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下圖是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及物質跨膜運輸示意圖,其中離子通道是一種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橫跨質膜的親水性通道,具有離子選擇性。請仔細觀察圖示回答有關問題。

(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質易透過生物膜,不溶于脂質的物質不易透過生物膜”這一事實。這證明組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                        。

(2)鯊魚體內(nèi)能積累大量的鹽,鹽分過高時就要及時將多余的鹽分排出體外,經(jīng)研究鯊魚體內(nèi)多余鹽分是經(jīng)②途徑排出被轉運的物質的,那么其跨膜運輸?shù)姆绞绞?u>            。

(3)對蟾蜍的離體心臟施加某種毒素后Ca2+吸收明顯減少,但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響,最可能的原因是該毒素抑制了心肌細胞膜上轉運Ca2+的[    ]                的活動。

(4)檉柳是泌鹽植物,葉子和嫩枝可以將吸收于植物體內(nèi)的鹽分排出,是強耐鹽植物。檉柳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是主動運輸還是被動運輸?請設計實驗加以證明。

①實驗步驟:

A.取甲、乙兩組生長發(fā)育相同的檉柳幼苗,放入適宜濃度的含有Ca2+、K+的溶液中。

B.甲組給予正常的呼吸條件,乙組                                        

C.一段時間后測定                                                    。

②實驗結論:

A.若兩組植株對Ca2+、K+的吸收速率相同,說明                                  ;

B.若                               ,說明                                   

 

【答案】

(16分,每空2分)(1)[甲]磷脂分子   (2)協(xié)助擴散(或被動運輸)   (3)[乙]載體蛋白     (4)①B.完全抑制有氧呼吸    C.兩組植株根系對Ca2+、K+的吸收速率

②A.檉柳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是被動運輸

B.若乙組吸收速率明顯小于甲組吸收速率; 檉柳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是主動運輸

【解析】(1)“脂溶性物質易透過生物膜,不溶于脂質的物質不易透過生 物膜”這一事實證明細胞膜組成成分中有脂質分子,結合圖示分析該物質應為[甲]磷脂分子。(2)②途徑是一個離子通道,鯊魚體內(nèi)多余鹽分可通過這種通道蛋白的協(xié)助由高濃度的細胞膜內(nèi)一側運輸?shù)降蜐舛燃毎ね獾囊粋龋虼似淇缒み\輸?shù)姆绞綉獮閰f(xié)助擴散(或被動運輸)。(3)主動運輸和被動運輸相比,前者需要消耗能量,后者不需消牦能量。本實驗可通過控制供能的多少來確定檉柳吸收無機鹽的方式。若兩組植株對Ca2+、K+的吸收速率相同,說明無機鹽的吸收不需消耗能量,應為被動運輸;若乙組吸收速率明顯小于甲組吸收速率,則說明檉柳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需要消耗能量,應為主動運輸。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43.(16分)下圖1為某生物體內(nèi)細胞模式圖的一部分,圖2中a—h為細胞器或細胞的某一結構。圖2中各結構放大比例不同。請據(jù)圖回答有關問題:

(1)圖2所示的a-h中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結構是        ,c結構上的⑥稱為        。研究表明,結構h的功能越復雜,其上        的種類和數(shù)量就越多。

(2)若圖1是漿細胞,分泌物稱為        ,與其它沒有分泌功能的細胞相比較,a-h中數(shù)目一定較多的細胞器是[   ]        。

(3)若圖1所示的細胞某時發(fā)生了圖2中的g現(xiàn)象,則該細肯定不具有圖2結構中的                    ,原因是                                           。

(4)科學家用差速離心法能夠分離各種細胞結構。分離動物細胞結構時必須首先破壞細胞膜,破壞細胞膜最簡便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廣東實驗中學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理綜(生物部分)(帶解析) 題型:綜合題

(16分)下圖是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及物質跨膜運輸示意圖,其中離子通道是一種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橫跨質膜的親水性通道,具有離子選擇性。請仔細觀察圖示回答有關問題。

(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質易透過生物膜,不溶于脂質的物質不易透過生物膜”這一事實。這證明組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                       。
(2)鯊魚體內(nèi)能積累大量的鹽,鹽分過高時就要及時將多余的鹽分排出體外,經(jīng)研究鯊魚體內(nèi)多余鹽分是經(jīng)②途徑排出被轉運的物質的,那么其跨膜運輸?shù)姆绞绞?u>           。
(3)對蟾蜍的離體心臟施加某種毒素后Ca2+吸收明顯減少,但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響,最可能的原因是該毒素抑制了心肌細胞膜上轉運Ca2+的[   ]               的活動。
(4)檉柳是泌鹽植物,葉子和嫩枝可以將吸收于植物體內(nèi)的鹽分排出,是強耐鹽植物。檉柳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是主動運輸還是被動運輸?請設計實驗加以證明。
①實驗步驟:
A.取甲、乙兩組生長發(fā)育相同的檉柳幼苗,放入適宜濃度的含有Ca2+、K+的溶液中。
B.甲組給予正常的呼吸條件,乙組                                        。
C.一段時間后測定                                                   
②實驗結論:
A.若兩組植株對Ca2+、K+的吸收速率相同,說明                                 ;
B.若                              ,說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廣州市普通高中畢業(yè)班綜合測試(二)理綜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16分)下圖是對有機廢棄物進行處理的一種方案,請回答問題:                                                    
(1)施用有機肥料有利于提高農(nóng)作物的產(chǎn)量,原因是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機肥料所產(chǎn)生的____使農(nóng)作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得到提高。
(2)從資源化、無害化角度分析,途徑②、③優(yōu)于④的原因足_________________。
(3)少量有機廢棄物排人河流,不會使河流中的生物種類和數(shù)量發(fā)生明顯變化.這說明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
(4)焚燒塑料垃圾所產(chǎn)生的二噁英會誘發(fā)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突變,導致正常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失控而變成癌細胞。
(5)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何種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土壤中尋找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從含有多種微生物的土壤中分離出這類微生物,需使用________________培養(yǎng)基。若利用DNA重組技術將降解塑料的基因導入某些土壤微生物(如:根瘤菌)中,則土壤中的塑料有望得到較快降解,該技術的核心是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此過程使用到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廣州市畢業(yè)班綜合測試(二)理綜生物試題 題型:綜合題

(16分)下圖是對有機廢棄物進行處理的一種方案,請回答問題:                                                       

(1)施用有機肥料有利于提高農(nóng)作物的產(chǎn)量,原因是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機肥料所產(chǎn)生的____使農(nóng)作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得到提高。

(2)從資源化、無害化角度分析,途徑②、③優(yōu)于④的原因足_________________。

(3)少量有機廢棄物排人河流,不會使河流中的生物種類和數(shù)量發(fā)生明顯變化.這說明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

(4)焚燒塑料垃圾所產(chǎn)生的二噁英會誘發(fā)_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突變,導致正常細胞的生長和分裂失控而變成癌細胞。

(5)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何種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土壤中尋找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從含有多種微生物的土壤中分離出這類微生物,需使用________________培養(yǎng)基。若利用DNA重組技術將降解塑料的基因導入某些土壤微生物(如:根瘤菌)中,則土壤中的塑料有望得到較快降解,該技術的核心是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此過程使用到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