高,導致S-O-H中O的電子向S偏移,因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也就越容易電離出H+,酸性越強;
(2)Z與M可形成常見固體化合物C為Na2S,由鈉離子與硫離子構(gòu)成,用電子式表示形成過程為,
故答案為:;
(3)1molH2燃燒放出的熱量為a kJ×$\frac{1mol×2g/mol}{1g}$=2a kJ,故氫氣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H2(g)+$\frac{1}{2}$O2(g)═H2O (l)△H=一2a kJ•mol-1,
故答案為:H2(g)+$\frac{1}{2}$O2(g)═H2O (l)△H=一2a kJ•mol-1;
(4)X與Y形成的18電子分子為H2O2、X與M形成的18電子分子為H2S,這兩種分子在水溶液中反應有黃色沉淀生成,即反應生成S與水,反應方程式為:H2O2+H2S=S↓+2H2O,
故答案為:H2O2+H2S=S↓+2H2O;
(5)H3O+離子中O原子孤電子對=$\frac{6-1-1×3}{2}$=1,價層電子對數(shù)=3+1=4,立體結(jié)構(gòu)為三角錐形;
化合物A為Cu元素的二價離子與H2O分子構(gòu)成的配位數(shù)為4的絡合物,該配離子為[Cu(H2O)4]2+,A的水溶液呈現(xiàn)天藍色,逐滴加入氨水,形成藍色沉淀為Cu(OH)2,后藍色沉淀溶解生成[Cu(NH3)4]2+,反應離子方程式為:Cu(OH)2+4NH3=[Cu(NH3)4]2++2OH-,
故答案為:三角錐形;Cu(OH)2+4NH3=[Cu(NH3)4]2++2OH-;
(6)均由X、Y、Z、M四種元素組成的兩種鹽為NaHSO3、NaHSO4,二者反應生成硫酸鈉、二氧化硫與水,反應離子方程式為:HSO3-+H+=H2O+SO2↑,
故答案為:HSO3-+H+=H2O+SO2↑;
(7)已知Q是面心立方晶體,以頂點Q原子研究,與之相鄰的Q原子處于面心,每個頂點為8個晶胞共用,每個面心為2個晶胞共用,晶胞中Q原子的配位數(shù)是$\frac{3×8}{2}$=12;
若Q原子的半徑為r,則晶胞棱長為4r×$\frac{\sqrt{2}}{2}$=2$\sqrt{2}$r,則晶胞體積為(2$\sqrt{2}$r)3,晶胞中Q原子數(shù)目為8×$\frac{1}{8}$+6×$\frac{1}{2}$=4,晶胞中Q原子占有的總體積為4×$\frac{4}{3}$πr3,晶胞中原子的空間利用率=$\frac{4×\frac{4}{3}π{r}^{3}}{(2\sqrt{2}r)^{3}}$×100%=74%,
故答案為:12;74%.
點評 本題是對物質(zhì)結(jié)構(gòu)與性質(zhì)的考查,涉及核外電子排布、分子結(jié)構(gòu)與性質(zhì)、熱化學方程式、電子式、空間結(jié)構(gòu)、配合物、元素化合物性質(zhì)、晶胞計算等,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基礎(chǔ),掌握均攤法進行晶胞有關(guān)計算.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選項 | 實 驗 操 作 | 結(jié) 論 |
A | 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時,若定容搖勻后液面低于刻度線,補加水至與刻度線相平 | 所配溶液濃度不受影響 |
B | 用濕潤的pH試紙測定氯水的pH | 所測溶液的pH偏大 |
C | 取少量試液于試管中,加入濃NaOH溶液并加熱,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產(chǎn)生的氣體 | 若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則所取溶液含NH4+ |
D | 用托盤天平稱取一定質(zhì)量的NaCl固體,左盤放砝碼,右盤放固體 | 所稱NaCl質(zhì)量一定偏小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氫氣分子內(nèi)每個氫原子都達到了8電子穩(wěn)定結(jié)構(gòu) | |
B. | 1 mol H2的能量比2 mol H的能量低 | |
C. | 1 mol H2離解成2 mol H要放出437.6 kJ熱量 | |
D. | 氫原子不如氫分子活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C14H30 | B. | C15H32 | C. | C16H34 | D. | C17H3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選項 | 實驗操作 | 現(xiàn)象 | 結(jié)論 |
A | 將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產(chǎn)生,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 |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變?yōu)樗{色沉淀 | Cu(OH)2的Ksp比Mg(OH)2的小 |
B | 用潔凈鉑絲蘸取溶液進行焰色反應 | 火焰呈黃色 | 原溶液中有Na+,無K+ |
C | 向盛Na2SiO3 溶液的試管中滴加1滴酚酞,然后逐滴加入稀鹽酸至紅色褪去 | 2min后,試管里出現(xiàn)凝膠 | 非金屬性:Cl>Si |
D | 向蔗糖中加入濃硫酸 | 蔗糖變成疏松多孔的海綿狀碳 | 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強氧化性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電解過程中,b電極表面先有紅色物質(zhì)析出,然后有氣泡產(chǎn)生 | |
B. | VB2為負極,電極反應為:2VB2+11H2O-22e-=V2O5+2B2O3+22H+ | |
C. | 電池內(nèi)部OH-移向a電極,溶液pH減小 | |
D. | 忽略溶液體積變化,電解后B裝置中溶液的pH為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