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ABC中,,
(1)求證:∠C=90°; 
(2)如圖,以C為原點,CB,CA分別在x軸和y的正半軸,當AB=5時,求△ABC的內(nèi)切圓的方程?
(3)若AB=t(t>0),P為內(nèi)切圓上的一個動點,求PA2+PB2+PC2的最大值和此時的P點坐標.

【答案】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化簡已知的等式,變形后得到sin2A=sin2B,可得A=B或A與B互余,由cosA與cosB的比值不為1,得到A與B不相等,故A與B互余,可得C為直角,得證;
(2)由C為直角,利用勾股定理,AB的值及AC與BC的比值,求出AC及BC的值,設三角形內(nèi)切圓的圓心為M,連接MA,MB,MC,把三角形分為三個三角形,三個三角形的高為內(nèi)切圓的半徑,利用三個三角形面積之和等于三角形ABC的面積列出關(guān)于r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r的值,得到M的坐標,由圓心和半徑寫出內(nèi)切圓的標準方程即可;
(3)由AC與BC的比值,設出AC=3a,BC=4a,進而得到A和B的坐標,又AB=t,利用勾股定理得到a與t的關(guān)系式,用t表示出a,且表示出此時內(nèi)切圓的標準方程,設P的坐標為(x,y),利用兩點間的距離公式表示出PA2+PB2+PC2,整理后,將設出的圓標準方程代入得到PA2+PB2+PC2=-2ax+22a2,可得當x=0時,PA2+PB2+PC2取得最大,把x=0代入此時y的值,得到P的坐標.
解答:解:(1)由正弦定理得,,又
=,即sinAcosA=sinBcosB,
∴sin2A=sin2B,
解得:A=B或A+B=90°,
,
∴A≠B,
∴∠C=90°;
(2)由(1)得,AC2+BC2=AB2,又,AB=5,
∴AC=3,BC=4,
設圓心為M,連接MA,MB,MC,
,
解得r=1,
∴M(1,1),
∴圓的方程為:(x-1)2+(y-1)2=1;
(3)設P(x,y),A(0,3a),B(4a,0),(a>0),AB=t,
,此時內(nèi)切圓方程為:(x-a)2+(y-a)2=a2,
∴PA2+PB2+PC2=x2+(y-3a)2+(x-4a)2+y2+x2+y2=3[(x-a)2+(y-a)2]-2ax+19a2
∵P(x,y)為內(nèi)切圓上的點,
∴PA2+PB2+PC2=3a2-2ax+19a2=-2ax+22a2,又0≤x≤2a,
∴當x=0時,PA2+PB2+PC2的最大值=,
所以,當P坐標為時,PA2+PB2+PC2的最大值為
點評:此題考查了正弦定理,圓的標準方程,直角三角形的性質(zhì),兩點間的距離公式,熟練掌握正弦定理是解本題的關(guān)鍵,其中第三問表示出PA2+PB2+PC2,整理后注意將(x-a)2+(y-a)2=a2代入來解決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ABC中,a、b、c分別為角A、B、C所在的對邊,且a=4,b+c=5,tanB+tanC+
3
=
3
tanB•tanC,則△ABC的面積為(  )
A、
3
4
B、3
3
C、
3
3
4
D、
3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ABC中,a,b,c分別為角A,B,C的對邊,若a=8,B=60°,C=75°,求b的值以及△ABC的面積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設函數(shù)f(x)=cos(2x-
3
)+2cos2x

(Ⅰ)求f(x)的單調(diào)遞增區(qū)間;
(Ⅱ)已知△ABC中,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若f(B+C)=
3
2
,b+c=2,求a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ABC中,b=2,c=
3
,三角形面積S=
3
2
,則∠A=
π
3
3
π
3
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ABC中,(
AB
BC
):(
BC
CA
):(
CA
AB
)=1:2:3
,則△ABC的形狀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