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薩頓假說和摩爾根果蠅雜交實驗應用了類比推理法 | |
B. | 赫爾希等人用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 |
C. | 摩爾根通過果蠅雜交實驗證明了遺傳因子在染色體上,并將遺傳因子命名為基因 | |
D. | 克里克最先預見了遺傳信息傳遞的一般規(guī)律,并將其命名為中心法則 |
分析 1、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
2、薩頓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體的假說,摩爾根運用假說演繹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
3、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則:(1)遺傳信息可以從DNA流向DNA,即DNA的復制;(2)遺傳信息可以從DNA流向RNA,進而流向蛋白質,即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后來中心法則又補充了遺傳信息從RNA流向RNA以及從RNA流向DNA兩條途徑.
解答 解:A、薩頓提出假說運用了類比推理法,而摩爾根果蠅雜交實驗應用了假說演繹法,A錯誤;
B、赫爾希等人用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但沒有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B錯誤;
C、摩爾根通過果蠅雜交實驗證明了遺傳因子在染色體上,但沒有將遺傳因子命名為基因,C錯誤;
D、克里克最先預見了遺傳信息傳遞的一般規(guī)律,并將其命名為中心法則,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人類遺傳物質的探究歷程、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心法則等知識,要求考生識記人類探索遺傳物質的歷程,掌握不同時期不同科學家采用的方法及得出的實驗結論,能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中①過程釋放的能量均暫時儲存在ATP中 | |
B. | 圖中①過程產生的[H]為還原型輔酶Ⅱ | |
C. | 若圖中②過程發(fā)生在線粒體中,則該過程可能不是呼吸作用的最后階段 | |
D. | 在整個細胞呼吸過程中,圖中②過程釋放的能量最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去掉一部分籽粒,一段時間后旗葉的光合速率會下降 | |
B. | 為小麥旗葉提供14CO2,籽粒中的淀粉并不都含14C | |
C. | 與同株其它葉片相比,限制旗葉光合速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可能是CO2濃度 | |
D. | 旗葉一晝夜內有機物的增加量就是其凈光合作用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若X表示某植物細胞原生質層長度,Y表示細胞長度,則此時細胞液濃度小于外界溶液濃度 | |
B. | X:Y的比值可表示某胚芽鞘尖端水平放置在太空艙一段時間后,遠地側與近地側生長素濃度的比值 | |
C. | 若X表示某生物所含嘌呤數,Y表示嘧啶數,則此生物一定不是噬菌體 | |
D. | 若X表示某細胞第一次測量時目鏡測微尺格數,Y表示第二次測量時的格數,則此時顯微鏡視野變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短肢 | 正常肢 | |
F1 | 0 | 85 |
F2 | 79 | 24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將裝片在酒精燈上加熱后,再觀察細胞質壁分離現象 | |
B. | 細胞處于一定濃度的蔗糖溶液中即可發(fā)生質壁分離 | |
C. | 植物細胞吸水過多會漲破 | |
D. | 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復原后,仍具有正常生理功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a 是機體調節(jié)內分泌活動的樞紐 | |
B. | c 具有感受刺激和傳導興奮的功能,但不具有分泌功能 | |
C. | a、b、c 中,c 對內環(huán)境隱態(tài)的維持影響最小 | |
D. | a 與c 兩者的分泌物可對某一生理活動起促進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反光鏡未調節(jié)好 | B. | 顯微鏡物鏡損壞 | ||
C. | 細準焦螺旋未調節(jié)好 | D. | 標本切的厚薄不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