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調查人群中白化病的發(fā)病率時,在患者家系中多調查幾代以減小實驗誤差 | |
B. | 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時,通過做預實驗以有效減小實驗誤差 | |
C. | 振蕩式酵母菌在培養(yǎng)液中分布均勻后,再用滴管吸培養(yǎng)液,然后放蓋玻片以減小實驗誤差 | |
D. | 調查某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時,關鍵要做到隨機取樣,目的是減小實驗誤差 |
分析 1、調查人群中白化病的發(fā)病率應在普通人群中調查,調查遺傳方式在患病家系中調查.
2、預實驗是在正式實驗之前,用標準物質或只用少量樣品進行實驗,以便摸出最佳的實驗條件,為正式實驗打下基礎.
3、培養(yǎng)過程中,酵母菌可能會沉在試管底部,如果取樣取的是試管底部,實驗數據則會偏大,如果取樣取的是試管上部,則實驗數據則會偏小,因此制片前要輕輕震蕩試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勻.
解答 解:A、調查人群中白化病的發(fā)病率時,應在某個自然人群中隨機調查,A錯誤;
B、預實驗吋摸索出最佳的實驗條件,可檢驗實驗設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減少人力、物力的浪費,B錯誤;
C、探究培養(yǎng)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實驗中,應先將蓋玻片放計數室上,振蕩使酵母菌在培養(yǎng)液中分布均勻,再用吸管吸取培養(yǎng)液,滴于蓋玻片邊緣,讓培養(yǎng)液自行滲入,以減小實驗誤差,C錯誤;
D、調查某雙子葉植物的種群密度時,關鍵要做到隨機取樣,目的是減小實驗誤差,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調查人類遺傳病、探究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對扦插枝條生根的作用、探究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探究種群密度,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的細節(jié)較多,如實驗的原理、實驗采用的方法、實驗步驟等,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注意積累.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上述實驗過程能證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 |
B. | 細菌與噬菌體屬于寄生關系,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后,外殼留在細菌外面 | |
C. | 35S分布在噬菌體的外殼上,攪拌后,位于上淸液中 | |
D. | 沉淀物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與②過程中攪拌是否充分有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圓眼、長翅為顯性性狀 | |
B. | 決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 |
C. | 雌性子代中可能存在與性別有的致死現象 | |
D. | 子代圓眼殘翅雌果蠅中雜合子占$\frac{2}{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性狀 | 黑色斑紋 | 灰色斑紋 | 無斑紋 |
數目 | 91 | 85 | 17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組別 | 疫苗注射量 | 實驗魚數 | 死亡魚數 | 死亡率 | 免疫保護率 |
1 | 10μg | 20尾 | 0尾 | 0 | 100% |
2 | 30μg | 20尾 | 0尾 | 0 | 100% |
3 | 60μg | 20尾 | 1尾 | 5% | 95% |
空載體 | 30μg | 20尾 | 6尾 | 30% | 70% |
對照 | 0 | 20尾 | 20尾 | 100% | 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可以通過在待測組織樣液中滴加3滴蘇丹Ⅲ染液來鑒定組織中的脂肪 | |
B. | 需氧型生物細胞產生ATP的場所為細胞質基質與線粒體,前者完成有氧呼吸的Ⅰ階段,后者完成Ⅱ和Ⅲ階段 | |
C. | 當肌肉組織吸收的O2與放出的CO2量相等時,只進行有氧呼吸 | |
D. | 調查白化病的發(fā)病率時需要在人群中調查多個患者家系以減少實驗誤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光照階段 | |||||||
時間 | 8:00 | 9:00 | 10:00 | 11:00 | 12:00~24:00 | ||
CO2濃度(μL/L) | 660 | 420 | 300 | 180 | 180 | ||
黑暗階段 | |||||||
時間 | 1:00 | 2:00 | 3:00 | 4:00 | 5:00 | 6:00 | 7:00 |
CO2濃度(μL/L) | 270 | 360 | 450 | 520 | 570 | 610 | 64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