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如圖,飛船在離地球表面h 高處的軌道上做周期為T的勻速圓周運動,已知地球的半徑R,則飛船在該軌道上(   )
A.運行的線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B.運行的線速度大小為
C.運行時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為
D.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可表示為
BC
考點:
專題: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專題.
分析:知道第一宇宙速度的含義.
研究飛船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根據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表示出線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
解答:解:A、研究飛船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根據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m
v=,其中M為地球質量,r為軌道半徑,飛船在離地球表面h 高處的軌道上做周期為T的勻速圓周運動,飛船的軌道半徑r=R+h>R,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衛(wèi)星的環(huán)繞速度,也是最大的圓周運動的環(huán)繞速度,所以飛船運行的線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A錯誤.
B、根據圓周運動知識得:運行的線速度大小v=,故B正確.
C、根據圓周運動知識得:運行時的向心加速度大小a==,故C正確.
D、=m,得:GM=①,忽略地球自轉的影響,在地球表面根據萬有引力等于重力列出等式:="mg" ②,由①②得: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g=.故D錯誤.
故選BC.
點評:知道向心力的公式選取要根據題目提供的已知物理量或所求解的物理量選取應用.
要注意公式中的物理量的含義和對應關系.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對于萬有引力定律的表達式F=G,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公式中G為引力常量,它是由實驗測得的,而不是人為規(guī)定的
B.當r趨近于零時,萬有引力趨近于無窮大
C.對于非質點,r可以理解為兩物體之間的距離
D.m1m2受到的引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是一對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2011年12月美國宇航局發(fā)布聲明宣布,通過開普勒太空望遠鏡項目證實了太陽系外第一顆類似地球的、可適合居住的行星。該行星被命名為開普勒一22b(Kepler一22b),距離地球約600光年之遙,體積是地球的2.4倍。這是目前被證實的從大小和運行軌道來說最接近地球形態(tài)的行星,它每290天環(huán)繞著一顆類似于太陽的恒星運轉一圈。若行星開普勒一22b繞恒星做圓運動的軌道半徑可測量,萬有引力常量G已知。根據以上數據可以估算的物理量有(   )
A.行星的質量B.行星的密度C.恒星的質量D.恒星的密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火星的質量和半徑分別約為地球的,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則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約為                   (   )
A.0.2gB.0.4gC.2.5gD.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AB兩行星繞同一恒星C做圓周運動,旋轉方向相同,A行星的周期為T1,B行星的周期為T2,某一時刻兩行星相距最近,則   (   )
A.經過T1T2兩行星再次相距最近
B.經過兩行星再次相距最近
C.經過兩行星相距最遠
D.經過兩行星相距最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圖是某位同學設想的人造地球衛(wèi)星軌道(衛(wèi)星發(fā)動機關閉),其中不可能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某同學在學習中記錄了一些與地球、月球有關的數據資料如表中所示,利用這些數據來計算地球表面與月球表面之間的最近距離s,則下列運算公式中錯誤的是()
地球半徑
R=6400km
月球半徑
r=1740km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g0=9.80m/s2
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g=1.56m/s2
月球繞地球轉動的線速度
v=1km/s
月球繞地球轉動的周期
T=27.3天
光速
c=2.998×105km/s
用激光器從地球表面上正對月球表面處向月球表面發(fā)射激光束,經過t="2." 56s接收到反射回來的激光信號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示,地球赤道上的山丘e,近地資源衛(wèi)星p和同步通信衛(wèi)星q均在赤道平面上繞地心做勻速圓周運動.則e、p、q運動速率分別為ve、vp、vq的大小關系為  ▲  。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別為ae、ap、aq的大小關系為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某物體在地球表面,受到地球的萬有引力為F.若此物體受到的引力減小為,則其距離地心的距離應為(R為地球半徑)(     )
A.RB.2RC.4RD.8R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