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探究小車的加速度a與小車質量M和小車受到的外力F的關系時,探究加速度和力的關系的實驗數(shù)據(jù)描繪出的a-F圖象如圖甲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
A.三條傾斜的直線所對應的小車的質量相等
B.三條傾斜的直線所對應的小車的質量不同
C.直線1所對應的小車的質量最大
D.直線3所對應的小車的質量最大
(2)某同學在探究a與F的關系時,把砂和砂桶的總重力當作小車的合外力F,作出a-F圖線如圖乙所示,試分析圖線不過原點的原因是______,圖線上部彎曲的原因是______.

解:(1)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F=ma,故有a=,所以在a-F圖象中斜率表示,故斜率大的質量小,三條圖象斜率不同,故質量不同,圖象3斜率最小,其質量最大,圖象1斜率最大,質量最小,故AC錯誤,BD正確.故選BD.
(2)本實驗中要驗證:合外力、質量、加速度之間的關系,變量較多,因此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由圖乙可知,開始物體所受拉力為零時,卻產(chǎn)生了加速度,故操作過程中平衡摩擦力時木板傾角過大,隨著外力F的增大,砂和砂筒的質量越來越大,最后出現(xiàn)了不滿足遠小于小車質量的情況,因此圖線出現(xiàn)了偏折現(xiàn)象.
故答案為:(1)BD;(2)平衡摩擦力時木板傾角太大;沒有滿足砂和砂桶的總質量遠小于小車質量.
分析:(1)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寫出a與F的關系方程,結合圖象特點,可正確求解;
(2)實驗中變量比較多,因此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在具體操作中要求正確平衡摩擦力,小車質量M運大于砂和砂筒的質量,否則將產(chǎn)生較大誤差.
點評:解決實驗問題首先要掌握該實驗原理,了解實驗的操作步驟和數(shù)據(jù)處理以及注意事項,尤其是理解平衡摩擦力和M>>m的操作和要求的含義.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如圖1所示是某同學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關系的實驗裝置.將一輛小車放在長木板上,小車前端系上細繩,繩的另一端跨過定滑輪掛一小盤,盤里放適量的砝碼,盤與砝碼的總質量為m,車后端連一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限位孔,小車運動時帶動紙帶運動,通過打點計時器記錄下小車運動的情況.

該同學通過在小車上加減砝碼改變小車的質量M,通過在盤中增減砝碼改變小車所受的合力F,研究紙帶算出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幾次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
1 2 3 4 5 6 7 8
M/kg 1.00 1.00 1.00 1.00 1.25 1.50 2.00 2.50
F/N 0.25 0.50 0.75 1.00 1.00 1.00 1.00 1.00
a/(m?s-2 0.25 0.51 0.74 0.99 0.80 0.67 0.50 0.40
(1)實驗中盤與砝碼的總質量遠小于小車質量時,細繩對小車的拉力可以近似認為等于
盤和砝碼的總質量
盤和砝碼的總質量
;
(2)在實驗中為了探究小車的加速度與力和質量的關系,該同學采用了先保持小車質量M不變,研究另兩個量間的關系,這種方法叫做
控制變量法
控制變量法

(3)通過表中1~4列數(shù)據(jù)可得到的結論是:
質量一定,加速度與力成正比
質量一定,加速度與力成正比
;通過表中4~8列數(shù)據(jù)可得到的結論是:
力一定,加速度與質量成反比
力一定,加速度與質量成反比

(4)在“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時,保持小車的質量不變,改變小桶中砝碼的質量,該同學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了加速度a與合力F圖線如圖2所示,該圖線不通過坐標原點,試分析圖線不通過坐標原點的原因:
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夠
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1所示是某同學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關系的實驗裝置.將一輛小車放在光滑的水平板上,小車前端系上細繩,繩的另一端跨過定滑輪掛一小盤,盤里放適量的砝碼,盤與砝碼的總質量為m,車后端連一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限位孔,小車運動時帶動紙帶運動,通過打點計時器記錄下小車運動的情況.該同學通過在小車上加減砝碼改變小車的質量M,通過在盤中增減砝碼改變小車所受的合力F,研究紙帶算出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幾次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
1 2 3 4 5 6 7 8
M/kg 0.50 0.50 0.50 0.50 1.25 1.50 2.00 2.50
F/N 0.25 0.50 0.75 1.00 1.00 1.00 1.00 1.00
a/(m?s-2 0.50 1.01 1.50 1.99 0.80 0.67 0.50 0.40
精英家教網(wǎng)
(1)在實驗中為了探究小車的加速度與力和質量的關系,該同學采用了先保持小車質量M不變,研究另兩個量間的關系,這種方法叫做
 
;
(2)通過表中1-4列數(shù)據(jù)可得到的結論是:
 
;通過表中4-8列數(shù)據(jù)可得到的結論是:
 

(3)某同學測得小車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數(shù)據(jù)后,依照數(shù)據(jù)正確畫出a-F圖象如圖2示,(小車質量保持不變)圖線不過原點的原因可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如圖所示是某同學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關系的實驗裝置。將一輛小車放在光滑的水平板上,小車前端系上細繩,繩的另一端跨過定滑輪掛一小盤,盤里放適量的砝碼,盤與砝碼的總質量為m,車后端連一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限位孔,小車運動時帶動紙帶運動,通過打點計時器記錄下小車運動的情況。

該同學通過在小車上加減砝碼改變小車的質量M,通過在盤中增減砝碼改變小車所受的合力F,研究紙帶算出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幾次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

1

2

3

4

5

6

7

8

M/kg

M0

M0

M0

M0

1.25

1.50

2.00

2.50

F/N

0.25

0.50

0.75

1.00

F0

F0

F0

F0

a/(m•s-2)

0.25

0.51

0.74

0.99

0.80

0.67

0.50

0.40

 

1.某同學通過計算得到繩中的拉力表達式為,分析表達式可知,要使繩中的拉力(即拉小車的力),要滿足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

2.在實驗中為了探究小車的加速度與力和質量的關系,該同學采用了先保持小車質量M不變,研究另兩個量間的關系,這種實驗方法叫做__________;

3.通過表中1—4列數(shù)據(jù)在給定的坐標系中畫出a-F圖像,由圖像可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過表中4—8列數(shù)據(jù)可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1年山東省文登市高一上學期期末模塊測試物理卷 題型:實驗題

如圖所示是某同學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關系的實驗裝置。將一輛小車放在光滑的水平板上,小車前端系上細繩,繩的另一端跨過定滑輪掛一小盤,盤里放適量的砝碼,盤與砝碼的總質量為m,車后端連一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限位孔,小車運動時帶動紙帶運動,通過打點計時器記錄下小車運動的情況。

該同學通過在小車上加減砝碼改變小車的質量M,通過在盤中增減砝碼改變小車所受的合力F,研究紙帶算出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幾次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


1
2
3
4
5
6
7
8
M/kg
M0
M0
M0
M0
1.25
1.50
2.00
2.50
F/N
0.25
0.50
0.75
1.00
F0
F0
F0
F0
a/(m?s-2)
0.25
0.51
0.74
0.99
0.80
0.67
0.50
0.40
 
【小題1】某同學通過計算得到繩中的拉力表達式為,分析表達式可知,要使繩中的拉力(即拉小車的力),要滿足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

【小題2】在實驗中為了探究小車的加速度與力和質量的關系,該同學采用了先保持小車質量M不變,研究另兩個量間的關系,這種實驗方法叫做__________;
【小題3】通過表中1—4列數(shù)據(jù)在給定的坐標系中畫出a-F圖像,由圖像可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過表中4—8列數(shù)據(jù)可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物理(福建卷帶解析) 題型:實驗題

(1)(6分)在“探究恒力做功與動能改變的關系”實驗中(裝置如圖甲):

①下列說法哪一項是正確的         。(填選項前字母)
A.平衡摩擦力時必須將鉤碼通過細線掛在小車上
B.為減小系統(tǒng)誤差,應使鉤碼質量遠大于小車質量
C.實驗時,應使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由靜止釋放
②圖乙是實驗中獲得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選取O、A、B、C計數(shù)點,已知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頻率為50Hz,則打B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大小為    m/s(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2)(12分)硅光電池在無光照射時不產(chǎn)生電能,可視為一電子元件。某實驗小組設計如圖甲電路,給硅光電池加反向電壓(硅光電池負極接高電勢點,正極接低電勢點),探究其在無光照時的反向伏安特性。圖中電壓表V1量程選用3V,內(nèi)阻為6.0 kΩ;電壓表V2量程選用15V,內(nèi)阻約為30 kΩ;R0為保護電阻;直流電源電動勢約為12V,內(nèi)阻不計。
①根據(jù)圖甲,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乙連接成完整電路。

②用遮光罩罩住硅光電池,閉合開關S,調節(jié)變阻器R,讀出電壓表V1、V2的示數(shù)U1U2。
(i)某次測量時,電壓表V1示數(shù)如圖丙,則U1=   V,可算出通過硅光電池的反向電流大小為   mA(保留兩位小數(shù))。
(ii)該小組測出大量數(shù)據(jù),篩選出下表所示的9組U1、U2數(shù)據(jù),算出相應的硅光電池兩端反向電壓Ux和通過的反向電流Ix(圖中“-”表示反向),并在坐標紙上建立Ix-Ux坐標系,標出了與表中前5組Ux、Ix數(shù)據(jù)對應的5個坐標點。請你標出余下的4個坐標點,并繪出Ix-Ux圖線。

(iii)由Ix-Ux圖線知,硅光電池無光照下加反向電壓時,IxUx     (填“線性”或“非線性”)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