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豆?jié){是深受中國百姓喜愛的飲品,但易變質,保質期較短?蒲腥藛T對變質豆?jié){中的腐敗細菌進行分離,并研究了乳酸鏈球菌素(多肽,天然食品防腐劑)對腐敗細菌的抑制效果,為生產(chǎn)豆?jié){時優(yōu)化保質方法提供依據(jù)。主要研究過程如下:
①豆?jié){變質處理:將2種市售豆?jié){A、B和自制豆?jié){在無菌操作臺上分別裝入已滅菌的250mL三角瓶中,密封、37℃條件下放置7d后,豆?jié){發(fā)生變質。
②腐敗細菌的初步分離和計數(shù):取變質的豆?jié){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到細菌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統(tǒng)計各培養(yǎng)基上菌落種類和數(shù)量。結果如表:
③比較乳酸鏈球菌素添加量對腐敗細菌的抑制效果:以自制的新鮮豆?jié){為材料,經(jīng)相應處理后,在37℃下放置35d后,統(tǒng)計豆?jié){中腐敗細菌數(shù)量,結果如圖:
(1)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消毒方法是__________,步驟②中培養(yǎng)基的滅菌方法是__________。
(2)步驟②中適宜采用的接種方法是_____________,固體培養(yǎng)基制備的步驟為________。培養(yǎng)中統(tǒng)計菌落種類和數(shù)量時要每隔24h觀察統(tǒng)計一次,直到各類菌落數(shù)目穩(wěn)定,以防止__________________。
(3)乳酸鏈球菌素是一種天然食品防腐劑,它是由34個氨基酸組成的多肽。步驟③結果表明,最能耐受乳酸鏈球菌素的細菌是_______,為有效防止豆?jié){腐敗,在生產(chǎn)中乳酸鏈球菌素的添加量應控制在________左右。
(4)與用抗生素防腐相比,使用乳酸鏈球菌素防腐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煮沸消毒法 高壓蒸汽滅菌法 稀釋涂布平板法 計算→稱量→溶化→滅菌→倒平板 因培養(yǎng)時間不足而導致遺漏菌落的種類和數(shù)目 S1 250mg.kg-1 食用后會被人體消化,不會改變人體腸道內正常菌群
【解析】
由題文描述可知:該題綜合考查學生對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yǎng)基、微生物的分離和計數(shù)等相關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以及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能力。
(1) 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用到煮沸消毒法。對培養(yǎng)基進行滅菌,常用高壓蒸汽滅菌法。
(2) 步驟②需要對“腐敗細菌進行的初步分離和計數(shù)”,因此適宜采用的接種方法稀釋涂布平板法。固體培養(yǎng)基制備的步驟為:計算→稱量→溶化→滅菌→倒平板。為了防止因培養(yǎng)時間不足而導致遺漏菌落的種類和數(shù)目,統(tǒng)計菌落的種類和數(shù)量時要每隔24h觀察統(tǒng)計一次,直到各類菌落數(shù)目穩(wěn)定為止。
(3) 分析曲線圖可知,隨著乳酸鏈球菌素添加量的增大,S1細菌數(shù)量的相對值最高,由此表明最能耐受乳酸鏈球菌素的細菌是S1。當乳酸鏈球菌素添加量為250mg.kg-1后,細菌數(shù)量的相對數(shù)值不再隨乳酸鏈球菌素添加量的增大而降低;可見,為有效防止豆?jié){腐敗,在生產(chǎn)中乳酸鏈球菌素的添加量應控制在250mg.kg-1左右。
(4) 乳酸鏈球菌素是一種由34個氨基酸組成的多肽,食用后會被人體消化,不會改變人體腸道內正常菌群,這正是使用乳酸鏈球菌素防腐比使用抗生素防腐的優(yōu)點所在。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若利用根瘤農(nóng)桿菌轉基因技術將抗蟲基因和抗除草劑基因轉入大豆,獲得若干轉基因植物(T0 代),從中選擇抗蟲抗除草劑的單株S1、S2 和S3 分別進行自交獲得T1 代,T1 代性狀表現(xiàn)如圖所示。已知目的基因能1次或多次插入并整合到受體細胞染色體上。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抗蟲對不抗蟲表現(xiàn)為完全顯性,抗除草劑對不抗除草劑表現(xiàn)為不完全顯性
B. 根瘤農(nóng)桿菌Ti質粒攜帶的抗蟲和抗除草劑基因分別插入到了S2的2條非同源染色體上,并正常表達
C. 若給S1 后代T1 植株噴施適量的除草劑,讓存活植株自交,得到的自交一代群體中不抗蟲抗除草劑的基因型頻率為 1/2
D. 若取S2 后代T1 純合抗蟲不抗除草劑與純合不抗蟲抗除草劑單株雜交,得到的子二代中抗蟲抗除草劑的純合子占 1/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部分生物能量流動圖解,①~④表示相關過程能量的流動量。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圖中體現(xiàn)出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所有組成成分
B. ①是流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
C. 圖中②-④/①-③的比值代表鼠→鷹的能量傳遞效率
D. ③和④分別是草和鼠同化量的一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某單基因遺傳病系譜圖,分析正確的是( )
A. 1號和4號肯定攜帶有該病的致病基因
B. 該病的遺傳方式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C. 6號和7號所生的女兒不會患該遺傳病
D. 3號和4號再生一個男孩正常的概率為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肉蓯蓉和大犀角是兩種耐高溫、干旱的綠色植物。下圖1、2分別為科研人員在某地7月份測定的兩種植物的凈光合速率、氣孔導度(即氣孔開放程度)的結果。請據(jù)圖回答:
(1)若將植物栽培于密閉容器中,并通入18O標記的O2,可在該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檢測到含18O的淀粉。請寫出18O最短的轉移途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頭表示,注明具體過程)。
(2)在圖1中的8:00-20:00,肉蓯蓉的凈光合速率大于大犀角,導致這種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出兩點)。
(3)由圖可知,12:00—14:00時大犀角凈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該時間段內肉蓯蓉的凈光合速率也有所下降,其下降的原因與大犀角凈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______(相同/不相同),判斷的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生物興趣小組調查了某塊果樹、草菇間種試驗田的基本成分和能量(單位:×107kJ)流動情況。請回答下列問題:
種類 | 基本成分 |
植物 | 果樹、草菇、雜草 |
動物 | 人、畜禽、灰雀、蝸牛、卷葉蛾、蝽象等 |
微生物 | 多種細菌和真菌 |
表 生態(tài)系統(tǒng)主要成分
(1)果樹和草菇間種有利于提高群落空間結構中___________結構的復雜性。與單種相比,間種可以增加果園生態(tài)系統(tǒng)的___________穩(wěn)定性。
(2)卷葉蛾和蝽象是果樹的主要害蟲之一,請寫出一種對果樹害蟲的生物防治方法:______________。
(3)第二營養(yǎng)級能夠從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獲得的能量最多為___________×107kJ。
(4)無論是單種還是間種,從能量流動角度分析,栽種密度過低導致產(chǎn)量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而栽種密度過高也會導致產(chǎn)量偏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需要合理密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一是某種二倍體動物的細胞分裂示意圖,三個細胞均來自同一動物個體;圖二是該生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細胞中染色體組數(shù)目變化的數(shù)學模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做該動物的染色體組型分析應以甲細胞為研究材料
B. 甲和乙分別含有2個和4個染色體組,都含有8條染色單體
C. 圖二中,m 代表的數(shù)值是2,b~c 段出現(xiàn)的原因是著絲粒被紡錘絲拉開
D. 圖二中,形成于a~b段某時期的一些核膜解體的殘片,在末期將聚集于染色質的周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表是對某生態(tài)系統(tǒng)營養(yǎng)級和能量流動情況的調查結果。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別表示不同的營養(yǎng)級,⑤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NP表示生物體貯存著的能量(NP=GP-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流動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⑤
B. 能量在初級消費者和次級消費者之間的傳遞效率約為5.5%
C. 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維持現(xiàn)在能量輸入、輸出水平,則有機物的總量會增多
D. ④營養(yǎng)級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殘留在自身的糞便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將甲、乙所示的裝置放在適溫條件下培養(yǎng)。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帶有刻度的玻璃管中的有色液滴的移動情況與時間的關系對應的曲線依次是(不考慮氣體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