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如圖所示為某植物細胞在一個有絲分裂的細胞周期中核DNA含量的變化及各時期的分裂圖象,據(jù)圖分析回答:

(1)圖甲中細胞分裂的正確排序是32154
(2)圖2所示細胞處于細胞分裂的前期期,判斷理由:
①從染色體分析染色質螺旋化形成染色體,出現(xiàn)染色單體;②從細胞結構分析:核仁消失,紡錘體出現(xiàn),核膜尚未消失.
(3)c~d表示末期,它對應的分裂圖象是4.該時期參與分裂活動的細胞器高爾基體,線粒體.
(4)圖1是有絲分裂的中期,該期的主要變化是染色體以著絲點排列在赤道面的中央.圖中有6條染色體;12個DNA.

分析 分析曲線圖:ab為分裂間期,bc可以表示前期、中期和后期,cd表示末期.
分析細胞分裂圖:1是有絲分裂中期,2表示有絲分裂前期,3表示分裂間期,4表示有絲分裂末期,5表示有絲分裂后期.

解答 解:(1)由分析可知,圖甲中1是有絲分裂中期,2表示有絲分裂前期,3表示分裂間期,4表示有絲分裂末期,5表示有絲分裂后期,因此細胞分裂的正確排序是32154
(2)圖2所示細胞從染色體分析,染色質螺旋化形成染色體,出現(xiàn)染色單體;從細胞結構分析,核仁消失,紡錘體出現(xiàn),核膜尚未消失,因此該細胞處于細胞分裂的前期.
(3)c~d表示末期,它對應的分裂圖象是4.植物細胞的細胞壁的形成與高爾基體有關,并且整個細胞分裂過程中需要線粒體提供能量,因此該時期參與分裂活動的細胞器有高爾基體,線粒體.
(4)圖1是有絲分裂的中期,該期的主要變化是染色體以著絲點排列在赤道面的中央.圖中有6條染色體;12個DNA.
故答案為:
(1)32154
(2)前期    染色質螺旋化形成染色體,出現(xiàn)染色單體
核仁消失,紡錘體出現(xiàn)
(3)末期  4  高爾基體,線粒體
(4)染色體以著絲點排列在赤道面的中央    6     12

點評 本題結合曲線圖和細胞分裂圖,考查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及其變化規(guī)律、有絲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減數(shù)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能準確判斷圖中各細胞所處的時期,再結合所學的知識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鱒魚的眼球顏色和體表顏色分別由兩對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現(xiàn)以紅眼黃體鱒魚和黑眼黑體鱒魚為親本,進行雜交實驗,正交和反交結果相同.實驗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
(1)在鱒魚體表顏色性狀中,顯性性狀是黃體(或黃色).親本中的紅眼黃體鱒魚的基因型是aaBB.
(2)已知這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符合自由自合定律,理論上F2還應該出現(xiàn)紅眼黑體性狀的個體,但實際并未出現(xiàn),推測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本應該表現(xiàn)出該性狀,卻表現(xiàn)出黑眼黑體的性狀.
(3)為驗證(2)中的推測,用親本中的紅眼黃體個體分別與F2中黑眼黑體個體雜交,統(tǒng)計每一個雜交組合的后代性狀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個雜交組合的后代全部為紅眼黃體,則該推測成立.
(4)三倍體黑眼黃體鱒魚具有優(yōu)良的品質,但是由于三倍體鱒魚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魚苗均需重新育種.其不育的原因是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紊亂,難以產(chǎn)生正常配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對正常男、女體細胞和成熟生殖細胞中染色體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染色體在體細胞中成對存在B.染色體在成熟生殖細胞中成單存在
C.體細胞中含有23對同源染色體D.成熟生殖細胞中只有性染色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哪項不屬于生命系統(tǒng)的某一結構層次( 。
A.受精卵B.一滴池塘水
C.一粒玉米D.一個池塘中所有的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今年10月3日瑞典卡羅琳醫(yī)學院宣布,日本東京工業(yè)大學教授大隅良典因在細胞自噬研究方面的成就,獲得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大隅良典是奪得這項殊榮的第四個日本人.去年10月,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發(fā)現(xiàn)青蒿素治療瘧疾的新療法也榮獲此獎項.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y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關于他們的研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細胞自噬是指細胞在應對短暫的生存壓力時,可通過降解自身非必需成分或相對衰老的結構來提供營養(yǎng)和能量,從而維持生命.該過程和溶酶體有很大關系
B.相對于自噬,溶酶體對于外來病原體的降解過程可以稱為異噬.溶酶體是單層膜的細胞器,內(nèi)含大量堿性水解酶
C.屠呦呦,男,藥學家,中國中醫(y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他發(fā)現(xiàn)的青蒿素可用來治療瘧疾.瘧疾由瘧原蟲引起,該蟲營寄生生活,是一種單細胞原核生物
D.瘧疾俗稱“傷寒”,治療它的青蒿素就是從我們平時常吃的茼蒿中提取出來的.青蒿素能阻礙瘧原蟲的線粒體功能,“逼迫”瘧原蟲進行自噬,大量損失細胞質而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下列關于生物膜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可以溶于脂質的物質比不溶于脂質的物質更易通過細胞膜
B.對細胞膜的研究是從膜的通透性開始的
C.光學顯微鏡下不能看見細胞膜的結構
D.將脂質從動物細胞中提取出來,在空氣-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可以測得單分子層的面積為細胞表面積的2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1.為探究溫度對膜透性的影響,取質量和形態(tài)相同的兩塊馬鈴薯進行對照實驗,所得到的結果如表:
時間(h)
馬鈴薯塊在蒸餾水中質量改變百分比(%)
溫度
00.51.01.52.02.53.0
20℃0+5+7+9+12+14+16
40℃0+0.030-2-3-3.5-4
(1)本實驗的自變量是溫度
(2)在20℃下馬鈴薯塊質量增加,主要與細胞具有液泡(細胞器)有關
(3)在40℃時,隨著時間增加,馬鈴薯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膜的通透性增大、細胞內(nèi)容物外滲造成的.請完成下列實驗設計方案并回答問題:
實驗原理:隨膜的通透性增大,細胞內(nèi)容物外滲,會使外部溶液的電導度增大.溶液電導度的大小可以用電導儀進行檢測.電導儀非常靈敏,空氣中的CO2、溫度會影響測量結果.
實驗儀器與藥品:電導儀、恒溫水浴鍋、燒杯、量筒、洗瓶濾紙、蒸餾水.
假設:溫度升高膜的通透性增大
實驗步驟:
第一步:取4只相同的燒杯,分別加入10mL蒸餾水,編號為A、B、C、D;
第二步:取2塊質量為10g且形態(tài)相同的馬鈴薯塊用蒸餾水反復沖洗三次,用濾紙將水吸干,再分別放入A、B兩燒杯中,C、D兩燒杯作為對照;
第三步:將A和C兩燒杯置于20℃的恒溫水浴中;B和D兩燒杯置于50℃的恒溫水浴中;
第四步:1.5h后取出燒杯中的馬鈴薯,使燒杯中的溶液保持或恢復至20℃;
第五步:用電導儀分別測量溶液的電導度,并記錄結果.
結果預測:若實驗結果符合預期,則B燒杯中溶液電導度減去D燒杯中溶液電導度的值大于(大于  小于   等于)A燒杯中溶液電導度減去C燒杯中溶液電導度的值.
討論:實驗步驟中設計C、D組作為對照的目的是排除空氣中的CO2等因素干擾實驗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如圖表示葉綠素分子和血紅蛋白分子局部結構簡圖,據(jù)圖的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甲表示葉綠素分子,乙表示血紅蛋白分子
B.葉綠素分子和血紅蛋白分子中共有的化學元素是C、H、O、N
C.人體缺鐵會導致血紅蛋白合成不足,易發(fā)生缺鐵性貧血癥,植物缺鎂會影響光合作用的正常進行
D.由圖可看出細胞中的無機鹽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與有絲分裂相比,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最顯著的變化之一是( 。
A.染色體移向細胞兩級B.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
C.紡錘絲形成D.著絲點分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