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如圖所示,木塊A的質量為mA=3kg、木板B的質量為mB=1.5kg.木板B兩面平行,放在傾角為37°的三角體C上.木塊A被一根固定在天花板上的輕繩拉住,繩拉緊時與斜面的夾角也是37°.已知A與B,B與C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frac{1}{3}$.現(xiàn)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F將木板B從木塊A下面以加速度a=2m/s2勻加速抽出,同時C保持靜止.(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
(1)繩子對A木塊的拉力大;
(2)拉力F的大;
(3)地面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分析 (1)對物體A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滑動摩擦力和細線的拉力,根據(jù)平衡條件并結合正交分解法列式求解;
(2)對物體B受力分析,受重力、壓力、支持力、對B的滑動摩擦力和C對B的滑動摩擦力,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并結合正交分解法列式求解;
(3)對斜面體受力分析,受重力、壓力、B對C的滑動摩擦力,地面對C的支持力和靜摩擦力,根據(jù)平衡條件并結合正交分解法列式求解.

解答 解:(1)設繩子對木塊A的拉力大小是T,
則木塊A對B板的壓力N=mAgcos37°-Tsin37°=8.4,
A、B之間的摩擦力${f}_{AB}=μ({m}_{A}gcos37°-Tsin37°)=2.8N\$,
根據(jù)平衡條件有:mAgsin37°+μ(mAgcos37°-Tsin37°)=Tcos37°,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T=26N;
(2)木板B與斜面之間的摩擦力:fBC=μ[(mAgcos37°-Tsin37°)+mBgcos37°]=6.8N,
C對B的支持力:N′=N+mBgcos37°=20.4N,
B板沿斜面方向上受力:F+mBgsin37°-fAB-fBC=mBa,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F=3.6N
(3)地面受摩擦力:f=N′sin37°-fBCcos37°=6.8N;
答:(1)繩子對A木塊的拉力大小為2.6N;
(2)拉力F的大小為3.6N;
(3)地面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為6.8N.

點評 本題關鍵是分別對物體A、B、C受力分析,然后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或者平衡條件列式求解;
物體的受力分析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基礎,同時也是關鍵所在,一般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的步驟如下:
①明確研究對象;
②按順序找力:必須是先場力(重力、電場力、磁場力),后接觸力;接觸力中必須先彈力,后摩擦力(只有在有彈力的接觸面之間才可能有摩擦力);
③畫出受力示意圖,標明各力的符號;
④需要合成或分解時,必須畫出相應的平行四邊形.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7.自來水龍頭下面放著一非常淺的平底容器,調(diào)節(jié)水龍頭的開關,使水一滴一滴地下落.繼續(xù)調(diào)節(jié),當調(diào)節(jié)到前一滴水碰到容器底部的瞬間,這一滴水正好從水龍頭口開始下落時為止(這兩滴水之間沒有水滴).
(1)根據(jù)水滴的運動情況,如果要測出當?shù)氐闹亓铀俣萭,需要測定的物理量有:水滴下落的高度和水滴下落的時間,需要的實驗器材有:刻度尺和秒表.
(2)在下面的橫線上寫出隨后的主要實驗步驟:測量出水龍頭到容器底部的距離h,測出n滴水下落所需要的時間t,根據(jù)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計算g.
(3)g值的表達式為g=$\frac{2h{n}^{2}}{{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6.如圖1所示,將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鐵架臺上,用重物帶動紙帶從靜止開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裝置可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1)供實驗選擇的重物有以下四個,應選擇D
A.質量為10g 的砝碼B.質量為50g 的塑料球
C.質量為200g 的木球D.質量為200g 的鐵球
(2)安裝好實驗裝置,正確進行實驗操作,從打出的紙帶中選出符合要求的紙帶,如圖2所示.紙帶的左端(選填“左”或“右”)與重物相連.
(3)圖中O 點為打點起始點,且速度為零.選取紙帶上連續(xù)打出的點A、B、C、D、E、F、G 作為計數(shù)點,為驗證重物對應O 點和F 點機械能是否相等,并使數(shù)據(jù)處理簡便,應測量O、F 兩點間的距離h1和EG兩點間的距離h2
(4)已知重物質量為m,計時器打點周期為T,從O 點到F 點的過程中重物動能的增加量△Ek=$\frac{m{{h}_{2}}^{2}}{8{T}^{2}}$(用本題所給字母表示).
(5)某同學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重物增加的動能略小于減少的重力勢能,于是深入研究阻力對本實驗的影響.他測出各計數(shù)點到起始點O 的距離h,并計算出各計數(shù)點的速度v,用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繪制出v2--h 圖線,如圖3所示.已知當?shù)氐闹亓铀俣萭=9.8m/s2,由圖線求得重物下落時受到阻力與所受重力的百分比為1.0%(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3.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通過研究重錘的落體運動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

(1)在實驗所需的物理量中,需要直接測量的是C,通過計算得到的是D(填寫代號).
A.重錘的質量         B.重錘底部距水平地面的高度
C.重錘下落的高度     D.與下落高度對應的重錘的瞬時速度
(2)(多選)在實驗得到的紙帶中,我們選用如圖乙所示的起點O(與相鄰點之間距離約為2mm)的紙帶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圖中A、B、C、D、E、F、G為七個相鄰的原始點,F(xiàn)點是第n個點.設相鄰點間的時間間隔為T,下列表達式可以用在本實驗中計算F點速度vF的是CD.
A.vF=g(nT )                 B.vF=$\sqrt{2g{h}_{n}}$
C.vF=$\frac{{h}_{n+1}-{h}_{n-1}}{2T}$               D.vF=$\frac{{x}_{n+1}+{x}_{n}}{2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0.如圖所示,理想變壓器的原、副線圈的匝數(shù)比為11:1,原線圈接有u=311sin 100πt(V)的交流電壓,副線圈上接有理想電感線圈L及兩個規(guī)格相同的燈泡A和B.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通過B燈中的電流的變化頻率為50 Hz
B.A燈兩端的電壓為20 V
C.若交流電壓u的有效值不變,頻率增大,則A燈變暗,B燈亮度不變
D.若斷開開關S,則B燈先閃一下,再熄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0.今年是唐山地震四十周年紀念,汶川地震八周年紀念,時光穿越災難,也見證重生,我們在廢墟上又建設了美好家園.對于汶川地震,專家普遍認為引發(fā)地震的原因是印度板塊往北推進,向亞洲板塊擠壓并不斷地向亞洲板塊下插入,導致青藏高原迅速上升,并在高原的邊緣形成了地震多發(fā)的斷裂帶,其中就包括龍門山斷裂帶.汶川就位于龍門山斷裂帶上,這一地震帶非;钴S,估計地震的震源就在此.地震時,由震源向四周傳播的彈性波我們就稱之為地震波.地震波按傳播方式分為三種類型:縱波、橫波和面波.縱波又稱疏密波,其特征是振幅小、周期短、傳播速度較快,是推進波,最先到達震中,又稱P波,它使地面發(fā)生上下振動,破壞性較弱.橫波又稱剪切波,其特征是振幅較大、周期較長、傳播速度較慢,第二個到達震中,又稱S波,它使地面發(fā)生前后、左右抖動,破壞性較強.面波又稱L波,是由縱波與橫波在地表相遇后激發(fā)產(chǎn)生的混合波.面波的傳播速度最慢,但其周期最長、振幅最大.因此,是地震引起地面破壞的主要力量.據(jù)資料記錄,汶川地震發(fā)生時,位于成都的某觀測站記錄的縱波和橫波到達的時間相差25s,并測得這兩種波的傳播速度約為9km/s和4km/s.實驗還測得,地震波在幾種沉積巖中的波速如表所示:
巖石類型速度(m/s)
濕砂600~800
粘土1200~2500
砂巖1400~4500
對于地震波運動的全面了解,我們還需要理解波的其它性質,比如波的干涉、衍射和共振等現(xiàn)象,科學家們?nèi)栽诶^續(xù)努力研究中.我們相信對于地震波了解的越多,人類躲避災難的能力就越強.請仔細閱讀上面文章,回答下列問題:
(1)若在汶川地震中,位于震源上方的震中某中學地震測報組有單擺A與豎直彈簧振子B(如圖所示),請判斷地震發(fā)生時哪一個模型先有明顯振動,并簡要說明原因;
(2)利用汶川地震中的某些數(shù)據(jù),估算成都某觀測站離震源的距離;
(3)某次地震中,一列橫波由粘土進入濕砂中(設頻率不變),試分析說明此列波在哪種地質結構中衍射現(xiàn)象明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7.物理小組在一次探究活動中測量滑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實驗裝置如圖,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裝有定滑輪;木板上有一滑塊,其一端與電磁打點計時器的紙帶相連,另一端通過跨過定滑輪的細線與托盤連接.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源的頻率為50Hz.開始實驗時,在托盤中放入適量砝碼,滑塊開始做勻加速運動,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小點.

(1)如圖給出的是實驗中獲取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0、1、2、3、4、5、6、7是計數(shù)點,每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打點(圖中未標出),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如圖所示.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計算的加速度a=0.496m/s2 (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2)回答下列兩個問題:
①為測量動摩擦因數(shù),下列物理量中還應測量的有CD.(填入所選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長度l                     
B.木板的質量m1
C.滑塊的質量m2                    
D.托盤和砝碼的總質量m3
E.滑塊運動的時間t
②測量①中所選定的物理量時需要的實驗器材是天平.
(3)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frac{{m}_{3}g-({m}_{2}+{m}_{3})a}{{m}_{2}g}$ (用被測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為g).與真實值相比,測量的動摩擦因數(shù)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寫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個論據(jù):沒有考慮打點計時器給紙帶的阻力、細線和滑輪間、以及空氣等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把兩個相同的電容器A和B連接起來,如右圖所示.當它們帶有一定電量時,電容器A中帶電微粒M恰好靜止.現(xiàn)在使電 容器B板錯開,而間距不變,使它們的正對面積變?yōu)樵瓉淼?\frac{1}{2}$,則此時M 的加速度為( 。
A.gB.$\frac{g}{2}$C.$\frac{g}{3}$D.$\frac{g}{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在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進程中人們總結出了許多科學方法,如等效替代法、控制變量法、理想實驗法等.在下列研究中,運用理想實驗方法的是( 。
A.卡文迪許測定引力常量
B.密立根測得電荷量e的數(shù)值
C.牛頓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
D.伽利略得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原因的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