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P為菱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點,M、N 分別為AD、PB 的中點,平面PAD⊥平面ABCD,PA=PD=AD=2,∠DAB=60°求證:
(1)MN∥平面PCD
(2)AD⊥PB  
(3)求三棱錐D-PBC的體積.
分析:(1)再取PC的中點Q,證明四邊形MNQD為平行四邊形,可得AM∥DQ,再利用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證明 MN∥平面PCD.
(2)由條件可得AN是等腰三角形PAB的底邊上的中線,故有AN⊥PB.同理可得,DN⊥PB.利用直線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PB⊥平面AND,從而證得AD⊥PB.
(3)先證得PM⊥平面ABCD,可得PM為三棱錐P-DBC的高線,再根據VD-PBC=VP-BCD=
1
3
•S△BCD•PM,運算求得結果.
解答:解:(1)再取PC的中點Q,∵四邊形ABCD為菱形,M、N 分別為AD、PB 的中點,∴MD平行且等于
1
2
BC,NQ平行且等于
1
2
BC,
故MD和NQ平行且相等,故四邊形MNQD為平行四邊形,故 AM∥DQ.
再由 DQ?平面PCD,AM不在平面 PCD內,可得 MN∥平面PCD.
(2)∵四邊形ABCD為菱形,PA=PD=AD=2,∠DAB=60°,∴PA=PD=AD=2=AB=BD=CD,
故AN是等腰三角形PAB的底邊上的中線,故有AN⊥PB.
同理可得,DN⊥PB.
由于AN和 DN是平面 AND內的兩條相交直線,故有PB⊥平面AND.
而AD?平面AND,∴AD⊥PB.
(3)由于平面PAD⊥平面ABCD,△PAD是邊長為2的等邊三角形,M為AD的中點,故有PM⊥平面ABCD,
故PM為三棱錐P-DBC的高線,且PM=
3
2
AD=
3
,
∴VD-PBC=VP-BCD=
1
3
•S△BCD•PM=
1
3
•(
1
2
•BC•CDsin60°)•PM=
1
3
×(
1
2
×2×2×
3
2
)•
3
=1.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應用,證明兩條直線垂直、以及用等體積法求棱錐的體積,屬于中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如圖,在底面為菱形的四棱錐P-ABCD中,∠ABC=60°,PA=AC=a,PB=PD=
2
a,點E在PD上,且PE:ED=2:1.
(1)求證:PA⊥平面ABCD;
(2)求面EAC與面DAC所成的二面角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四棱錐P-ABCD,底面ABCD為菱形,PA⊥平面ABCD,∠ABC=60°,E、F分別是BC、PC的中點.
(1)判定AE與PD是否垂直,并說明理由.
(2)設AB=2,若H為PD上的動點,若△AHE面積的最小值為
6
2
,求四棱錐P-ABCD的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09•閘北區(qū)一模)如圖,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是菱形,PA⊥平面ABCD,AB=1,PA•AC=1,∠ABC=θ(0°<θ≤90°).
(1)若θ=90°,E為PC的中點,求異面直線PA與BE所成角的大。
(2)試求四棱錐P-ABCD的體積V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江西省白鷺洲中學2008-2009學年高二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數(shù)學) 題型:044

如圖所示,已知P為菱形ABCD外一點,PA⊥平面ABCD,∠ABC=60°,E,F(xiàn)分別是BC,PC的中點.

(1)證明:AE⊥PD;

(2)若H為PD上的動點,EH與平面PAD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為,求二面角E-AF-C的余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甘肅省天水市一中2009-2010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數(shù)學試卷(理) 題型:044

如圖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錐P-ABCD中,∠ABC=60°,PA=AC=a,PB=PD=點E在PD上,且PE∶ED=2∶1.

(Ⅰ)證明PA⊥平面ABCD:

(Ⅱ)求以AC為棱,EAC與DAC為面的二面角的大;

(Ⅲ)在棱PC上是否存在一點F, 使BF∥平面AEC?證明你的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