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示為甲、乙兩個質(zhì)點在同一條直線上運動的x t圖象。若以甲的出發(fā)點為原點,出發(fā)時間為計時起點,則( )

A. 甲在0t1時間內(nèi),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

B. 甲開始運動時,乙在甲的前面

C. t3時刻,它們相遇,且此時甲的速度大于乙

D. 0t3時間內(nèi),甲、乙的平均速度相同

 

BC

【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jù)題圖可知,甲、乙都是單向直線運動,則位移大小等于路程大小,所以A錯;根據(jù)題圖可知,0~t3時間里乙的坐標比甲的大,則乙在甲的前面,所以B正確。t3時刻二者坐標相等,它們相遇;又由于在t3時刻附近一段時間里甲所在線段的斜率比乙所在線段的斜率大,則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可見C正確。0t3時間內(nèi),甲的位移大,則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則D錯。

考點:本題考查位移、速度、平均速度、運動的圖像。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西省宜春市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一輛警車在平直的公路上以40m/s的速度行駛,現(xiàn)在要到達前方某地時的速度也為40m/s,有三種行進方式:a一直勻速直線運動;b先減速再加速;c先加速再減速,最終速度相等,( )

A.a種方式先到達 B.b種方式先到達

C.c種方式先到達 D.條件不足,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西省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如圖,質(zhì)量為m1的物體甲通過三段輕繩懸掛,三段輕繩的結(jié)點為O,輕繩OB水平且B端與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質(zhì)量為m2的物體乙相連,輕繩OA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7°,物體甲,乙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設(shè)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g=10m/s2

求:(1)輕繩OA,OB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物體乙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方向如何?

3)若物體乙的質(zhì)量m2=4kg,物體乙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3,則欲使物體乙在水平面上不滑動,物體甲的質(zhì)量m1最大不能超過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西省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物體在做勻變速直線運動(運動方向不變),下面結(jié)論正確的是( )

A、加速度越來越小

B、加速度總是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

C、位移隨時間均勻變化

D、速度隨時間均勻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蘇省鹽城市高一上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8)如圖所示,用兩根輕繩ABBC吊一個0.5 kg的燈,如果BC繩水平,AB繩與水平方向夾角為60°.求繩ABBC所受到的拉力.(g10 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蘇省鹽城市高一上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一個小石塊從空中a點自由落下,先后經(jīng)過b點和c點,不計空氣阻力.已知它經(jīng)過b點時的速度為v,經(jīng)過c點時的速度為3v。則ab段與bc段位移之比為 ( )

A1∶3           B1∶5

C1∶8 D1∶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蘇省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用輕繩ACBC懸掛一重物,繩與水平天花板的夾角分別為30°60°。如圖所示,繩A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150N,繩B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100N。(g10m/s2

1)若重物質(zhì)量為5kg,則兩根繩ACBC繩上的拉力分別為多大?

2)為了不使繩子被拉斷,所懸掛的重物的重力不應超過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蘇省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guān)于速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速度是描述物體位置變化的物理量

B.速度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

C.位移方向和速度方向一定相同

D.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方向是可以改變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6屆江蘇省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如圖,質(zhì)量m=2.5kg的物體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恰能沿傾角為θ=37°的斜面勻速上滑,g10m/s2。(sin37°=0.6,cos37°=0.8

1A與斜面間動摩擦數(shù)為μ=0.5,求F。

2若斜面是光滑的,推力F=15N,方向為平行斜面向上,為使A在斜面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小于1m/s2,求傾角的正弦值sinθ的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