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2.某地區(qū)經常出現(xiàn)蘋果小葉病,有人認為是土壤中缺鋅引起的,有人認為是土壤中缺鎂引起的.現(xiàn)有如下材料,請你完成下列實驗,證實上面的猜測哪個正確.
(1)材料用具:三株長勢相同的蘋果幼苗、蒸餾水、含有植物必需元素的各種化合物.
(2)實驗原理:任何一種必需元素在植物體內都有一定的作用,一旦缺乏,就會表現(xiàn)出相應的癥狀.根據(jù)全素培養(yǎng)液和相應缺鋅、缺鎂的培養(yǎng)液對蘋果生長發(fā)育的比較,判斷小葉病的病因.(注:全素培養(yǎng)液是指含有植物生長所需全部必需元素的培養(yǎng)液,缺鋅、缺鎂的培養(yǎng)液是除鋅、鎂元素外其他必需元素齊全的培養(yǎng)液)
(3)方法步驟:
①首先配制全素培養(yǎng)液、缺鋅培養(yǎng)液和缺鎂培養(yǎng)液,分別放入三個培養(yǎng)缸并編號為A、B、C.
②將三株蘋果幼苗分別培養(yǎng)在上述三種培養(yǎng)液中.
③放在適宜的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觀察蘋果幼苗的生長發(fā)育狀況.
(4)結果預測和分析:
①A缸內的蘋果幼苗正常生長.
②若B缸內蘋果幼苗表現(xiàn)出小葉病,而C缸沒有,則說明蘋果小葉病是由缺鋅引起的;若C缸內蘋果幼苗表現(xiàn)出小葉病,而B缸沒有,則說明蘋果小葉病是由缺鎂引起的;若B、C兩缸內的幼苗都不表現(xiàn)為小葉病,則說明蘋果小葉病與缺鋅和缺鎂都無關;
(5)若實驗證明蘋果小葉病是由缺鋅引起的,從科學研究的嚴謹角度出發(fā),還應增加的實驗步驟是:在缺鋅的完全培養(yǎng)液B中加入一定量的含鋅的無機鹽(放在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觀察蘋果幼苗的生長發(fā)育狀況.一段時間后小葉病消失,幼苗恢復正常生長).

分析 該實驗為探究性實驗,實驗的自變量是培養(yǎng)液中礦質元素的不同,因變量是蘋果幼苗生長發(fā)育狀況,設計實驗時,利用全素培養(yǎng)液作為對照,設置缺鋅和缺鎂的培養(yǎng)液為實驗組,其他培養(yǎng)條件都相同,通過比較蘋果幼苗的生長發(fā)育狀況即可得出結論;探究實驗的結果和結論是開放的,要根據(jù)所學習的理論知識正確預測所有可能的實驗結果并得出相應的實驗結果.

解答 解:(3)①由實驗目的分析出實驗的自變量是培養(yǎng)液中否含有鋅元素和是否含有鎂元素,實驗還應遵循對照原則,因此實驗分為三組,一組是全營養(yǎng)液作為對照,一組是缺鋅的營養(yǎng)液,一組是缺鎂的營養(yǎng)液.
(4)結果預測和分析:
①A缸是完全營養(yǎng)液,因此A中的蘋果幼苗長成生長.
②如果蘋果小葉病是由缺鋅引起的,則B缸內蘋果幼苗表現(xiàn)出小葉病,而C缸沒有小葉��;如果蘋果小葉病是由缺鎂引起的,則C缸內蘋果幼苗表現(xiàn)出小葉病,而B缸沒有小葉�。绻O果小葉病與缺鋅和缺鎂都無關,則B、C兩缸內幼苗與A相同,都不表現(xiàn)為小葉�。�
(5)由題意可知,該實驗的目的是證明蘋果小葉病是由缺鋅引起的,還應增加一組實驗,在完全培養(yǎng)液B中加入一定量的含鋅的無機鹽,觀察蘋果幼苗的小葉病是否恢復正常,若恢復正常,說明蘋果小葉病確實是由于缺鋅引起的.
故答案為:
(3)①缺鎂 
(4)①A�、谔O果小葉病是由缺鋅引起的 蘋果小葉病是由缺鎂引起的 蘋果小葉病與缺鋅和缺鎂都無關 
(5)在缺鋅的完全培養(yǎng)液B中加入一定量的含鋅的無機鹽(放在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觀察蘋果幼苗的生長發(fā)育狀況.一段時間后小葉病消失,幼苗恢復正常生長)

點評 本題的知識點是無機鹽的作用,分析題干信息明確實驗目的和實驗類型,從實驗目的分析出實驗的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及實驗組和對照組是解題的突破口,根據(jù)實驗的類型預期可能出現(xiàn)的實驗結果,并根據(jù)相應的實驗現(xiàn)象獲取結論是本題考查的重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關于細胞膜的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精子和卵細胞之間的識別和結合需要靠激素隨血液傳遞
B.動物細胞膜有保護作用
C.高等植物細胞之間通過胞間連絲相互連接,進行信息交流
D.細胞膜能夠完成信息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以下關于“同位素標記法”的說法,正確的是(  )
A.3H標記的尿苷提供給植物,一段時間后,只有分生區(qū)可檢測到放射性
B.用H218O澆灌植物一段時間后,可在 O2中可檢測到放射性
C.15N標記某精原細胞的全部DNA,放入含14N的培養(yǎng)液中讓其完成一次減數(shù)分裂,則形成的精細胞中有50%是有放射性的
D.35S標記噬菌體的DNA,并以此侵染細菌,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在低溫雨雪冰凍天氣下,農作物細胞中自由水與結合水比值及農作物抗寒性都發(fā)生了相應變化,圖中能正確描述這種變化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西瓜含有大量的糖,常被用于還原糖的鑒定
B.通過對雙縮脲試劑B液進行稀釋可獲得斐林試劑乙液
C.蘇丹Ⅳ染液能將脂肪顆粒染成紅色
D.脂肪鑒定中使用50%的酒精目的是提取花生子葉中的脂肪顆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果蠅是遺傳學實驗常用的材料,一對果蠅每代可以繁殖出許多后代.回答下列問題:
(1)已知紅眼對白眼為顯性.一只紅眼雌果蠅與一只紅眼雄果蠅雜交,F(xiàn)1白眼果蠅都是雄性.甲同學認為,果蠅眼色遺傳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乙同學認為,果蠅眼色遺傳不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你贊成誰的觀點?甲 (填“甲”或“乙”).
(2)已知控制棒眼(E)和圓眼(e)相對性狀的基因可能在常染色體上,也可能在X染色體上(Y染色體不含有相應基因).某同學做了兩組“棒眼果蠅×圓眼果蠅”雜交實驗,在得到F1以后,這兩組雜交實驗的親本及記錄每一組親本各自性別的資料不慎丟失.觀察發(fā)現(xiàn)F1雌果蠅都是棒眼,試完成以下推斷:
①若F1雄果蠅都是圓眼,則控制棒眼和圓眼相對性狀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
②若F1雄果蠅都是棒眼,則需繼續(xù)讓F1雌、雄果蠅相互交配,若F2中雌性都是棒眼果蠅,雄性棒眼:圓眼=1:1,則控制棒眼和圓眼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 若F2中棒眼:圓眼=3:1,且與性別無關,則控制棒眼和圓眼的基因在常染色體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植物芳香油可以從50多個科的植物中提取,不同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不同.請回答下列問題: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蒸餾、壓榨和萃取等.
(2)玫瑰精油是制作高級香水的主要成分,通常采用水中蒸餾法提取,也能采用此法從薄荷葉中提取薄荷油,理由因薄荷油與玫瑰精油的化學性質相似,都具有易揮發(fā)、難溶于水等性質.此法在提取的過程中,對收集到的液體冷卻后加入氯化鈉,其目的促使油水混合物分層.
(3)橘皮精油的提取常用壓榨法,在提取過程中,首先將柑橘皮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16~24h;為了使油水分離,還要分別加入相當于橘皮質量0.25%的NaHCO3和5%的Na2SO4
(4)常用萃取法從胡蘿卜中提取胡蘿卜素,萃取的效率主要取決于萃取劑的性質和使用量.提取過程中應避免明火加熱,宜采用水浴加熱,這是因為有機溶劑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熱容易引起燃燒、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如圖為果蠅性染色體結構簡圖.要判斷果蠅某伴性遺傳基因位于片段I上還是片段II上,現(xiàn)用一只表現(xiàn)型是隱性的雌蠅與一只表現(xiàn)型為顯性的雄性雜交,不考慮突變,若后代為①雌性為顯性,雄性為隱性;②雌性為隱性,雄性為顯性;③雌雄均為顯性,可推斷①、②、③三種情況下該基因分別位于(  )
A.I;I;IB.II-1;I;II-1C.II-1或 I;I;ID.II-1;II-1;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湖南株洲十八中高一下學期期中文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與有絲分裂相比,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最顯著的變化之一是( )

A、染色體移向細胞兩極 B、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

C、有紡錘體形成 D、著絲點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