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有三根長度均為L=0.3m的不可伸長的絕緣細線,其中兩根的一端分別固定在天花板上的P、Q點,另一端分別拴有質(zhì)量均為m=0.12kg的帶電小球A和B,其中A球帶正電,電荷量為q=3×10-6C。A、B之間用第三根線連接起來。在水平向左的勻強電場E作用下,A、B保持靜止,懸線仍處于豎直方向,且A、B間細線恰好伸直。(靜電力恒量k=9×109N·m2/ C2,取g="l0" m/s2)  

(1)此勻強電場的電場強度E為多大;
(2)現(xiàn)將PA之間的線燒斷,由于有空氣阻力,A、B球最后會達到新的平衡位置。求此時細線QB所受的拉力T的大小,并求出A、B間細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 
(3)求A球的電勢能與燒斷前相比改變了多少(不計B球所帶電荷對勻強電場的影響)。
(1)(2)2.4N ,37°(3)

試題分析:(1)B球水平方向合力為零,     
           
(2)兩球及細線最后位置如圖所示,

T=2mg=2×0.12×10N=2.4N                   
,
,  
θ=37°      
(3)A球克服電場力做功,
  
∴A球的電勢能增加了        
點評:(1)要知道“A、B間細線恰好伸直”的意思是繩子此時伸直但沒有拉力;(2)會畫出PA之間的線燒斷后兩球和繩子的位置狀態(tài)和受力情況;(3)能算出A球相對原位置的水平位移。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體P,由跨過定滑輪的輕繩與物塊Q相連,從滑輪到P 和到Q的兩段繩都是水平的。已知Q與P之間以及P與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素都是μ,兩物塊的質(zhì)量都是m,滑輪的質(zhì)量,滑輪上的摩擦都不計。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它做勻速運動,則F的大小為      (  )
A.4μmgB.3μmgC.2μmgD.μ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如圖所示,一個掛在絲線下端的帶正電的小球B,靜止在圖示位置。若固定的帶正電小球A的電荷量為Q,B的質(zhì)量為m,帶電量為q,絲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θ,A、B在同一水平線上,整個裝置在真空中,求

(1)B球受到的庫侖力F的大小
(2)A、B兩球的距離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人重為600N,木板重為400N,人與木板、木板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皆為0.2,現(xiàn)在人用水平力拉繩,使他與木板一起向右勻速運動,則(   )
A.人拉繩的力是200N
B.人拉繩的力是100N
C.人的腳給木板的摩擦力向右
D.人的腳給木板的摩擦力向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10分)如圖所示,電燈的重力G=10N,AO繩與頂板間的夾角為450,BO繩水平,則AO繩所受的拉力F1是多少?BO繩所受的拉力F2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水平放置的光滑絕緣環(huán)上套有三個帶電小球,小球可在環(huán)上自由移動。如圖所示,是小球平衡后的可能位置圖。甲圖中三個小球構(gòu)成一個鈍角三角形,A點是鈍角三角形的頂點。乙圖中小球構(gòu)成一個銳角三角形,其中三角形邊長DE>DF>EF.可以判斷正確的是:

A.甲圖中A、B兩小球一定帶異種電荷
B.甲圖中三個小球一定帶等量電荷
C.乙圖中三個小球一定帶同種電荷
D.乙圖中三個小球帶電荷量的大小為QD>QF>Q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B.力的作用效果只能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C.只要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
D.相距一定距離的兩磁鐵間有相互作用力,說明力可以離開物體而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地面附近空間存在著水平方向的勻強電場和勻強磁場,已知磁場方向垂直紙面向里一個帶點油滴沿著一條與豎直方向成a角直線MN運動。如圖所示,由此可以判斷---( )
A.油滴一定做勻速運動
B.油滴一定做勻變速運動
C.如果油滴帶正電,它是從M點運動到N點
D.如果油滴帶正點,它是從N點運動到M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8分)如圖所示,一個半徑極小的小球,質(zhì)量為,帶電量為,用絕緣絲線懸掛在某水平勻強電場中,當(dāng)小球靜止時,測得懸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試求:

(1)小球受哪幾個力而平衡?
(2)勻強電場的方向;
(3)小球所受電場力的大小及勻強電場E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