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酵母菌能夠利用環(huán)境中的纖維素生產(chǎn)酒精。研究人員從土壤中篩選得到酵母菌纖維素酶高產(chǎn)菌株J1,并對其降解纖維素的條件進行了研究。請回答下列問題:
(1)研究人員用篩選到的纖維素酶高產(chǎn)菌株J1在不同pH條件下進行發(fā)酵,實驗結果見圖1,推測該菌株___________(填“適合”或“不適合”)用于酒精發(fā)酵,理由是____________。
(2)在其他培養(yǎng)條件都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研究人員進行了探究纖維素酶最適溫度的預實驗,實驗結果如圖2,據(jù)此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確認酶的最適溫度,理由是___________。
(3)研究人員又測得相同時間內,在30℃、35℃、40℃、45℃溫度下降解10g纖維素所需酶量依次為6mg、4mg、lmg、6mg,則他們應在___________的溫度范圍內設計實驗以進一步確定該酶的最適溫度。在實驗過程中需要控制發(fā)酵液的pH為9,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適合 酵母菌在酒精發(fā)酵過程中會產(chǎn)生CO2,使培養(yǎng)液pH降低,而J1菌株在酸性環(huán)境下酶的活性較低 不能 據(jù)圖可知隨著溫度升高酶活性逐步增強,酶活性峰值未出現(xiàn) 35℃~45℃ 纖維素酶高產(chǎn)菌株J1的最適pH約為9,在最適pH條件下酶的催化能力最強,排除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解析】
分析圖1:隨著pH的升高,纖維素酶活性逐漸增高,pH=9為其最適pH,超過9,其活性下降;
分析圖2:隨著溫度的升高,纖維素酶活性逐漸增高,但圖中不能看出其最適溫度。
(1)據(jù)圖1可知,酵母菌纖維素酶高產(chǎn)菌株J1降解纖維素的最適pH約為9,酵母菌在酒精發(fā)酵過程中會產(chǎn)生CO2,使培養(yǎng)液pH降低,而J1菌株在酸性環(huán)境下酶的活性較低,因而該菌株不適合用于酒精發(fā)酵。
(2)據(jù)圖2可知,在20℃~35℃范圍內,隨著溫度升高酶活性逐步增強,酶活性峰值未出現(xiàn),不能確認酶的最適溫度。
(3)降解10g纖維素所需酶量越少,說明酶的活性越強,據(jù)30℃~45℃溫度下降解10g纖維素所需酶量的情況,可確定酶的最適溫度在40℃左右,即在35℃~45℃的范圍內。纖維素酶高產(chǎn)菌株J1的最適pH約為9,在最適pH條件下酶的催化能力最強,排除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因此實驗過程中需要控制發(fā)酵液的pH為9。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為某種藍細菌的細胞結構圖,下列敘述或推測錯誤的是
A. ①可能含有多糖,有保護作用
B. ②不易被纖維素酶水解,能維持細胞形狀
C. ③中蛋白質的含量一般較真核細胞的質膜低
D. ④源于③的內折,有增大面積及能量轉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廈門園林植物園欲從北美引進三個不同品種海棠(百夫長、麗莎、薄荷糖),工作人員在一定條件下測定了這三個品種和本地海棠的凈光合速率與光照強度的關系。如圖為麗莎與本地海棠的凈光合速率光照強度的關系。
(1)要獲得圖中的麗莎曲線,實驗應設置的條件組合是________。
①環(huán)境CO2濃度保持不變 ②環(huán)境溫度保持不變
③環(huán)境濕度保持不變 ④光照強度保持不變
⑤植物樣本足夠 ⑥選用生長狀態(tài)一致的植物
(2)在光照強度為m時,麗莎的凈光合速率為0,表示此時麗莎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的速率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的速率。
(3)圖中顯示,麗莎與本地海棠的凈光合速率上升至最大值時所對應的光照強度n2大于n1,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
A.麗莎呼吸速率大于本地海棠 B.麗莎固定CO2能力大于本地海棠
C.麗莎ATP合成酶數(shù)量大于本地海棠 D.麗莎葉肉細胞內葉綠體的密度高于本地海棠
(4)為了合理引種,工作人員將三個品種海棠的生長情況、最大凈光合速率和各自的m點、n點等數(shù)據(jù)整理如下表:
品種 | 生長情況 | 光合特性 | |||
莖高增 長量cm | 莖粗增 長量cm | 最大凈光合速率 μmo1·cm-2·s-1 | m點 μmo1·cm-2·s-1 | n點 μmo1·cm-2·s-1 | |
百夫長 | 18.1 | 1.94 | 15.99 | 71.93 | 743.25 |
麗莎 | 25.6 | 2.68 | 22.8 | 49.79 | 976.42 |
薄荷糖 | 11.2 | 1.86 | 15.2 | 67.39 | 666.58 |
三種海棠中對光的適應性最強的是哪一種?請結合表中數(shù)據(jù)闡釋你作出判斷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證實DNA是遺傳物質,科學家用T2噬菌體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關于該實驗,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
A.由于蛋白質主要分布在噬菌體的外殼且含有特征元素S,所以實驗二用35S標記標記了噬菌體的外殼蛋白
B.實驗中第二步用來培養(yǎng)噬菌體的大腸桿菌必須是未經(jīng)標記的,且培養(yǎng)時間不宜過長
C.實驗中攪拌的目的是為了讓細菌外的噬菌體與細菌分離,離心是為了讓大腸桿菌沉到底部
D.如果只是進行圖中實驗則只能說明DNA是否進入細菌,而不能證實DNA就是遺傳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某種生物的細胞核及相關結構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核儲存著細胞內全部的遺傳物質
B.在衰老的細胞中,細胞核體積減小,染色質收縮
C.圖示中有中心體,說明該生物為低等植物或動物
D.rRNA(核糖體 RNA)和蛋白質在核仁中合成并組裝成核糖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顯示正常人和某糖尿病患者在不同狀態(tài)下的血糖含量變化,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甲:糖尿病人
乙:正常人
-------糖尿病人注射胰島素
A.由圖可知,該糖尿病患者的病因是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
B.2小時后正常人的血糖量在一定范圍內有小幅上升,主要是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所致
C.正常人在1小時血糖量的升高是因為攝取葡萄糖進入血液
D.胰島素在促進血糖回復正常水平過程中抑制腎小管過濾液中葡糖糖的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研究人員進行了多種植物激素對豌豆植株側芽影響的實驗,結果見下圖。
請回答:
(1)比較曲線 1、2、3 與 4,可知_____對側芽的生長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作用的主要激素是_____,而且_____(激素)能解除這種激素的抑制作用。
(2)比較曲線 4 與 5,可知赤霉素的作用是_____。
(3)在完整豌豆植株中生長素的產(chǎn)生部位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某組織細胞部分結構及生理過程的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在人體內膽固醇既是組成________的重要成分,又參與血液中_____的運輸。膽固合成后以低密度脂蛋白(LDL)形式進入血液,細胞需要時LDL與其受體結合成復合物以__________方式進入細胞。
(2)溶酶體中的多種水解酶是在結構[2]__________上合成的,水解酶從合成到進入溶酶體的途徑是:2→_____→溶酶體(用數(shù)字和箭頭表示)。溶酶體中的水解酶的最適pH為5左右,少量的溶酶體酶泄漏到細胞質基質中不會引起細胞損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膽固醇是人體內一種重要的脂質,下圖表示人體細胞內膽固醇的來源及調節(jié)過程。
(1)細胞中的膽固醇可以來源于血漿。人體血漿中含有的某種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結構如圖所示,其主要功能是將膽固醇轉運到肝臟以外的組織細胞(靶細胞)中,以滿足這些細胞對膽固醇的需要。
①LDL能夠將包裹的膽固醇準確轉運至靶細胞中,與其結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與靶細胞膜上的LDL受體結合直接相關。
②LDL通過途徑①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進入靶細胞,形成網(wǎng)格蛋白包被的囊泡,經(jīng)過脫包被作用后與胞內體(膜包裹的囊泡結構)融合。由于胞內體內部酸性較強,LDL與受體分離,胞內體以出芽的方式形成含有受體的小囊泡,通過途徑②回到細胞膜被重新利用。含有LDL的胞內體通過途徑③(方框示意):途徑③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加胞內游離膽固醇的含量。
(2)當細胞中的膽固醇含量過高時,會抑制LDL受體基因表達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從而使游離膽固醇的含量維持在正常水平。
(3)如圖為不同溫度下膽固醇對人工膜(人工合成的脂質膜)微粘度(與流動性負相關)影響的曲線。據(jù)圖分析膽固醇對膜流動性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你是高血脂患者,有人說要禁止攝入脂質食物,對此你認為是否合理?請您給出高血脂患者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