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某同學(xué)設(shè)計了如甲、乙兩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zhì)量、物體受力的關(guān)系.
![]() | |||
![]() | |||
|
① (填“甲”或“乙”)實驗裝置比較好,原因是 。
②該同學(xué)選擇比較理想的實驗裝置后,在平衡小車與桌面之間摩擦力的過程中,打出了一條紙帶如圖丙所示,計時器打點的時間間隔為.從比較清晰的點起,每
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量出相鄰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該小車的加速度
(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 |
③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當小車的質(zhì)量不變時,小車的加速度與小車的合外力滿足 圖的關(guān)系.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乘坐“空中纜車”飽覽大自然的美景是旅游者絕妙的選擇。若某一纜車沿著坡度為30°的山坡以加速度a上行,如圖所示。在纜車中放一個與山坡表面平行的斜面,斜面上放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物塊,小物塊相對斜面靜止(設(shè)纜車保持豎直狀態(tài)運行)。則( )
A.小物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平行斜面向上
B.小物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平行斜面向下
C.小物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mg+ ma
D.小物塊受到的靜摩擦力為mg+ m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具有一定初速度v的物塊,在沿傾角為30°的粗糙斜面向上運動的過程中,受一個恒定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這時物塊的加速度大小為5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g取10 m/s2,那么在物塊向上運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塊的機械能一定增加
B.物塊的機械能一定減少
C.物塊的機械能不變
D.物塊的機械能可能增加,也可能減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某中學(xué)實驗小組采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功與速度的關(guān)系,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后,沿木板滑行。打點計時器工作頻率為50Hz。
(1)實驗中木板略微傾斜,這樣做
A. 是為了使釋放小車后,小車能勻加速下滑
B. 是為了增大小車下滑的加速度
C. 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對小車做的功
D. 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車做勻速運動
(2)實驗中先后用同樣的橡皮筋1條、2條、3條……,并起來掛在小車的前端進行多次實驗,每次都要把小車拉到同一位置再釋放小車。把第1次只掛1條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第2次掛2條橡皮筋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為2W,……;橡皮筋對小車做功后而獲得的速度可由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測出。根據(jù)第4次實驗的紙帶(如圖所示,圖中的點皆為計時點)求得小車獲得的速度為 m/s(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為電阻R1和R2的伏安特性曲線,并且把第一象限分為Ⅰ、Ⅱ、Ⅲ三個區(qū)域.現(xiàn)把R1和R2并聯(lián)在電路中,消耗的電功率分別用P1和P2表示;并聯(lián)的總電阻設(shè)為R.下列關(guān)于P1與P2的大小關(guān)系及R的伏安特性曲線應(yīng)該在的區(qū)域正確的是( )
A.特性曲線在Ⅰ區(qū),P1<P2 B.特性曲
線在Ⅲ區(qū),P1<P2
C.特性曲線在Ⅰ區(qū),P1>P2 D.特性曲線在Ⅲ區(qū),P1>P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的實驗中,可供選擇的器材如下:
A.小燈泡L:3 V、5Ω B.滑動變阻器R:0 ~10 Ω,額定電流1.5A
C.電壓表V1:0~3 V,5 kΩ D.電壓表V2:0 ~15 V,10 kΩ
E.電流表A1:0 ~ 0.6 A, 0.5 Ω F.電流表A2:0 ~ 3 A, 0.1 Ω
G.鉛蓄電池、開關(guān)各一個,導(dǎo)線若干
實驗中要求加在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可連續(xù)地從零調(diào)到額定電壓。
(1)為了減少誤差,實驗中應(yīng)選電壓表 ,電流表 ;(填儀器前的字母)
(2)請在圖虛線框內(nèi)按要求設(shè)計實驗電路圖。(部分線已畫好)(滑動變阻器分壓式接法;電流表外接法。)
(3)某同學(xué)實驗后作出的I -U 圖象如圖所示,請分析該圖象為曲線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甲、乙兩物體從同一點開始做直線運動,其v-t圖象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 是( )
A.在ta時刻兩物體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在ta時刻兩物體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在ta時刻之前,乙物體在甲物體前,并且兩物體間的距離越來越大
D.在ta時刻之后,甲物體在乙物體前,并且兩物體間的距離越來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 木板靜止于水平地面上, 在其最右端放一可視為質(zhì)點的木塊. 已知木塊的質(zhì)量m=1 kg, 木板的質(zhì)量M=4 kg, 長L=3.6 m, 上表與木塊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0.3, 下表面與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0.2. g取10 m/s2, 求:
(1)用水平向右的恒力F1=20N作用在木板上,t=0.5s后木塊和木板的速度各為多大;
(2)將水平向右的恒力改為F2=33N作用在木板上,能否將木板從木塊下方抽出,若能抽出,求出經(jīng)多長時間抽出;若不能,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