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20.下列變異中,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的是( 。
A.染色體中DNA的一個堿基對缺失
B.將人類胰島素基因與大腸桿菌DNA分子拼接,利用細菌發(fā)酵生產人類胰島素
C.果蠅第Ⅱ號染色體上的片段與Ⅲ號染色體上的片段發(fā)生交換
D.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交叉互換

分析 1、基因突變: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結構的改變.
2、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指細胞內一個或幾個染色體發(fā)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改變.
3、基因重組有自由組合和交叉互換兩類.前者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后者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四分體(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

解答 解:A、染色體中DNA的一個堿基對缺失,能引起基因結構的改變,屬于基因突變,A錯誤;
B、將人類胰島素基因與大腸桿菌DNA分子拼接,利用細菌發(fā)酵生產人類胰島素,利用的是基因工程技術,原理是基因重組,B錯誤;
C、果蠅第Ⅱ號染色體上的片段與Ⅲ號染色體上的片段發(fā)生交換,發(fā)生在非同源染色體之間,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C正確;
D、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交叉互換,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四分體時期,屬于基因重組,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相關知識,形成知識網絡.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胭脂紅是最常見的合成色素.某研究小組以蠶豆根尖為材料,探究不同濃度胭脂紅對細胞有絲分裂的影響,進行了如下實驗:
選取發(fā)芽程度相同的蠶豆種子若干,分為兩等份,在適宜條件下萌發(fā);然后用不同濃度的胭脂紅A、B溶液分別處理萌發(fā)的蠶豆種子根尖,處理24小時,洗凈,培養(yǎng)到根尖約5cm長;然后用卡諾氏液固定,并經過解離、漂洗、染色,制成臨時裝片,每個劑量組觀察300個細胞,觀察記錄發(fā)生染色體畸變的細胞個數,計算細胞中染色體畸變率(%),結果如表.
組別胭脂紅處理濃度(g/L)胭脂紅A處理
細胞中染色體畸變率(%)
胭脂紅B處理
細胞中染色體畸變率(%)
103.503.50
20.025.305.00
30.049.609.30
40.0613.0012.20
50.0813.9013.70
60.1014.6014.50
注:細胞中染色體畸變率(%)=(染色體發(fā)生畸變的細胞個數/300)×100%
請回答:
(1)卡諾氏液起到固定細胞形態(tài)的作用;
(2)每個劑量組觀察的300個細胞應處于細胞周期的分裂期(或:分裂中期);
(3)通過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從第1組可以看出,染色體畸變不僅發(fā)生在人為因素下,也可以發(fā)生在自然狀態(tài)下;
(4)從1-6組看,染色體畸變率隨著胭脂紅處理濃度增加而增大;
(5)從胭脂紅A、胭脂紅B的實驗處理比較來看,胭脂紅A誘導染色體畸變率高于胭脂紅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為某雄性動物(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不同細胞分裂方式的示意圖,據圖回答:
(1)A圖表示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
(2)B圖表示細胞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
(3)A圖分裂結果產生的是體細胞,B圖分裂結果產生的是精細胞.
(4)由上圖可推知,該雄性動物正常體細胞含有2個染色體組,是二倍體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在下列四種化合物的化學組成中,“○”中所對應的含義是( 。
A.①-腺苷B.②-腺嘌呤
C.③-腺嘌呤D.④-腺嘌呤脫氧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提取出的含雜質少的DNA應是(  )
A.白色塊狀B.黃色絲狀C.黃色塊狀D.白色絲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表是有機物從植物傳遞到植食性動物鱗翅目幼蟲過程中能量流動的情況,根據表中數據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
項目被鱗翅目幼蟲吃掉的植物鱗翅目幼蟲糞便含有的能量鱗翅目幼蟲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鱗翅目幼蟲生長的能量
能量(J)419209.5146.662.9
A.從植物流入鱗翅目幼蟲的能量是419J
B.食物中的能量有約15%用于幼蟲自身的生長
C.鱗翅目幼蟲從第一營養(yǎng)級獲取的能量有一部分以呼吸作用中熱能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流動是不可循環(huán)的
D.鱗翅目幼蟲攝入419 J的能量,第一營養(yǎng)級至少需同化1047.5 J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分子發(fā)動機,又名分子馬達,是分布于細胞內部或細胞表面的一類蛋白質,如RNA聚合酶、肌球蛋白等,它能利用化學能進行機械做功,從而使自身或與其結合的分子產生運動.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分子馬達”運動所需的能量由ATP提供
B.RNA聚合酶是沿RNA模板移動的“分子馬達”
C.“分子馬達”的基本組成單位中可能含多個氨基
D.細胞內“分子馬達”的合成需要經過轉錄和翻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某同學以新鮮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為材料,經不同處理和染色劑染色,用高倍顯微鏡觀察.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經蘇丹Ⅳ染色,可觀察到紅色顆粒狀的蛋白質
B.經吡羅紅甲基綠染色,可觀察到綠色的細胞質
C.不需要染色劑染色即可觀察到細胞內的液泡
D.經健那綠染色,可觀察到藍綠色的線粒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1)與動物細胞相比,該細胞特有的細胞結構是[2]細胞壁、[14]液泡和[4]葉綠體.
(2)與能量轉換有密切關系的細胞器是[11]線粒體和[4]葉綠體.
(3)蛋白質合成的主要場所是[15]核糖體,蛋白質的運輸通道是[12]內質網,蛋白質的加工和包裝場所是[5]高爾基體.
(4)該細胞中具有單膜結構的細胞器有[12]內質網、[5]高爾基體、[14]液泡.具有雙層膜的細胞器有[11]線粒體、[4]葉綠體.
(5)圖中[5]高爾基體是動植物細胞中都有,且在植物細胞中還有另一種功能,即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而在動物細胞中的作用是與分泌物形成有關.
(6)此圖若為根尖分生區(qū)細胞,不應該有的結構是[4]葉綠體和[14]液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