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紅和小明為物理興趣小組的成員,他們在學完牛頓運動定律后,想要運用已學知識探究滑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實驗裝置如圖1,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裝有定滑輪;木板上有一滑塊,其一端與電場打點計時器的紙帶相連,另一端通過跨過定滑輪的細線與托盤相連(托盤和砝碼的質(zhì)量要比滑塊的質(zhì)量小很多).打點計時器使用的交流電源的頻率為50Hz.
(一)小紅為測得滑塊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進行了如下實驗,在托盤中放入適量砝碼,滑塊開始做勻加速運動,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小點.
(1)圖2為紙帶的一部分,根據(jù)圖中數(shù)據(jù)計算的加速度a=4.02m/s2(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2)為測量動摩擦因數(shù),下列物理量還應(yīng)測量的有CD.(填入所選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長度l   
B、木板的質(zhì)量m1     
C、滑塊的質(zhì)量m2
D、托盤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m3                
E、滑塊運動的時間t
(3)通過測量、計算得出的動摩擦因數(shù)會比真實的動摩擦因數(shù)偏大(填“偏大”或“偏小”).
(4)小明覺得小紅的方法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比較多,因而容易導致較大的誤差,他認真觀察、分析了小紅的實驗原理,重新調(diào)節(jié)了細繩的長度和桌子的高度后,發(fā)現(xiàn)打出的紙帶上的點后面有一段越來越密,如圖3所示,每兩個點間還有4個點沒有畫出來.小明覺得只需要分析后面的這些點就能很快的求出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求得的結(jié)果μ=0.225(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分析 (1)利用逐差法△x=aT2可以求出物體的加速度大小,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某點的瞬時速度等于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可以求出某點的瞬時速度大。
(2)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ma,由此可知需要測量的物理量.
(3)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的表達式,可以求出摩擦系數(shù)的表達式.由于木塊滑動過程中受到空氣阻力,因此會導致測量的動摩擦因數(shù)偏大.
(4)托盤和砝碼落地后,滑塊受到的合力等于滑動摩擦力,應(yīng)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求出加速度,然后應(yīng)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動摩擦因數(shù).

解答 解:(1)由勻變速運動的推論△x=at2可知,加速度:
a=$\frac{{x}_{4}-{x}_{1}}{3(2T)^{2}}=\frac{0.0705-0.0512}{3×(2×0.02)^{2}}$=4.02m/s2
(2)①以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m3g-f=(m2+m3)a,滑動摩擦力:f=m2gμ,解得:μ=$\frac{{m}_{3}g-({m}_{2}+{m}_{3})a}{{m}_{2}g}$,
要測動摩擦因數(shù)μ,需要測出:滑塊的質(zhì)量m2 與托盤和砝碼的總質(zhì)量m3,故選:CD;
(3)由(2)可知,動摩擦因數(shù)的表達式為:μ=$\frac{{m}_{3}g-({m}_{2}+{m}_{3})a}{{m}_{2}g}$,
由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的過程中,考慮了木塊和木板之間的摩擦,
但沒有考慮打點計時器給紙帶的阻力、細線和滑輪間、以及空氣等阻力,因此導致摩擦因數(shù)的測量值偏大.
(4)每兩個點間還有4個點沒有畫出來,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t=0.02×5=0.1s,
根據(jù)圖3所示紙帶由勻變速運動的推論△x=at2可知,加速度:
a=$\frac{x{′}_{4}-x{′}_{1}}{3{t}^{2}}$=$\frac{0.1180-0.1855}{3×0.{1}^{2}}$≈-2.25m/s2
由牛頓第二定律得:-μm2g=m2a,解得:μ=$\frac{a}{-g}=\frac{-2.25}{-10}$=0.225;
故答案為:(1)4.02m/s2;(2)CD;(3)偏大;(4)0.225.

點評 本題考查了測動摩擦因數(shù)實驗,解決實驗問題首先要掌握該實驗原理,了解實驗的操作步驟和數(shù)據(jù)處理以及注意事項,同時要熟練應(yīng)用所學基本規(guī)律解決實驗問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均勻木棒AB一端支在水平地面上,另一端在斜向下的力F作用下保持靜止狀態(tài),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地面肯定是不光滑的
B.地面對木棒B端的作用力方向豎直向上
C.地面對木棒B端的作用力方向沿木棒向上
D.木棒對地面作用力方向肯定不是垂直地面向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關(guān)于慣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靜止的火車啟動時速度變化緩慢,是因為火車靜止時慣性大
B.戰(zhàn)斗機投入戰(zhàn)斗時,必須拋掉副油箱,是要減小慣性,保證其運動的靈活性
C.在繞地球運轉(zhuǎn)的宇宙飛船內(nèi)的物體不存在慣性
D.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殺,是因為乒乓球慣性大的緣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如圖表示兩列頻率相同的水波在某時刻疊加后發(fā)生穩(wěn)定干涉的圖樣,圖中實線表示波峰,虛線表示波谷,已知兩列波的振幅相等,E點是BD連線和AC連線的交點,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B、D兩質(zhì)點振動始終是加強的B.B、D兩點的位移始終最大
C.E質(zhì)點是振動加強的點D.E質(zhì)點的位移有時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如圖,是靜電場的一部分電場線的分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這個電場只能是負電荷的電場
B.點電荷q在A、B兩處受到的電場力FB>FA
C.A點的電勢高于B點的電勢
D.正電荷在B點處受到的電場力方向沿B指向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如圖所示電路,圖中所有電阻都相同,A、B兩端接在恒定的電壓電源上,則( 。
A.閉合電鍵前、后,外電阻之比為4:3
B.閉合電鍵前、后,干路電流之比為3:4
C.閉合電鍵前、后,路端電壓之比為6:5
D.閉合電鍵前、后,外電阻之比為6: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4.如圖所示是三個質(zhì)點A、B、C的運動軌跡,三個質(zhì)點同時從N點出發(fā),又同時到達M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從N到M的過程中,A的平均速率最大B.三質(zhì)點從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
C.三質(zhì)點從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D.到達M點時A的瞬時速率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一小球沿光滑斜面上滑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經(jīng)2s到達頂端且速度為0,斜面的長度為6m,那么小球的加速度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2.甲同學設(shè)計了如圖1所示的電路測電源電動勢E及電阻R1和R2的阻值.實驗器材有:待測電源E(不計內(nèi)阻),待測電阻R1,待測電阻R2,電壓表V(量程為1.5V,內(nèi)阻很大),電阻箱R(0-99.99Ω),單刀單擲開關(guān)S1,單刀雙擲開關(guān)S2,導線若干.

①先測電阻R1的阻值.請將甲同學的操作補充完整:閉合S1,將S2切換到a,調(diào)節(jié)電阻箱,讀出其示數(shù)r和對應(yīng)的電壓表示數(shù)U1.保持電阻箱示數(shù)不變,將S2切換到b,讀出電壓表的示數(shù)U2.則電阻R1的表達式為R1=$\frac{{{U_2}-{U_1}}}{U_2}r$.
②甲同學已經(jīng)測得電阻R1=4.8Ω,繼續(xù)測電源電動勢E和電阻R2的阻值.該同學的做法是:閉合S1,將S2切換到a,多次調(diào)節(jié)電阻箱,讀出多組電阻箱示數(shù)R和對應(yīng)的電壓表示數(shù)U,由測得的數(shù)據(jù),繪出了如圖2所示的$\frac{1}{U}-\frac{1}{R}$圖線,則電源電動勢E=1.43V,電阻R2=1.2Ω.
③利用甲同學設(shè)計的電路和測得的電阻R1,乙同學測電源電動勢E和電阻R2的阻值的做法是:閉合S1,將S2切換到b,多次調(diào)節(jié)電阻箱,讀出多組電阻箱示數(shù)R和對應(yīng)的電壓表示數(shù)U,由測得的數(shù)據(jù),繪出了相應(yīng)的$\frac{1}{U}-\frac{1}{{R+{R_1}}}$圖線,根據(jù)圖線得到電源電動勢E和電阻R2.這種做法與甲同學的做法比較,由于電壓表測得的數(shù)據(jù)范圍較。ㄟx填“較大”、“較小”或“相同”),所以甲同學的做法更恰當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