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基因突變是指基因結構中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 | |
B. | 基因突變是由于基因中脫氧核苷酸的種類、數(shù)量和排列順序發(fā)生的改變 | |
C. | 基因突變可以在一定的外界環(huán)境條件或生物內(nèi)部因素作用下產(chǎn)生 | |
D. | 基因突變的頻率很低,而且多數(shù)是有害的 |
分析 1、基因突變的概念:DNA分子中發(fā)生替換、增添和缺失,從而引起基因結構的改變.
2、原因
外因:①物理因素.②化學因素.③生物因素.
內(nèi)因:DNA復制時偶爾發(fā)生錯誤,DNA的堿基組成發(fā)生改變等.
3、特點:①普遍性;②隨機性、不定向性;③突變率很低;④多數(shù)有害;
4、基因突變對后代的影響
①若發(fā)生在生殖細胞中,將遵循遺傳規(guī)律傳遞給后代;
②若發(fā)生在體細胞中,一般不遺傳,但有些植物可通過無性繁殖遺傳.
解答 解:A、基因突變是指基因結構中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是DNA分子結構發(fā)生改變,A正確;
B、基因突變可導致基因中脫氧核苷酸數(shù)量和排列順序發(fā)生改變,但脫氧核苷酸的種類不會發(fā)生改變,B錯誤;
C、基因突變可以在一定的外界環(huán)境條件或生物內(nèi)部因素作用下產(chǎn)生,C正確;
D、基因突變的頻率很低,而且多數(shù)是有害的,即具有低頻性和少利多害性,D正確.
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基因突變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nèi)在聯(lián)系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對生物學問題作出準確的判斷.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濾泡細胞和C細胞內(nèi)RNA種類不同 | |
B. | 濾泡細胞和C細胞內(nèi)含有不同的基因 | |
C. | 控制降鈣素合成的基因長度至少為192對堿基 | |
D. | 在降鈣素溶液中加入適呈的雙縮脲試劑,溶液呈橘紅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酸雨 | B. | “溫室效應”加劇氣溫升高 | ||
C. | 臭氧空洞 | D. | 森林銳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23 46 | B. | 23 92 | C. | 46 92 | D. | 46 18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本實驗研究的酶有麥芽糖酶和蔗糖酶 | |
B. | 三組實驗能夠證明酶具有專一性、高效性和溫和性 | |
C. | 實驗結果表明,該種酶在溫度為30℃、pH=7活性較高 | |
D. | 在 pH=5或溫度為 20℃的情況下該酶活性下降的原因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母親肯定是純合子,子女都是雜合子 | |
B. | 這種遺傳病女性發(fā)病率高于男性 | |
C. | 該遺傳病不可能是伴 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 | |
D. | 子女的致病基因也可能來自父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蛋白質工程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質 | |
B. | 體細胞雜交技術可用于克隆動物 | |
C. | 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可用于植物莖尖脫毒 | |
D. | 轉基因動物的培育過程要用到動物細胞培養(yǎng)技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廣東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調研考試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探究兩種植物根系之間的競爭關系時,為了獲得較好的實驗結果,以下說法不合理的是
A.需要選自不同環(huán)境的植物進行實驗
B.選擇的兩種植株大小必須基本一致
C.不同種植株種植在一起作為實驗組
D.可設置兩種植株的間距來設計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