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北省南宮中學高一12月月考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guān)于右邊概念圖中空白處的描述正確的是 ( )
A.①和②所示的過程都需要消耗細胞內(nèi)ATP水解釋放的能量 |
B.只有①所示的過程能逆濃度梯度運輸物質(zhì) |
C.大分子只有通過①所示的過程才能進入細胞 |
D.果脯在腌制過程中蔗糖進入細胞與過程①和 ②有關(guā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北省南宮中學高一12月月考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校興趣小組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設(shè)計了如下實驗:向甲、乙兩氣球中分別注入10mL酵母菌培養(yǎng)液、10mL加熱煮沸后冷卻的酵母菌培養(yǎng)液,再向氣球中分別注入適量相等的氧氣,扎緊氣球,分別固定于裝有20℃溫水的燒杯中。再將整個裝置置于20℃的恒溫水浴中,記錄實驗開始30min后燒杯中液面變化量。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下列相關(guān)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甲、乙形成對照以消除各種環(huán)境因素的變化帶來的實驗誤差 |
B.實驗開始的一段時間內(nèi),甲、乙兩燒杯內(nèi)液面都沒有發(fā)生變化 |
C.記錄實驗開始30min后,兩燒杯內(nèi)液面甲升高、乙沒有發(fā)生變化 |
D.可用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檢測培養(yǎng)液以確認是否進行的是無氧呼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北省南宮中學高一12月月考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一分子C02從葉肉細胞的線粒體基質(zhì)中擴散出來,進入一相鄰細胞的葉綠體基質(zhì)中,共穿過的生物膜層數(shù)是 ( )
A.5 | B.6 | C.7 | D.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北省南宮中學高一12月月考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物質(zhì)可以自由通過細胞膜的是。ā 。
A.鉀離子 | B.氨基酸分子 | C.葡萄糖分子 | D.水分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北省南宮中學高一12月月考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將同一植物細胞依次浸入清水、0.3 mol/L的蔗糖溶液和0.4 mol/L的KNO3溶液中,測得細胞的體積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則曲線A、B、C分別代表細胞所處的溶液是 ( )
A.清水、蔗糖溶液、KNO3
B.KNO3、清水、蔗糖溶液
C.清水、KNO3、蔗糖溶液
D.蔗糖溶液、KNO3、清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北省南宮中學高一12月月考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guān)于“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的實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健那綠染液是一種活細胞染料,幾乎不損傷細胞 |
B.選用含葉綠體少而大的細胞來觀察 |
C.高倍鏡下,可看到葉綠體內(nèi)部有許多基粒 |
D.蘚類葉片可直接放在載玻片上觀察葉綠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北省南宮中學高一12月月考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項科學研究認為,碳酸飲料中的苯甲酸鈉類化合物可嚴重破壞人體肝細胞中線粒體的結(jié)構(gòu)下列有關(guān)線粒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具有兩層膜結(jié)構(gòu) |
B.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
C.健那綠染液使線粒體呈現(xiàn)藍綠色 |
D.藍藻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階段在線粒體中進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北省南宮中學高一12月月考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在呼吸過程中,若有CO2放出,則可判斷此過程一定( )
A.是有氧呼吸 | B.是無氧呼吸 | C.是酒精發(fā)酵 | D.不是乳酸發(fā)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北省南宮中學高一12月月考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無氧呼吸的場所是。 )
A.線粒體 | B.細胞質(zhì)基質(zhì) |
C.線粒體或細胞質(zhì)基質(zhì) | D.線粒體和細胞質(zhì)基質(zhì)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河北省南宮中學高一12月月考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在線粒體內(nèi)進行的有氧呼吸過程是
A.第一、二階段 | B.第二、三階段 |
C.第一、三階段 | D.第一~三階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