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題目】華北某地區(qū)經常出現蘋果小葉病,有人認為是土壤中缺Zn引起的,有人認為是土壤中缺Mg引起的。現有如下材料,請你完成下列實驗,證實上面的猜測哪個正確。

1)材料用具:三十株長勢相同的蘋果幼苗、蒸餾水、含有植物必需元素的各種化合物。

2)實驗原理:任何一種必需元素在植物體內都有一定的作用,一旦缺乏,就會表現出相應的癥狀。根據全素培養(yǎng)液和相應的缺Zn、缺Mg的培養(yǎng)液對蘋果生長發(fā)育影響的比較,判斷小葉病的病因。

3)方法步驟:

①首先配制全素培養(yǎng)液、相應的缺Zn培養(yǎng)液和________培養(yǎng)液,分別放入三個培養(yǎng)缸并編號為A、BC。

②將植株幼苗均分為三組,分別培養(yǎng)在上述三種培養(yǎng)液中。

③放在適宜的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觀察蘋果幼苗的生長發(fā)育狀況。

4)結果預測和

________缸內的蘋果幼苗正常生長。

②若B缸內蘋果幼苗表現出小葉病,而C缸中的沒有,則說明蘋果小葉病是缺________引起的;若C缸內蘋果幼苗表現出小葉病,而B缸內的沒有,則說明蘋果小葉病是由缺________引起的;若B、C兩缸內的幼苗都表現為小葉病,則說明蘋果小葉病是由缺________引起的;若B、C兩缸都不表現為小葉病,則說明蘋果小葉病________

5)若實驗證明蘋果小葉病是由于缺Zn引起的,從科學研究的嚴謹角度出發(fā),還應增加的實驗步驟是:在缺Zn的完全培養(yǎng)液B中加入一定量的含Zn的無機鹽,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的實驗結果是________。

【答案】①缺Mg A Zn Mg ZnMg 與缺Zn和缺Mg都無關 一段時間后小葉病消失,幼苗恢復正常生長

【解析】

分析題文描述可知:該實驗目的是探究蘋果小葉病的形成原因,自變量是培養(yǎng)液中是否含有Zn元素和是否含有Mg元素,因變量是蘋果幼苗的生長發(fā)育狀況,其它對實驗結果有影響的因素均為無關變量,應控制相同且適宜?梢姡緦嶒灥乃悸肥牵哼\用對照實驗的原則,將三十株長勢相同的蘋果幼苗均分為三組,分別放入全素營養(yǎng)液、缺Zn的培養(yǎng)液和缺Mg的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依據觀察到的蘋果幼苗的生長發(fā)育狀況進行合理的分析和預測。

(3)由題意可知:該實驗的自變量是培養(yǎng)液中否含有Zn元素和是否含有Mg元素,依據對照實驗的原則,方法步驟中的①應配制全素培養(yǎng)液、相應的缺Zn培養(yǎng)液和相應的缺Mg培養(yǎng)液。

(4) 因該實驗為探究性實驗,其結論是未知的,預測時,從可能的情況入手加以討論。該實驗可能的結果有4種:蘋果小葉病是缺Zn引起的;蘋果小葉病是缺Mg引起的;蘋果小葉病是缺ZnMg引起的;蘋果小葉病與缺Zn和缺Mg都無關。具體的結果預測和分析如下:

A缸內放入的是完全營養(yǎng)液,因此A缸內的蘋果幼苗正常生長。

B缸內放入的是相應的缺Zn培養(yǎng)液,C缸內放入的是相應的缺Mg培養(yǎng)液。若B缸內蘋果幼苗表現出小葉病,而C缸中的沒有,則說明蘋果小葉病是缺Zn引起的;若C缸內蘋果幼苗表現出小葉病,而B缸沒有,則說明蘋果小葉病是由缺Mg引起的;若B、C兩缸內的幼苗都表現為小葉病,則說明蘋果小葉病是由缺ZnMg引起的;若B、C兩缸都不表現為小葉病,則說明蘋果小葉病與缺Zn和缺Mg都無關。

(5) 若實驗證明蘋果小葉病是由于缺Zn引起的,從科學研究的嚴謹角度出發(fā),還應增加的實驗步驟是:在缺Zn的完全培養(yǎng)液B中加入一定量的含Zn的無機鹽,觀察缺素癥狀是否消失。如果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蘋果小葉病消失,幼苗恢復正常生長,則說明蘋果小葉病是由于缺Zn引起的。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細胞膜對物質進出細胞的控制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①細胞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可以從外界進入細胞  ②細胞產生的代謝廢物也要排出細胞 

③細胞內的核酸等重要成分不會流出細胞  ④環(huán)境中一切有害的物質都不能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為了研究果蠅翅型的遺傳機制,進行了如下實驗:一只長翅果蠅和一只殘翅果蠅雜交,取得受精卵。如果受精卵在25℃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子一代全是長翅,子二代(A)出現長翅和殘翅兩種性狀,且比例為31;如果受精卵在35℃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子一代和子二代(B)全是殘翅。

1)果蠅翅型的顯性性狀是_________,是由______________決定的。

2)子二代(A)中的長翅果蠅自由交配,受精卵在25℃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子三代中長翅和殘翅果蠅的比例大約是_______,其中長翅果蠅中純合子的比例為_________。

3)為了確定子二代(B)中某只果蠅的基因型,甲、乙兩位同學的設計如下

甲:取子二代(B)中一只殘翅異性果蠅和其交配,受精卵在25℃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觀察后代的性狀分離比。

乙:取子二代(A)中一只殘翅異性果蠅和其交配,受精卵在25℃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觀察后代的性狀分離比。

比較甲乙同學實驗設計的優(yōu)劣,并陳述理由。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科研人員進行了重構次級卵母細胞的動物研究,方法是將分別來自兩個不同個體的次級卵母細胞和極體融合,重組形成健康的生殖細胞,該技術為線粒體DNA異常的女性患者生下健康的孩子提供了可能,下列重組形成健康的次級卵母細胞的正確方法是(

A.正常個體的次級卵母細胞去除線粒體后移植入異常個體減數第二次分裂產生的極體

B.正常個體的次級卵母細胞去除染色體后移植入異常個體減數第一次分裂產生的極體

C.異常個體的次級卵母細胞去除染色體后移植入正常個體減數第二次分裂產生的極體

D.異常個體的次級卵母細胞去除線粒體后移植入正常個體減數第一次分裂產生的極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果蠅受精卵細胞周期的敘述,正確的是(

A.間隙期細胞核內進行RNA和蛋白質的合成

B.合成期發(fā)生DNA的復制使染色體數目加倍

C.前期發(fā)生同源染色體配對形成4個四分體

D.中期染色體的顯微攝影圖可用于制作染色體組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脂質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膽固醇是構成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

B.脂質具有促進哺乳動物生殖細胞的形成等生物學功能

C.使用蘇丹染液染色,可使脂肪呈現橘黃色

D.脂肪氧化分解提供的能量比等質量糖類多,是主要能源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森林土壤濕潤、有機質豐富,棲居著各種各樣的土壤生物。下列有關調查實驗描述錯誤的是(

A.調查土壤中小動物的豐富度可采用記名計算法進行統計

B.估算土壤中硝化細菌的種群密度可采用抽樣檢測法

C.一段時間內,持續(xù)調查土壤中兩種小動物的種群密度即可確定二者的種間關系

D.若某土壤動物進入冬天時,數量減少,并不能說明該種群的年齡結構為衰退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當一個群落與其生存的環(huán)境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群落內部往往會發(fā)生周期性變化。某科研團隊在一定的自然區(qū)域研究了一個以多年生灌木——帚石楠為優(yōu)勢種的灌叢群落,其變化周期可分為4個時期:

先鋒植物定居期:帚石楠開始定居和早期生長,同時還有其他植物的生長,約6~10年。

建成期:帚石楠生長最為繁盛、覆蓋率最大,只有少數其他植物可伴生,約7~15年。

成熟期:帚石楠的生活力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灌叢的冠層開始出現裂隙,其他植物如地衣、苔蘚等逐漸增多,約14 ~25年。

衰退期:帚石楠枯死,地衣和苔蘚成為主要植物,約20~30年。從此再開始一個新的周期。

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在用樣方法調查帚石楠的種群密度時,取樣的關鍵是要做到______,其目的是_____。

2)灌叢中的植被呈明顯的斑塊狀分布,這體現了群落的____________結構。

3)從種間關系的角度考慮,地衣和苔蘚在建成期較少,而在衰退期成為優(yōu)勢種的原因是_________。

4)周期性變化是群落內動態(tài)的、一次次的重復發(fā)生,而非群落演替。因為群落演替是指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薇甘菊原產于中南美洲,后來入侵我國,它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長迅速,致使許多植物被其覆蓋后因缺少陽光而死亡。薇甘菊入侵某生態(tài)系統后植物種類數及碳儲量變化如表所示:

未被入侵時期

輕微入侵時期

重度入侵時期

種類(種)

150

121

69

碳儲量(噸/公頃)

植被

562

509

435

凋落物

20

35

54

土壤

1619

1432

1177

1)薇甘菊入侵后導致植物群落的豐富度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生態(tài)系統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將逐漸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2)田野菟絲子的莖纏繞在薇甘菊植株上,莖上即可形成吸器吸收薇甘菊植株中的營養(yǎng)物質。田野菟絲子與薇甘菊之間存在_______關系,可利用田野菟絲子控制薇甘菊數量。

3)關于薇甘菊的成功入侵,研究者認為,這是由于入侵種群在遷入新環(huán)境后發(fā)生適應性變化,把原來用于防御原產地天敵的能量投入到生長和繁殖中。為驗證該假設,研究者將薇甘菊入侵種群和對照種群種植在與入侵地氣候、土壤等條件相同的環(huán)境中,除草、治蟲,測定株高、分枝數和生物量。

①實驗中,對照種群應從___________獲取。

②若測定結果為薇甘菊入侵種群___________,則該結果支持上述假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