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圖是用同位素35S、32P分別標記噬菌體蛋白質、DNA,并與細菌混合培養(yǎng)、離心過程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用35S標記噬菌體蛋白質,離心后沉淀物放射性很高,上清液放射性低
B、用32P標記噬菌體DNA,離心后上清液中可能有放射性
C、用35S標記噬菌體蛋白質,離心后上清液繼續(xù)培養(yǎng),放射性增強
D、用32P標記噬菌體DNA,離心后沉淀物繼續(xù)培養(yǎng),放射性增強
考點: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專題:
分析:噬菌體侵染細菌過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體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體的DNA;原料:細菌的化學成分)→組裝→釋放.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結論:DNA是遺傳物質.
解答: 解:A、用35S標記噬菌體蛋白質,離心后蛋白質分布到上清液中,所以沉淀物放射性很低,上清液放射性高,故A錯誤;
B、用32P標記噬菌體DNA,噬菌體侵染細菌時,DNA進入細菌,離心隨細菌到沉淀物中,但若培養(yǎng)的時間過長,細菌裂解,子代噬菌體釋放,也會導致上清液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故B正確;
C、用35S標記噬菌體蛋白質,離心后蛋白質分布到上清液中,細菌分布到沉淀物中,上清液繼續(xù)培養(yǎng),放射性仍然很低,故C錯誤;
D、用32P標記噬菌體DNA,噬菌體侵染細菌時,DNA進入細菌,離心隨細菌到沉淀物中,離心后沉淀物繼續(xù)培養(yǎng),細菌裂解,子代噬菌體釋放,導致放射性減少,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意在考查考生識圖能力和識記能力;能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在聯(lián)系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對生物學問題作出準確的判斷和得出正確的結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已知A、a是一對等位基因.如圖中①~③分別表示某種動物存在地理隔離的3個不同的種群A基因頻率的變化情況,3個種群的初始個體數(shù)依次為26,260和2600.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種群越小,基因的喪失對該基因頻率的影響越小
B、②在125代時aa個體約占總數(shù)的25%
C、150代后3個種群之間可能出現(xiàn)生殖隔離
D、隨種群代數(shù)的增加,A基因頻率均呈增加的趨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在探究生長素的極性運輸(生長素只能從形態(tài)學上端向形態(tài)學下端運輸)實驗中,某同學設計了甲、乙兩組實驗,如下圖所示,甲組實驗選擇帶芽的柳樹枝條進行扦插,乙組實驗選擇小麥的胚芽鞘,供應塊瓊脂中含有生長素,接受塊瓊脂中沒有生長素.請分析回答:
(1)甲組實驗中,扦插的枝條帶有3~4個芽的原因是
 
.在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下,正插的柳樹枝條生根成活,倒插的柳樹枝條逐漸枯萎,偶爾有一倒插的枝條存活,生根的部位可能是圖中
 
(用字母表示),根的生長方向是
 

(2)預測乙組實驗中,胚芽鞘M、N的生長情況分別是
 
 

(3)乙組實驗能否證明生長素只能從胚芽鞘的形態(tài)學上端向形態(tài)學下端運輸?
 
.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馬鈴薯植株凈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與溫度、CO2濃度的關系如圖所示,a曲線對應CO2濃度為1.22%,b曲線對應CO2濃度為0.03%,正確的說法是( 。
A、環(huán)境溫度為30℃,最有利于提高馬鈴薯的產量
B、馬鈴薯凈光合速率逐漸增加時,呼吸速率不斷下降
C、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與環(huán)境中CO2的濃度有關
D、溫度同時影響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用某種酶進行有關實驗的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該酶的最適催化溫度為30℃
B、圖2和圖4能說明該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
C、由圖4實驗結果可知酶具有高效性
D、由實驗結果可知酶具有專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探索遺傳物質的過程是漫長的,直到20世紀初期,人們仍普遍認為蛋白質是遺傳物質,當時人們的判斷理由不包含(  )
A、蛋白質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物質
B、不同生物的蛋白質在結構上存在差異
C、蛋白質與生物的性狀密切相關
D、蛋白質中氨基酸的排列順序變化多端可以貯存大量遺傳信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各取10%的無菌葡萄糖溶液100mL,加入等量的酵母菌液,混勻、密封,按下圖裝置進行實驗.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相同的時間內,甲乙兩裝置中的酵母菌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相同
B、相同的時間內,甲乙兩裝置中的酵母菌消耗等量的葡萄糖
C、甲乙兩裝置產生等量的CaCO3沉淀,酵母菌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
D、酵母菌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甲裝置產生的CaCO3沉淀是乙裝置的3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遺傳和變異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不攜帶遺傳病基因的個體不會患遺傳病
B、同胞兄妹的遺傳差異與父母基因重組有關
C、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都可能產生可遺傳的變異
D、基因突變可以發(fā)生在生物個體發(fā)育的任何時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回答關于“生命的物質變化與能量轉換”方面的問題
下面是有關植物代謝活動的簡圖.圖1表示葉肉細胞內兩個重要生理過程中C、H、O的變化.

(1)圖1中甲、乙生理過程所發(fā)生的場所分別是
 
、
 

(2)圖1甲過程中,B在
 
部位內被消耗;乙過程中,A被利用發(fā)生在圖中的
 
過程中.
(3)將番茄裝在密閉容器中,一直給予適宜溫度和光照.通入14CO2,當反應時為0.5s時,14C出現(xiàn)在三碳化合物中;反應時間為5s時,14C出現(xiàn)在糖類中.該實驗是通過控制
 
(條件)來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轉移路徑,該實驗運用了
 
技術.若改變某實驗條件發(fā)現(xiàn)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快速升高,此時改變的實驗條件最可能是
 

【圖2表示某科研小組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變化情況,設計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構成的小室(如圖2-A所示).
(4)將該裝置放在自然環(huán)境下,測定夏季一晝夜小室內植物氧氣釋放速率的變化,得到如圖2-B所示曲線.裝置刻度管中的液滴移到最右點是在一天中的
 
點.
(5)在實驗過程中的某段光照時間內,記錄液滴的移動,獲得以下數(shù)據(jù):
每隔20分鐘記錄一次刻度數(shù)據(jù)
--------- 24 29 32 34 --------
該組實驗數(shù)據(jù)是在B曲線的
 
段獲得的.與b點相比,a點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如果要測定該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該如何設置對照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