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已知PA⊥矩形ABCD所在平面,M,N分別是AB,PC的中點.
(1)求證:MN⊥CD;                               
(2)若PA=AB=AD=2,求二面角N-AB-C的大。
考點:與二面角有關的立體幾何綜合題
專題:空間位置關系與距離
分析:(1)取CD的中點Q,連接MQ,NQ,由已知條件推導出CD⊥NQ,CD⊥MQ,由此能證明MN⊥CD.
(2)由已知條件推導出∠NMQ是二面角N-AB-C的平面角,由此能求出二面角N-AB-C的大。
解答: (1)證明:如圖,取CD的中點Q,連接MQ,NQ,
則NQ∥CD,MQ∥AD,
又∵PA⊥平面ABCD,∴PA⊥CD,
又∵ABCD是矩形,∴CD⊥AD,且PA∩AD=A,
∴CD⊥平面PAD,∵PD?平面PAD,∴CD⊥PD,
∵NQ∥PD,∴CD⊥NQ,①
又∵MQ∥AD,CD⊥AD,∴CD⊥MQ,②,
由①②且MQ∩NQ=Q,∴CD⊥平面MNQ,
∵MN?平面MNQ,∴MN⊥CD.(5分)
(2)解:∵M,N分別為A降CD的中點,又M為AB的中點,
∴MQ⊥AB,又MN⊥AB,
∴∠NMQ是二面角N-AB-C的平面角,
由(1)知AN=
1
2
PC=
1
2
PA2+AC2
=
3

∴MN=
AN2-AM2
=
2
,
又NQ=
1
2
PD=
2
,MQ=AD=2,
∴∠NMQ=45°,
∴二面角N-AB-C的大小為45°.
點評:本題考查異面直線垂直的證明,考查二面角的大小的求法,解題時要認真審題,注意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我們稱與函數(shù)C1:y=f(x)(x∈G,y∈N)的解析式和值域相同,定義域不同的函數(shù)C2:y=f(x)(x∈M,y∈N)為C1的異構函數(shù),則f(x)=log2|x|(x∈{1,2,4})的異構函數(shù)有( 。﹤.
A、8B、9C、26D、2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側面PDC是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且與底面垂直,底面ABCD是梯形,AD∥BC且∠ADC=60°,BC=2AD=4.
(1)求證:DC⊥PA;
(2)在PB上是否存在一點M(不包含端點P,B)使得二面角C-AM-B為直二面角,若存在求出PM的長,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在△ABC中,設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且acosC+
1
2
c=b

(1)求角A的大;
(2)若a=
15
,b=4,求邊c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在長方體ABCD-A1B1C1D1中,AD=AA1=1,AB=2,點E在棱AB上移動.
(1)求異面直線D1E與A1D所成角.
(2)AE等于何值時,二面角D1-EC-D的大小為
π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三棱錐P-ABC中,E.F分別是AC.AB的中點,△ABC,△PEF都是正三角形,PF⊥AB.
(Ⅰ)證明PC⊥平面PAB;
(Ⅱ)求二面角P-AB-C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為菱形,PA⊥平面ABCD,∠ABC=60°,E、F分別是BC,PC的中點.
(1)證明:AE⊥平面PAD;
(2)若H為PD上的動點,EH與平面PAD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為
3
,求二面角E-AF-C的余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五棱錐P-ABCDE中,PA⊥底面ABCDE,AB∥CD,AC∥ED,AE∥CB,∠ABC=45°,AB=PA=2
2
,BC=2AE=4.
(1)求點B到平面PCD的距離;
(2)求二面角P-BC-A的正弦值;
(3)在棱PA上是否存在一點M,使得DM∥面PBC,若存在,求出DM的長,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某班共60名同學分別報了數(shù)學、物理、英語課外興趣小組,其中報數(shù)學,物理,英語的人數(shù)分別是30,15,15,現(xiàn)在要抽取10名同學了解各科情況,則要抽取報數(shù)學小組的同學的人數(sh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