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下圖是1845年至1935年的90年間,北美加拿大森林中猞猁和雪兔種群數(shù)量的變化曲線。據(jù)圖回答有關問題:
(1)雪兔的種群數(shù)量變化用字母________表示。
(2)雪兔的數(shù)量在一段時間內(nèi)能夠急劇增加的生物因素主要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所研究的1890——1935期間,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雪兔的K值為____左右。從圖中任意一時段看出,當雪兔種群達到K值后,猞猁種群的K值變化是______(答早于或晚于)雪兔的K值出現(xiàn)(注:不考慮其他生物因素)
(4)在該森林中,還分布有紅豆杉和某種鳥。紅豆杉的種子成熟后被這種鳥類吞食,果肉狀的假種皮被消化而種子隨糞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發(fā)生長。從種間關系看,鳥類與紅豆杉之間存在____ __關系。
(5)研究表明森林植物群落具有明顯的分層現(xiàn)象,森林植物的分層與_________有關。而植物的垂直結構又為動物創(chuàng)造了多樣的_______和________,導致群落中的動物也具有分層現(xiàn)象。
(共10分)
(1)A (2)天敵較少 食物較多 (3)60 晚于 (4)捕食和互利共生(2分)
(5)光照(光的利用) 食物 棲息地
【解析】
試題分析:(1)由圖A曲線的數(shù)量先上升或下降,故A是被捕食者,A是雪兔。
(2)雪兔的數(shù)量能急劇增加的原因主要有食物較多,天敵較少。
(3)由圖可知在1890-1935期間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雪兔的K值在60/千只左右,猞猁是捕食者其K值得出現(xiàn)晚于雪兔。
(4)紅豆杉種子被鳥類吞食,是捕食關系,而其真正的種子隨鳥類的糞便被播種,屬于互利共生關系。
(5)森林中植物的分層與光照有關,而動物的分層是因為食物和棲息空間不同。
考點:本題考查種群和群落相關知識,意在考察考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程度。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北京市東城區(qū)2004—200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教學目標檢測 高三生物 題型:04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