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人類常染色體上p一珠蛋白基因(A+)既有顯性突變(A)又有隱性突變(a),突變均可導致地中海貧血。一對皆患地中海貧血的夫妻生下了一個正常的孩子,這對夫妻可能的基兇型組合有 ( )
A.1種 B.2種 C.3種 D.4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假設某種動物的AA和Aa個體全部存活,aa個體在出生前會全部死亡,F(xiàn)有該動物的一個大群體,只有AA、Aa兩種基因型,其比例為l:2。理論上該群體隨機交配產(chǎn)生的第一代
中AA和Aa的比例是 ( )
A.1:l B.1:2 C.2:1 D.3: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人體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維持,依賴于各個器官、系統(tǒng)的協(xié)調(diào)活動,而信息分子是它們之間的“語言”。請結合下圖回答(1)至(3)題。
(1)圖中①表示 系統(tǒng);“甲”表示增殖分化,產(chǎn)生漿細胞或效應T細胞和 細胞。
(2)當人緊張時,體內(nèi)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腎上腺細胞的信息分子“丙”是來自神經(jīng)元分泌的 ,完成該過程的結構基礎是 。
(3)由上圖可知, 調(diào)節(jié)網(wǎng)絡是機體維持穩(wěn)態(tài)的主要調(diào)節(jié)機制。
(4)為研究影響促甲狀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研究者從剛宰殺的大白鼠體內(nèi)分離出新鮮的下丘腦和垂體,然后將這些結構單獨或一起培養(yǎng)于含有或不含有甲狀腺激素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后測定培養(yǎng)基內(nèi)TSH的濃度,結果如下:
①實驗中A瓶作為空白對照,目的是 。
②據(jù)圖分析實驗結果: D瓶與A、C瓶比較說明: 。E瓶與A、C瓶比較說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2007 年11月下旬,美國和日本的兩個研究小組幾乎同時宣布成功將人體皮膚細胞改造成了幾乎可以和胚胎干細胞相媲美的多功能干細胞—“iPS細胞”,人類iPS 細胞可以形成神經(jīng)元等人體多種組織細胞。以下有關“iPS 細胞”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iPS 細胞”分化為神經(jīng)細胞的過程體現(xiàn)了細胞的全能性
B.“iPS 細胞”有細胞周期,它分化形成的神經(jīng)細胞一般不具細胞周期
C.“iPS 細胞”可分化形成多種組織細胞,說明“ iPS 細胞”在分裂時很容易發(fā)生突變
D.“iPS 細胞”只能分化成人體多種組織細胞是因為它不具有人體的完整基因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圖為某雄性哺乳動物細胞分裂某時期的示意圖。已知基因A位于1上,基因b位于2上,則下圖細胞產(chǎn)生Ab配子的可能是(不考慮基因突變和交叉互換)
A.12.5% B.25%
C.50% D.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圖表示20℃玉米吸收的二氧化碳與光照強度關系的曲線。對于曲線的下列說法最恰當?shù)氖?/p>
A.b點的位置不會隨環(huán)境溫度的改變而移動
B.在a點葉肉細胞產(chǎn)生ATP的細胞器有葉綠體和線粒體
C.當植物缺鎂時b點的位置將右移
D.當環(huán)境溫度升高至玉米光合作用的最適溫度時c點的位置將向左上方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育種方式中培育原理相同的一組是
A.太空椒和抗蟲棉 B.“番茄—馬鈴薯”和無子西瓜
C.矮稈抗病雜交水稻和無子番茄 D.青霉素高產(chǎn)菌株和八倍體小黑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列表比較了動植物細胞工程的有關內(nèi)容,不正確的有
植物細胞工程 | 動物細胞工程 | |
技術手段 | 植物組織培養(yǎng) 植物體細胞雜交 | 動物細胞培養(yǎng)和融合等 |
特殊處理 | 酶解法去除細胞壁 | 胰蛋白酶處理制備細胞懸浮液 |
典型應用 | 人工種子等 | 單克隆抗體的制備等 |
A.0處 B.1處 C.2處 D.3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用某動物的胰島素基因制成DNA探針,檢測下列物質,不能形成雜交分子的是
A.該動物胰島A細胞的DNA B.該動物胰島B細胞的mRNA
C.該動物胰島A細胞的mRNA D.該動物肝細胞的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圖為正常綠色植物的葉綠素a的吸收光譜、色素總吸收光譜以及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譜(作用光譜代表各種波長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下列物質的變化趨勢與作用光譜基本一致的是
①O2的釋放量 ②有機物的生成量
③C3的總量 ④C5的總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