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一輛汽車在十字路口等待綠燈,當綠燈亮時汽車以a=3m/s2的加速度開始行駛,恰在這時一輛電動車以v0=6m/s的速度勻速駛來,從后邊超過汽車,試問:

1)汽車從路口開動后,在追上電動車之前經(jīng)過多長時間兩車相距最遠?最遠距離是多大?

2)當汽車與電動車再次相遇時汽車的速度是多大?

【答案】(12 s6m212m/s

【解析】試題分析:汽車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a=3m/s2;電動車做勻速直線運動,v1=6m/s,則

1)相距最遠時v1=v2=at

t=" 2" s

S1=v1t=6×2=12m

S2=at2=×3×22=6m

d = S1S2=6m

2)汽車追上電動車時,S1'=S2',v1t'=at'2,

T’=4s

v2'=at=3×4=12m/s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是學校的升旗手,他每次升旗都做到了在莊嚴的《義勇軍進行曲》響起時開始升旗,當國歌結(jié)束時恰好五星紅旗升到了高高的旗桿頂端.已知國歌從響起到結(jié)束的時間是48s,旗桿高度是19m,紅旗從其上端離地面14m處開始升起.升旗時小明先拉動繩子使紅旗向上勻加速運動,時間持續(xù)4s,然后使紅旗做勻速運動,最后使紅旗做勻減速運動,加速度大小與開始升起時的加速度大小相同,紅旗到達旗桿頂端時的速度恰好為零.試計算小明升旗時使紅旗向上做勻加速運動加速度的大小和紅旗勻速運動的速度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為航母上電磁彈射裝置的等效電路俯視圖,使用前先給超級電容器C充電,彈射時,電容器釋放儲存電能所產(chǎn)生的強大電流經(jīng)過導體棒EF,EF在磁場方向垂直紙面向外作用下加速。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源給電容器充電后,M板帶正電

B導體棒在安培力作用下向右運動

C超級電容器相當電源,放電時兩端電壓不變

D在電容器放電過程中,電容器電容不斷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地球上接收到的太陽光譜中有許多暗線,它們對應著某些元素的特征譜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太陽光譜是連續(xù)光譜

B. 太陽表面大氣層中存在著相應的元素

C. 這些暗線是由于太陽光通過太陽大氣層中溫度較低的氣體時被氣體吸收形成的

D. 這些暗線是由于太陽光通過太陽大氣層中溫度較低的氣體時發(fā)射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實驗探究小組為了測量電流表內(nèi)阻,設計的電路如圖甲所示實驗中供選擇的儀器如下:

待測電流表0~5mA,內(nèi)阻約300Ω

電流表0~10mA,內(nèi)阻約100Ω

定值電阻300Ω

定值電阻10Ω

滑動變阻器0~1000Ω滑動變阻器0~20Ω

電鍵S及導線若干

干電池15V

1定值電阻應選__________,滑動變阻器應選__________

2對照電路圖用筆畫線代替導線連接如圖乙所示實物圖

3主要的實驗步驟如下:

A按圖甲所示電路圖連接電路,將滑動變阻器的觸頭移至最____填“左”、“右”端;

B閉合電鍵S,移動滑動觸頭至某一位置,記錄的讀數(shù)

C重復步驟B,多次移動滑動觸頭,測量多組數(shù)據(jù);

D為縱坐標,為橫坐標,作出相應圖線,如圖丙所示

4根據(jù)圖線的斜率k及定值電阻,寫出待測電流表內(nèi)阻的表達式=________用k和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人在沼澤地行走時容易下陷,下陷時有關力的大小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人對沼澤地面的壓力大于沼澤地面對人的支持力

B. 人對沼澤地面的壓力等于沼澤地面對人的支持力

C. 人對沼澤地面的壓力小于沼澤地面對人的支持力

D. 人所受合外力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牛頓第三定律,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B.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作用在不同物體上。

C.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作用效果可以相互抵消。

D.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一定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且二力的性質(zhì)一定是相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有關下面的物理量和單位:①密度,②牛頓,③/,④加速度,⑤長度,⑥質(zhì)量,⑦千克,⑧時間歸屬情況正確的是( )

A. 屬于國際單位制中基本單位的是①⑤⑥⑧

B. 屬于國際單位制中基本單位的是

C. 屬于國際單位制中基本單位的是②③⑦

D. 屬于國際單位制中基本單位的是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