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用含有35S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噬菌體即可得到被35S標記的噬菌體 | |
B. | 離心的結(jié)果,最可能是a的放射性很低、b的放射性很高 | |
C. | 該實驗過程可以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 | |
D. | 該實驗采用了同位素標記法 |
分析 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①研究著: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
②實驗材料:T2噬菌體和大腸桿菌等.
③實驗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
④實驗思路:S是蛋白質(zhì)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質(zhì)中幾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別標記DNA和蛋白質(zhì),直接單獨去觀察它們的作用.
⑤實驗過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體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體的DNA;原料:細菌的化學成分)→組裝→釋放.
⑥實驗結(jié)論:DNA是遺傳物質(zhì).
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示為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部分實驗:用35S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目的是將蛋白質(zhì)外殼和細菌分開),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zhì),上清液a中放射性較強,沉淀物b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
解答 解:A、噬菌體是病毒,不能在培養(yǎng)基中獨立生存,A錯誤;
B、離心的結(jié)果,最可能是a的放射性很高、b的放射性很低,B錯誤;
C、35S標記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外殼,沒有進入到大腸桿菌中,故該實驗不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C錯誤;
D、該實驗采用了同位素標記法,D正確.
故選:D.
點評 本題結(jié)合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部分實驗過程圖,考查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要求考生識記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明確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DNA注入細菌中;掌握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過程,明確圖示實驗只能證明噬菌體侵染細菌時蛋白質(zhì)外殼沒有進入細菌,不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zhì).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1、基因出現(xiàn)重組 | B. | F2、開始性狀分離 | C. | F1、性狀開始分離 | D. | P、基因開始分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營養(yǎng)不良時血漿蛋白減少,引起c液增加 | |
B. | ①②結(jié)構(gòu)的細胞直接生活環(huán)境是血漿和組織液 | |
C. | 正常情況下,a、b、c液的化學成分含量相同 | |
D. | a液的滲透壓大小主要與無機鹽的含量有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均為基因重組 | |
B. | 圖a中染色體的變化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 |
C. | 基因的數(shù)目和排列順序均發(fā)生改變 | |
D. | 圖b中染色體的變化只能在有絲分裂過程中發(fā)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各種免疫器官都能產(chǎn)生免疫細胞 | |
B. | T細胞和B細胞都來自骨髓造血干細胞 | |
C. | 免疫活性物質(zhì)都是由免疫細胞產(chǎn)生的發(fā)揮免疫作用的物質(zhì) | |
D. | 免疫活性物質(zhì)主要包括抗體、淋巴細胞、溶酶體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安徽省等校高一上期末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酶作用的模式圖,根據(jù)圖中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甲多為蛋白質(zhì)
B.此反應為分解反應
C.此反應中甲、乙為反應物,丙、丁為產(chǎn)物
D.甲與乙之間有專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