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40142  40150  40156  40160  40166  40168  40172  40178  40180  40186  40192  40196  40198  40202  40208  40210  40216  40220  40222  40226  40228  40232  40234  40236  40237  40238  40240  40241  40242  40244  40246  40250  40252  40256  40258  40262  40268  40270  40276  40280  40282  40286  40292  40298  40300  40306  40310  40312  40318  40322  40328  40336  203614 

科目: 來源: 題型:

以色列科學家發(fā)現(xiàn)準晶體獨享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已知的準晶體都是金屬互化物。有關準晶體的組成與結構的規(guī)律仍在研究之中。人們發(fā)現(xiàn)組成為鋁-銅-鐵-鉻的準晶體具有低摩擦系數(shù)、高硬度、低表面能以及低傳熱性,正被開發(fā)為炒菜鍋的鍍層;Al65Cu23Fe12十分耐磨,被開發(fā)為高溫電弧噴嘴的鍍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離子化合物形成的晶體一定有金屬元素  B.共價化合物中一定沒有非極性鍵

   C.合金是純凈物                      D.準晶體可開發(fā)成為新型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硝酸與金屬反應時,濃度越稀還原產物價態(tài)越低。現(xiàn)用一定量的鋁粉與鎂粉組成的混合物與100ml硝酸鉀溶液與硫酸組成的混合溶液充分反應,反應過程中無任何氣體放出,相反應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4.00mol/L的NaOH溶液,加入的溶液體積與與產生的沉淀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鋁與混合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2)參加反應硝酸根離子物質的量為   mol

(3)參加反應的鋁與鎂的質量比為    

(4)混合液中硫酸的物質的量的濃度為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A、B、C、D、E、F六種物質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反應條件和部分產物未標出)

(1)若A為短周期金屬單質,D為短周期非金屬單質,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A是D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D是A的2倍,F(xiàn)的濃溶液與A、D反應都有紅棕色氣體生成,

則A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__________,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為④                       

(2)若A為常見的金屬單質,D、F是氣態(tài)單質,反應①在水溶液中進行,則反應②(在水溶液中進行)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常溫下1g D與F反應生成B(氣態(tài))時放出92.3kJ熱量,寫出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D、F都是短周期非金屬元素單質,且A、D所含元素同主族,A、F所含元素同周期,則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E的結構式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食鹽中含有一定量的鎂、鐵等雜質,加碘鹽中碘的損失主要是由于雜質、水分、空

氣中的氧氣以及光照、受熱而引起的。已知:氧化性:>Fe3>I2;還原性:>I;3I2+6OH+5I+3H2O; KI+I2KI3

(1)某學習小組對加碘鹽進行如下實驗:取一定量某加碘鹽(可能含有KIO3、KI、Mg2、Fe3),

用適量蒸餾水溶解,并加稀鹽酸酸化,將所得溶液分為3份。第一份試液中滴加KSCN溶

液后顯紅色;第二份試液中加足量KI固體,溶液顯淡黃色,用CCl4萃取,下層溶液顯紫

紅色;第三份試液中加入適量KIO3固體后,滴加淀粉試劑,溶液不變色。

①加KSCN溶液顯紅色,該紅色物質的化學式是_________;CCl4中顯紫紅色的物質的電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份試液中加入足量KI固體后,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KI作為加碘劑的食鹽在保存過程中,由于空氣中氧氣的作用,容易引起碘的損失。

寫出潮濕環(huán)境下KI與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當把KI作為加碘劑的食鹽在保存過程中,為了提高加碘鹽(添加KI)的穩(wěn)定性,可加穩(wěn)

定劑減少碘的損失。下列物質中有可能作為穩(wěn)定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Na2S2O                     B.AlCl3               C.NaNO2

(4)對含F(xiàn)e2較多的食鹽(假設不含F(xiàn)e3),可選用KI作為加碘劑。請設計實驗方案檢驗該加

碘鹽中的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將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鐵釘(碳素鋼)放入冷濃硫酸中加熱,充分應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氣體Y。

(1)甲同學認為X中除外還可能含有。若要確認其中的,應選用    填序號)。

A.KSCN溶液和氯水    B.鐵粉和KSCN溶液    C.濃氨水    D.酸性溶液

丙同學認為氣體Y中除外還可能含量有和Q氣體。為此設計了下列探究實驗狀置(圖中夾持儀器省略)。

(2)裝置B中試劑的作用是            。

(3)認為氣體Y中還含有Q的理由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4)為確認Q的存在,需在裝置中添加M于             (選填序號)。

      a. A之前      b.A-B間       c.B-C間       d.C-D間

(5)如果氣體Y中含有,預計實驗現(xiàn)象應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實驗來源于生活且服務于生活,請回答些列問題:

(1)正確的實驗操作是實驗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實驗操作錯誤的是(   )

(2)由圖的裝置中,干燥燒瓶內盛有某種氣體,燒杯和滴定管內盛放某種液體。擠

壓滴管的膠頭,下列與實驗事實不相符的是(    )

A.CO2(NaHCO3溶液)/無色噴泉            B.NH3(H2O含酚酞)/紅色噴泉

C.H2S(CuSO4溶液)/黑色噴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噴泉

(3)設計學生實驗要注意安全、無污染、現(xiàn)象明顯。根據啟普發(fā)生器原理,可用底部有小孔的試管制簡易的氣體發(fā)生器(見右圖)。若關閉K,不能使反應停止,可將試管從燒杯中取出(會有部分氣體逸散)。下列氣體的制取宜使用該裝置的是(    )

A.用二氧化錳(粉末)與雙氧水制氧氣

B.用鋅粒與稀硫酸制氫氣

C.用碳酸鈉固體與鹽酸制二氧化碳

D.用碳酸鈣(塊狀)與稀硫酸制二氧化碳

(4)為提純下列物質(括號內為雜質),選用的試劑和分離方法都正確的是(   )

物質

試劑

分離方法

硝酸鉀(氯化鈉)

蒸餾水

重結晶

二氧化碳(氯化氫)

飽和碳酸鈉溶液

洗氣

乙醇(水)

生石灰

蒸餾

苯(苯酚)

濃溴水

分液

    A.①②         B.①③        C.只有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把一定量的鋅與100mL 18.5mol/L的濃硫酸充分反應后,鋅完全溶解,同時生成氣體Y 33.6L(在標準狀況下)。將反應后的溶液稀釋到1L,測得溶液的pH=1,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氣體Y是SO2                                                B.氣體Y中SO2和H2的體積比為4:1

      C.反應中共消耗鋅87.5g                       D.反應中共轉移電子3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將0.4gNaOH和1.06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鹽酸。下列圖像能正確表示加入鹽酸的體積和生成CO2的物質的量的關系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Ba2+、SO42、I、S2。分別取樣:①用pH計測試,溶液顯弱酸性;②加氯水和淀粉無明顯現(xiàn)象。為確定該溶液的組成,還需檢驗的離子是(   )

      A. Na+              B.SO42               C. Ba2+                 D.N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Fe分別與氯氣和稀鹽酸反應所得氯化物相同

B.K、Al分別與不足量的稀硫酸反應所得溶液均呈中性

      C.Li、Na、K的原子半價和密度隨原子序數(shù)的增加而增大

      D.C、P、S、Cl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逐漸增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