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曲線圖:細菌的感染率為100%;上清液35S先增大后保持在80%,說明有20%的噬菌體沒有與細菌脫離,仍然附著在細菌外面,離心后隨細菌一起沉淀了;上清液中32P先增大后保持在30%左右,說明有30%的噬菌體沒有侵染細菌,離心后位于上清液.
解答 解:(1)由于T2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均含有C和O元素,因此T2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不用14 C和18O同位素標記噬菌體;由于T2噬菌體是一種專門寄生在大腸桿菌體內的病毒,因此T2噬菌體不能侵染結核桿菌.
(2)32P標記噬菌體的DNA,35S標記的噬菌體的蛋白質,從而追蹤在侵染過程中DNA和蛋白質的位置變化.
(3)攪拌的目的是將噬菌體和細菌震脫,所以攪拌時間過短時,含有放射性的蛋白質外殼就會留在細菌表面留在沉淀物中,從而使得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較低.由于32P標記的是噬菌體的DNA,35S標記的是噬菌體的蛋白質,實驗結果表明當攪拌時間足夠長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別占初始標記噬菌體放射性的80%和30%,證明DNA進入細菌,蛋白質沒有進入細菌.圖中“被浸染細菌”的存活率曲線基本保持在100%,本組數(shù)據(jù)的意義是作為對照組,以證明細菌沒有裂解,沒有子代噬菌體釋放出來,否則細胞外32P放射性會增高.
(4)由于DNA進入細菌中并且產生子代噬菌體,因此本實驗證明病毒傳遞和復制遺傳特性中DNA起著作用.
故答案為:
(1)T2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均含有C和O元素 T2噬菌體是一種專門寄生在大腸桿菌體內的病毒
(2)DNA和蛋白質的位置
(3)使噬菌體和細菌分離 較低 DNA進入細菌,蛋白質沒有進入細菌 細菌沒有裂解,沒有子代噬菌體釋放出來 32P
(4)DNA
點評 本題結合曲線圖,考查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的細節(jié)較多,如實驗的原理、實驗采用的方法、實驗現(xiàn)象及結論等,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注意積累.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南省安陽市高三上第一次調研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相對封閉的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除分解者外共有五個種群(每個種群只占一個營養(yǎng)級),一年內輸入各種群的能量數(shù)值如表所示,下列對該表數(shù)據(jù)作出的分析,正確的是( )
種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能量(102kJ/m2) | 7 | 50 | 20 | 0.98 | 500 |
A.調查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戊的種群密度可采用目測估計法
B.當甲與丙無捕食關系時,相鄰兩營養(yǎng)級之間的能量傳遞效率均為14%
C.甲的數(shù)量增加以后,會導致丙的數(shù)量減少,乙的數(shù)量增加
D.碳元素在該群落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和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循環(huá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示過程可體現(xiàn)生物膜系統(tǒng)在結構和功能上的相互聯(lián)系 | |
B. | 圖示過程的實現(xiàn)與生物膜上的脂質分子、蛋白質分子的運動有關 | |
C. | 在戊內,丙酮酸氧化分解產生 CO2 的階段沒有 O2參加 | |
D. | X 的分泌過程能發(fā)生在無甲、乙、丙、丁、戊等結構的原核細胞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原理:低溫處理分生組織細胞,能抑制著絲點的分裂 | |
B. | 解離:鹽酸酒精混合液可以使洋蔥根尖組織細胞分離開 | |
C. | 染色:解離后立即用改良苯酚品紅溶液使染色體著色 | |
D. | 觀察: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的過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DNA和RNA基本單位的不同在于五碳糖種類的不同 | |
B. | 探究DNA和RNA在細胞中主要存在部位是先用甲基綠染色,再用吡羅紅染色 | |
C. | DNA和RNA基本單位之間的連接方式是相同的 | |
D. | 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和R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