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種情況下指的是位移(  )

 A.機動車里程表上所顯示的千米數(shù)

 B.標準田徑場跑道的周長是400m

 C.乘火車或飛機由北京到上海的直線距離約為1080km

 D.計量跳遠運動員的比賽成績


【知識點】位移與路程.A1

【答案解析】CD解析: A、機動車里程表上所顯示的千米數(shù)是運動路徑的長度,是路程,故A錯誤;B、標準田徑場跑道的周長是400米,是軌跡的長度,是路程,故B錯誤;C、乘火車或飛機由北京到上海的直線距離為位移的大小,故C正確;C、跳遠運動員的比賽成績是初末位置的距離,是位移的大小,故D正確.故選:CD

【思路點撥】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是標量,是運動路徑的長度.位移與路程是描述運動常用的物理量,它們之間大小關(guān)系是位移大小≤路程.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一條繃緊的皮帶連接兩個半徑不同的皮帶輪.若皮帶輪做勻速轉(zhuǎn)動,兩輪邊緣的N、P兩點(    )

A.角速度相同              

B.轉(zhuǎn)動周期相同

C.線速度大小相同          

D.向心加速度大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家庭安全用電中,下列措施正確的是(   )

A.空調(diào)機使用兩相插座       B.洗衣機使用三相插座

C.電源總開關(guān)并聯(lián)連接漏電保護開關(guān)

D.多個大功率電器同時使用同一插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物理學(xué)史上,通過“理想實驗”推翻“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這個觀點的物理學(xué)家和建立慣性定律的物理學(xué)家分別是(   )

A.亞里士多德、伽利略    B.伽利略、牛頓

C.牛頓、愛因斯坦        D.愛因斯坦、亞里士多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完全相同的質(zhì)量為m的A、B兩球,用兩根等長的細線懸掛在O點,兩球之間夾著一根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彈簧,靜止不動時,彈簧處于水平方向,兩根細線之間的夾角為θ,則彈簧的長度被壓縮了(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斜劈形物體的質(zhì)量M,放在水平地面上,質(zhì)量為m的粗糙物塊以某一初速度沿斜劈的斜面向上滑,至速度為零后又加速返回,而斜劈始終保持靜止,在物塊m上、下滑動的過程中(   )

A.地面對斜劈M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左后向右

B.地面對斜劈M的摩擦力方向沒有改變

C.地面對斜劈M的支持力始終小于(M+m)g

D.物塊m向上、向下滑動時加速度大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一平板車以某一速度v0勻速行駛,某時刻一貨箱(可視為質(zhì)點)無初速度地放置于平板車上,貨箱離車后端的距離為l=3 m,貨箱放入車上的同時,平板車開始剎車,剎車過程可視為做a=4 m/s2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已知貨箱與平板車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2,g=10 m/s2.為使貨箱不從平板車上掉下來,平板車勻速行駛的速度v0應(yīng)滿足什么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質(zhì)量為M、長為L的水平桿,桿兩端A、B系著長為3L的不可伸長且光滑的柔軟輕繩,繩上套著一質(zhì)量為m的小鐵環(huán).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不計空氣阻力影響.

(1)現(xiàn)有外力作用在桿上,讓桿和環(huán)均靜止懸掛在空中,如圖甲所示,求繩中拉力的大;

(2)若桿與環(huán)保持相對靜止,在空中沿AB方向水平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此時環(huán)恰好懸于A端的正下方,如圖乙所示

①求此狀態(tài)下桿的加速度大小a;

②求為保持這種狀態(tài)需在桿上施加的外力的大小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高度為h、傾角為30°的粗糙固定的斜面上,有一質(zhì)量為m、與一輕彈簧拴接的物塊恰好靜止于斜面底端。物塊與斜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且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現(xiàn)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力F拉動彈簧的A點,使m緩慢上行到斜面頂端。此過程中

A.F對該系統(tǒng)做功為2mgh

B.F對該系統(tǒng)做功大于2mgh

C.F對該系統(tǒng)做的功等于物塊克服重力做功與克服摩擦力做功之和

D.F對該系統(tǒng)做的功等于物塊的重力勢能與彈簧的彈性勢能增加量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